分享好友 农商头条首页 频道列表

践行大农业观发展现代农业

2024-08-30 15:144770

  大农业是朝着多功能、开放式、综合性方向发展的立体农业,发展现代农业是新时代新征程农业发展的重点方向。今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要把农业建成现代化大产业,去年底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树立大农业观、大食物观”,为进一步推进乡村全面振兴、建设农业强国提供了理论遵循和行动指南。

  大农业观是党在领导新时代“三农”工作中形成的重大理论创新成果,具有鲜明的“整体性”内涵特征。一是农业产业领域的整体性,强调农林牧渔并举、产前产中产后全产业链贯通、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二是农业资源的整体性,强调耕地、草地、林地、江河湖海等各类国土空间的统筹发展;三是农业功能的整体性,强调粮食和重要农产品的供给保障与生态涵养、休闲观光、文化传承等多维度功能的有机统一;四是农业发展方式的整体性,强调坚持生产生活生态并重、数量质量效益并重、当前利益与长远利益并重、发展方式与相关政策举措取向的一致性。

  大农业观为发展现代农业提供重要引领

  大农业观强调充分挖掘各类农业资源,推动粮经饲统筹、农林牧渔并举,开发农业多种功能和乡村多元价值,促进绿色低碳循环发展,不断提升现代农业的供给能力和产业韧性,为发展现代农业提供重要引领。

  引领农业大产业协调发展。农业领域内各产业之间相互依存,其融合水平和协调程度与现代农业的健康发展密切相关。树立大农业观,有利于引领农业各产业着眼生产、加工、保鲜储藏、运输销售等环节,通过纵向一体化和横向一体化等模式延链、补链、强链、融链,形成协调发展、共生互利的产业集群。

  引领农业资源要素统筹利用。要素高效组合、顺畅流动是发展现代农业的重要依托。树立大农业观,有利于在充分利用耕地资源的同时,拓展传统农业生产边界,向整个国土资源要食物、要效益,也有利于各地各类农业经营主体立足本地资源优势,着眼国内外农业资源开发利用,寻门路、谋发展。

  引领农业整体功能充分发挥。现代农业的多元功能属性相互联系、相互依存。保障粮食和重要农产品稳定安全供给是农业发展的必然要求,增加农民收入是农业发展的重要任务,发挥好农业生态和文化传承等功能是农业发展的重要使命。树立大农业观,有利于农业多元功能充分挖掘、协调发挥,形成农业综合效益提升的强大合力。

  引领农业发展方式整体转变。在传统农业观下,通过消耗资源、大量投入生产资料的方式,尽管可以解决粮食供给短缺问题,但也要付出极大生态代价。树立大农业观,有利于从根本上转变农业发展方式,摒弃以牺牲生态环境为代价换取一时一地的经济增长的做法,实现绿色可持续发展。

  坚持系统观念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

  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国内外环境发生深刻复杂变化,现代农业发展全过程和各领域众多关系纷繁复杂,各类农产品的供需形势、各种农业资源的承载力以及农业各类功能的实现情况等处于动态变化中。必须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三农”工作的重要论述,坚持系统观念,牢固树立和践行大农业观,为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提供重要支撑。

  统筹保障粮食安全与食物安全。粮食安全是“国之大者”。当前,居民膳食结构发生改变,肉蛋奶在膳食结构中的比例不断增加,粮食需求仍然呈刚性增长的态势,粮食供求紧平衡的格局短期内难以改变,必须始终将粮食安全作为现代农业建设的首要任务。要坚守18亿亩耕地红线,坚决遏制耕地“非农化”、有效防止“非粮化”。坚持良田粮用大原则,良田好土要优先保粮食,果树苗木尽量上山上坡,蔬菜园艺更多靠设施农业和工厂化种植。食物安全是对粮食安全的拓展,粮食安全是食物安全的基础。统筹发挥耕地、草地、林地、江河湖海等多种农业资源对多元食物供给和多种功能实现的支撑作用,借助现代科学技术多途径拓展食物来源,全方位保障食物安全。

  协同推进高质量发展和高水平保护。现阶段,面对巨大的农产品供给和需求,资源环境承载力已达到或接近上限,这就要求发展农业必须践行大农业观,系统兼顾生产发展和生态保护,实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的统一。在生产发展方面,把坚持高质量发展作为新时代的硬道理,积极发展新质生产力,加快推进农业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和科技成果转化利用,改善农业农村基础设施条件,提升水土资源利用效率,确保粮食和重要农产品供给安全。在生态保护方面,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加大力度推进水土流失治理、农业污染治理、循环农业发展,不仅要杜绝生态环境欠新账,而且要逐步还旧账,提升农业可持续发展能力。

  兼顾鼓励要素下乡和保护农民利益。人才、技术、资本、信息、数据等各类要素资源是城乡产业、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重要推动力量。践行大农业观,既要追求效率也要兼顾公平,既要加强激励也要强化约束。一方面,优化营商环境,稳定政策预期,加快吸引要素下乡,强化产品和服务供给,积极服务各类农业经营主体,大力激发其积极性。另一方面,加强规范引导,强化资本下乡引入、使用、退出的全过程监管,切实保护农民收益。发挥要素集聚带来的综合优势,积极延伸和拓展农业产业链、提升价值链,促进城乡产业、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增强产业链供应链韧性。建立和完善联农带农利益联结机制,把小农生产引入现代农业发展轨道,让农民和农村更多分享产业增值收益。

  推动有效市场和有为政府更好结合。一方面,农业的弱质性、粮食等基本农产品的准公共品属性,决定了农业发展离不开政策支持;另一方面,通过对接市场需求、推动农业产业化市场化数字化是实现农民增收的重要途径,要素资源合理配置和产业活力充分迸发更有赖于市场驱动。践行大农业观,既要更好发挥政府在规划引导、政策支持、市场监管、法治保障等方面的积极作用,提升政策的稳定性、科学性、可操作性,强化管理的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有效匹配现代农业发展需求,又要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持续优化市场调节机制,提高要素配置效率,进一步激发经营主体的创造力和活力。


反对 0
举报 0
收藏 0
打赏 0
评论 0
稻花香里又说丰年 高铁赋能农业现代化
麦穗两歧、仓箱可期,又是一年丰收季。一列列高铁动车穿行于米乡渔村、果林花海,勾勒出生机勃勃的中国乡村新画卷,当现代农业遇上飞驰的高铁,一场关于效率、品质与希望的革命正悄然上演。

0评论2024-09-05511

培育和发展农业新质生产力
发展新质生产力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和重要着力点。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对“健全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体制机制”提出明确要求,强调“健全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体制机制”。农业是基础性产业,农业现代化的关键在科技进步和创新。探索发展农业新质生产力,加强先进适用技术研发和成果转化推广,培养更多知农爱农新型人才,提升农业科技创新体系整体效能,对于加快建设农业强国、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具有重要意义。培育和发展农业新质生产力是一个系统工程,健全推动科技创

0评论2024-09-05495

泉州市推动两岸农业融合园区提档升级
记者从泉州市农业农村局获悉,当地持续加大两岸农业融合工作力度,推进两岸农业融合取得新成效。其中,闽台农业融合发展产业园(永春)已于日前通过农业农村部申报台湾农民创业园答辩。

0评论2024-09-03430

高效农业配套高效金融服务
“今年小麦长势好,每亩产量超过1000斤。”谈到今年的收成,内蒙古巴彦淖尔狼山镇光明村村民王志明充满期待。今年以来,人民银行巴彦淖尔市分行把金融支持高效农业建设摆在突出位置,因地制宜,聚焦农业节水、高标准农田建设及土壤改良等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持续强化金融要素保障,助力“中国碗”里盛放更多“河套粮”。

0评论2024-09-03478

促进小农户和现代农业发展有机衔接
  没有农业农村现代化,就没有整个国家现代化。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步伐,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重要任务。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提出“要健全推进新型城镇化体制机制,巩固和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完善强农惠农富农支持制度,深化土地制度改革”,为以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补上农业农村短板、建设农业强国,指明了方向路径。当前,小农户依然是我国农业生产的基本组织形式。这既决定了农业农村在国家发展大局中的重要意义,又决定了小农户的现代化对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的重要意义。将小农户引入现代农业发展轨道,促进小农户和

0评论2024-08-30453

桃枝变肥料,农林废弃物循环利用成为北京生态农业新标杆
从北京市农业农村污染治理新闻发布会上获悉,北京推进农业投入品减量化、废弃物资源化、产业模式生态化,促进农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农林废弃物的循环利用成为北京生态农业的新标杆。

0评论2024-08-28453

安徽肥西:“三注重”培育特色农业网销品牌
2024年以来,安徽省肥西县商务局以“三个注重”推进特色农业网销品牌培育工作,助推网销品牌培育提质增效。

0评论2024-08-26460

农业科技助力南村走上乡村振兴路
一大早,乌兰察布市察右前旗平地泉镇南村的张效玲和爱人一起骑着电动三轮车来到了自己的蔬菜大棚,看着满棚长势好、个头大、色泽亮丽的青椒,老两口乐得合不拢嘴。

0评论2024-08-224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