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大早,乌兰察布市察右前旗平地泉镇南村的张效玲和爱人一起骑着电动三轮车来到了自己的蔬菜大棚,看着满棚长势好、个头大、色泽亮丽的青椒,老两口乐得合不拢嘴。
“这个青椒叫旺椒1号,不仅品质好、产量也高,一亩地能产1万斤,目前的价格是1元1斤。产量高的原因包括品种好、病虫害防治做得好等因素。”张效玲笑着说。
张效玲种植蔬菜经验丰富,多年来她积极探索附加值高的种植模式。今年69岁的张效玲先后担任过村科技副主任、妇联(计生)主任、村党支部副书记、村党支部书记等职务,她见证了南村的发展变迁。
走进南村,不论从设施农业集中区到农业科技示范区,还是从特色果蔬采摘区到观光农业旅游区,处处洋溢着现代化美丽乡村的气息。
南村之所以踏上现代化发展之路,离不开像张效玲这样的村干部的艰辛付出。
想发家致富,需要改变发展思路。深知这个道理的张效玲,从20世纪70年代初就开始关注粮食、蔬菜的科学种植,并率先探索现代化的种植模式。
1999年,经过多年的摸索,张效玲积累了许多蔬菜种植方面的经验,有了带领大家致富的资本。当年,她被村民选举为村党支部书记,承诺一定要带领乡亲们走上致富路。
“2000年时,南村种植的小麦,一亩地只能产1000斤,农民收入很低。当时,我们就开始尝试种植反季节蔬菜,发展订单式农业。后来我们又成立了蔬菜种植协会、蔬菜种植合作社。这样,南村的蔬菜种植业迎来高质量发展阶段,村民收入逐年增加。”张效玲说。
2021年以来,南村学习运用“千万工程”经验,立足冷凉蔬菜优势,发展农文旅融合产业,建成大中学生劳动研学基地、乡村振兴旅游综合体、亲子音乐烧烤、大棚休闲采摘以及彩绘观光打卡区,形成独具特色的南村旅游景观群,2023年南村人均纯收入达到22321元。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提出,必须统筹新型工业化、新型城镇化和乡村全面振兴,全面提高城乡规划、建设、治理融合水平,促进城乡要素平等交换、双向流动,缩小城乡差别,促进城乡共同繁荣发展。这让我们备受鼓舞、深感振奋,我们对南村的发展充满信心!”张效玲感慨地说。(记者 皇甫美鲜 海军)
稻花香里又说丰年 高铁赋能农业现代化
麦穗两歧、仓箱可期,又是一年丰收季。一列列高铁动车穿行于米乡渔村、果林花海,勾勒出生机勃勃的中国乡村新画卷,当现代农业遇上飞驰的高铁,一场关于效率、品质与希望的革命正悄然上演。
0评论2024-09-05511
培育和发展农业新质生产力
发展新质生产力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和重要着力点。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对“健全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体制机制”提出明确要求,强调“健全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体制机制”。农业是基础性产业,农业现代化的关键在科技进步和创新。探索发展农业新质生产力,加强先进适用技术研发和成果转化推广,培养更多知农爱农新型人才,提升农业科技创新体系整体效能,对于加快建设农业强国、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具有重要意义。培育和发展农业新质生产力是一个系统工程,健全推动科技创
0评论2024-09-05495
泉州市推动两岸农业融合园区提档升级
记者从泉州市农业农村局获悉,当地持续加大两岸农业融合工作力度,推进两岸农业融合取得新成效。其中,闽台农业融合发展产业园(永春)已于日前通过农业农村部申报台湾农民创业园答辩。
0评论2024-09-03430
高效农业配套高效金融服务
“今年小麦长势好,每亩产量超过1000斤。”谈到今年的收成,内蒙古巴彦淖尔狼山镇光明村村民王志明充满期待。今年以来,人民银行巴彦淖尔市分行把金融支持高效农业建设摆在突出位置,因地制宜,聚焦农业节水、高标准农田建设及土壤改良等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持续强化金融要素保障,助力“中国碗”里盛放更多“河套粮”。
0评论2024-09-03478
促进小农户和现代农业发展有机衔接
没有农业农村现代化,就没有整个国家现代化。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步伐,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重要任务。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提出“要健全推进新型城镇化体制机制,巩固和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完善强农惠农富农支持制度,深化土地制度改革”,为以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补上农业农村短板、建设农业强国,指明了方向路径。当前,小农户依然是我国农业生产的基本组织形式。这既决定了农业农村在国家发展大局中的重要意义,又决定了小农户的现代化对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的重要意义。将小农户引入现代农业发展轨道,促进小农户和
0评论2024-08-30453
践行大农业观发展现代农业
大农业是朝着多功能、开放式、综合性方向发展的立体农业,发展现代农业是新时代新征程农业发展的重点方向。今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要把农业建成现代化大产业,去年底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树立大农业观、大食物观”,为进一步推进乡村全面振兴、建设农业强国提供了理论遵循和行动指南。
0评论2024-08-304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