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好友 农商头条首页 频道列表

适应市场变化和农业发展 青岛农险创新多点开花

2024-07-22 15:223350

在挂牌刚满一周年之际,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青岛监管局(下称青岛金融监管局)7月22日举办了首场新闻发布会,青岛金融监管局普惠金融处处长钟震宇表示,下一步,青岛金融监管局将继续推进“扩面、增品、提标”,确保惠农利农政策落细、落实、见效;重点强化合规体系建设,抓好政策性农险业务专项整治工作,推进农险自律制度机制建设;结合青岛政策性农险改革新态,大力推动服务质效提升,切实维护农户的合法权益。

农业保险是普惠金融这篇大文章在“三农”领域的重要体现,在推进乡村振兴战略、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等方面具有“压舱石”“稳定器”的作用。钟震宇说,近日,青岛金融监管局联合相关部门紧密出台农业保险支持政策,在保障三大主粮作物生产稳定的基础上,积极拓展果树、生猪、牛奶、鸡蛋等特色农产品价格指数保险,创新推出海水养殖气象指数保险,更好地适应了市场的变化和农业发展的多样化需求。

青岛三大主粮作物承保覆盖率超过90%

记者从发布会获悉,中央金融工作会议之后,为全力保障粮食安全,青岛首次将水稻保险和水稻完全成本保险纳入政策性保障范围,首次在全市全面实施三大粮食作物完全成本保险和种植收入保险,全市三大主粮作物承保覆盖率超过90%,远高于国家平均水平。

“我们还成功破题政策性海洋渔业保险,采用‘保险+气象’模式,首次开办海参养殖高温指数保险、牡蛎养殖风力指数保险,实现政策性渔业养殖保险零的突破。”钟震宇介绍,青岛还在开展生鲜牛乳和鸡蛋目标价格保险、果树气象指数保险、生猪期货价格综合保险等4个市级特色农产品保险试点,为蛋、奶、肉、水果等农产品兜底价格和收入风险。

政策补贴方面,钟震宇透露,青岛对2024-2026年央地两级的17个财政补贴险种进行了调整优化,扩面、降费、提标、增责力度创历史之最;同时丰富各区(市)财政“以奖代补”险种体系,最多奖补险种由23个增加至37个,产粮大县的奖补比例提高至60%。截至目前,青岛市已经将三大主粮作物和主要经济作物全部纳入政策性农业保险保障范围。

此外,青岛还在加强农险基层服务体系建设,截至目前,辖区保险机构已在全市乡镇、村建成91个营销服务部、773个“三农”服务站点,配备7794名农险员工和协保员,人员数量较去年底增长12.13%,有效打通了保险服务农村“最后一公里”。2023年,青岛农险赔付支出4.48亿元,同比增长46.7%,受益农户户次达41.4万。

政策性渔业养殖保险实现“零”的突破

作为海洋城市,渔业是青岛市第一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2023年青岛市渔业产值达到244亿元。

“渔业生产发展高度依赖自然环境,尤其是海水养殖产业受自然灾害的影响更为明显,养殖户对渔业保险的需求强烈。”钟震宇告诉记者,然而,渔业养殖保险受查勘定损难、道德风险高等因素影响,保险机构承保意愿不强,导致保险产品供给不足;同时,渔业养殖保险缺少财政补贴支持,养殖户负担过重,养殖户投保的积极性不高。

为破解这一难题,青岛金融监管局支持辖区财险机构积极创新险种,推动商业性渔业保险先行先试。“2020年至2023年期间,我们指导辖区保险机构开办了大黄鱼养殖保险、网箱鱼气象指数保险、海参养殖高温气象指数保险、牡蛎养殖风力指数保险等商业性保险产品,累计提供风险保障1亿元。”钟震宇表示。

这些创新产品为青岛渔业撑起了保障伞,例如,船舶险为全球首艘10万吨级可移动式深远海渔业大型养殖工船“国信一号”提供保额89.5亿元,责任涵盖船舶损失、施救、污染、残骸清除、人身伤亡和疾病等海商海事责任,有力支持深远海养殖业发展;首款大黄鱼指数保险为大黄鱼提供保额5200万元,责任涵盖大黄鱼生长周期的主要常见疾病。

“另一方面,我们不断强化央地协同,实现政策性渔业保险成功破题。”钟震宇说,青岛金融监管局与有关部门密切协作,对渔业保险进行深度调研,摸底渔业生产实际、风险隐患和保险需求,于今年6月出台政策文件,在即墨区、西海岸新区开展海参养殖高温指数保险试点,在即墨区、城阳区开展牡蛎养殖风力指数保险试点。这是青岛市首次开办政策性渔业保险,实现政策性渔业养殖保险“零”的突破,有效填补政策空白。

钟震宇说,政策性渔业保险采用“保险+气象”模式,依据气象指标数据设定赔付标准,当达到气象条件的赔付阈值时,无需繁琐的查勘定损流程,即可快速获得赔偿,有效解决海水养殖产业查勘定损难的问题,为养殖户提供更加精准、有效的风险管理工具。截至6月底,保险机构已为试点地区的3万亩海参、3.5万亩牡蛎累计提供风险保额6亿元。

钟震宇表示,下一步,青岛金融监管局将督导承保机构做好承保理赔服务,推动海参、牡蛎保险试点工作顺利开展,并持续争取政策支持,协同有关部门扩大渔业保险范围和品类,帮助更多的渔业生产经营主体有效规避风险,促进青岛海洋渔业高质量发展。


反对 0
举报 0
收藏 0
打赏 0
评论 0
河北沧州市大力推进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发展壮大 农业产业化向“新”而行
  走进献县淮镇百兴庄村新升农业种植专业合作社的食用菌现代农业园区,一排排大棚内,众多菌棒整齐摆放在架子上,一个个饱满的香菇从菌棒上“撑”开来,甚是喜人。

0评论2024-09-05476

上半年西藏农业农村经济持续向好
记者从西藏自治区“喜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5周年”系列主题首场新闻发布会上了解到,上半年我区农业农村经济持续向好,农牧民收入持续增长,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6711元,同比增长8.4%,稳产保供能力稳步提升,防返贫底线守得更牢,乡村产业发展势头良好,科技改革增活力添动力,乡村建设治理稳步推进。

0评论2024-09-05442

增效、增收、增绿!咸阳农业绿色发展成效显著
  近年来,咸阳市深入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坚定不移实施“生态强市”战略,坚持以深化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持续推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增绿,农业绿色发展全面推进,科技支撑和政策保障更加有力,农村生产生活方式绿色转型得到明显进展、成效显著。

0评论2024-09-03470

黄锐:培育和发展农业新质生产力
发展新质生产力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和重要着力点。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对“健全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体制机制”提出明确要求,强调“健全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体制机制”。农业是基础性产业,农业现代化的关键在科技进步和创新。探索发展农业新质生产力,加强先进适用技术研发和成果转化推广,培养更多知农爱农新型人才,提升农业科技创新体系整体效能,对于加快建设农业强国、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具有重要意义。培育和发展农业新质生产力是一个系统工程,健全推动科技创

0评论2024-09-03461

政府开放月活动 上海市打造沉浸式农业科技科普新体验
近日,上海市农业科技服务中心组织举办以“种‘智慧之苗’,见‘科技力量’”为主题的2024年政府开放月暨上海市农业科技科普活动,一场别开生面的农业科普研学之旅在金山区枫泾镇九丰农场火热展开。

0评论2024-08-30442

高台:握农业“特色笔” 绘乡村“振兴图”
今年,高台县立足优势、用活政策、创新思路、大胆探索,加快推动现代农业高质量发展,着力打造以蔬菜、制种、草畜三大主导产业和辣椒、马铃薯、中药材等区域特色种植为重点的产业集群,努力形成“一镇一品”、多元化发展格局。建成连片千亩以上绿色供港蔬菜、辣椒标准化种植、番茄全程机械化生产、设施精品无籽西瓜等基地7个6.17万亩。全县农作物播种面积达62万亩,其中蔬菜19万亩,制种玉米10万亩,辣椒、番茄、马铃薯、中药材等特色产业12万亩。

0评论2024-08-30491

四川将培养一批从事乡村产业发展的农业实用人才,含网络主播
近日,四川省委农村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四川省委组织部联合印发《关于加强“一村六员一主播”农业实用人才队伍建设的意见(试行)》(下称《意见》),针对在农业新品种新技术推广落地、人才返乡创业致富增收、农机有效使用维护、农产品销售盈利等方面存在的实用人才短缺普遍性难题,着重培养一批从事乡村产业发展的农业实用人才,以有效解决农业领域人才短缺问题,并针对重点人才队伍研究制定体现四川特色的农业实用人才队伍工作机制,进一步推进乡村人才振兴。

0评论2024-08-28467

农业农村部:推动数字技术在地理标志农产品营销方面的应用
上证报中国证券网讯 据农业农村部8月28日消息,农业农村部表示,地理标志农产品是源于特定地域、具有独特品质特征和农耕文化底蕴,以地域命名的农产品。国家高度重视地理标志农产品发展,将其作为质量兴农、绿色兴农、品牌强农的重要举措持续推进,支持各地打造了一批“特而优”、“特而美”、“特而强”的地理标志农产品,在增加绿色优质农产品供给、推动乡村产业振兴、促进农民增收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0评论2024-08-284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