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好友 农商头条首页 频道列表

抢抓京津冀协同发展机遇 唐山加快推进现代农业高质量发展

2024-06-17 16:424420

京津冀协同发展十年间,唐山与京津农业发展振兴、共生共融,折射了时代的“大变迁”。市县农业农村部门紧紧围绕现代农业强市建设和高品质果蔬示范区创建,以京津冀绿色农产品基地建设为抓手,聚焦重点、抓住关键、精准发力,不断开拓思路、创新机制、压实举措,在对接服务京津中加快推进唐山市现代农业高质量发展,并取得明显成效。

聚力基础升级 产业共赢显现三地优势互补效应

依托我市区位优势、产业优势、资源优势,市农业农村局积极承接京津地区农业产业项目转移。京津企业初具规模,目前,京津地区在唐山投资建厂的农业企业有24家,2014年以后建厂的有19家,其中5家成长为省级产业化龙头企业,10家成长为市级产业化龙头企业,企业固定资产总量达到26.9亿元,年销售收入近30亿元。产品涉及粮油、蔬菜、生鲜乳、生猪、中草药、禽蛋、休闲食品等诸多方面,几乎涵盖了我市全部特色产业。同时,项目投入不断累加。市农业农村局始终把招引京津企业来唐投资作为招商工作主攻方向,2023年,推动丰润嘉立荷唐山万头牧场项目、唐山三商食品有限公司鲜食玉米深加工项目等9个重点项目顺利开展,部分已经投产,如嘉立荷万头牧场现存栏奶牛8450头,日产鲜奶量达125吨,奶牛单产已达11吨/年,带动就业150人。2023年,纳入河北涉农投融资项目管理平台的京津项目共20个,总投资66.34亿元,完成投资11.29亿元。2019年至2023年,全市共招引京津企业来唐投资项目62个,签约引资额117.09亿元,累计完成投资33.77亿元。此外,政策支持持续发力。全面落实各项优惠政策,帮助企业争取上级支持,融通集团、三商食品、利民荣丰、牛氏农业、和为贵农业等京津在唐投资企业先后获得高标准农田、产业集群、贷款贴息等项目资金,累计超过2000万元。

聚力高质高效 科技协同持续提升京津冀区域农业科技水平

我市抓住京津冀协同发展机遇,强化与京津院企合作,提升全市农业科技水平。重点院所合作方面,我市与中国农科院签署合作协议,共有14个科技项目开展了实质性合作;与北京市农林科学院水研所合作国家重点支持的新型养殖模式示范项目,使养殖水体氮磷排放降低28%,综合效益提高59%;与中国农业科学院蔬菜花卉研究所合作,在玉田县建立了该所首个蔬菜主产区研发中心,“春茬包尖白菜”经过技术攻关,成功试种。产学研体系方面,鼎晨农业等9个农业创新驿站分别与中国农业大学、中国农科院、天津农科院、南开大学等进行对接,建立专家团队,开展新技术、新装备、新模式的引进熟化和推广应用;北京首农集团奶牛“一基地两中心”落户滦南县,加快首都奶业人才、技术向唐山聚集,助力奶业振兴。种质工程成效方面,与北京农林科学院合作,建成规模化的北京油鸡保种、选育和养殖基地,目前存栏原种北京油鸡2万只,年可出栏商品代北京油鸡200万只;与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合作专家团队研究培育的红鳍东方鲀“天正1号”、中国对虾“黄海6号”、舌鳎“鳎优1号”已被农业农村部认定为水产新品种,新品种认定数量位于全省前列;推动重点企业买断中国农科院强筋节水小麦新品种,在实现小麦节水、减肥、减药的基础上平均亩增产20至25公斤。

聚力区位优势 市场协同促进唐山农产品价值全面升级

依托毗邻京津优势,加大“唐农”品牌宣传力度,深入开展“唐农”品牌进京活动,促进京津冀市场协同。保供基地全面建立。依托区位和产业优势,加快“环京周边蔬菜生产基地”建设,目前全市基地总数达到10个,获得奖补资金490万元。2023年共有6家基地通过北京、天津、河北农业农村部门组织联合遴选,入围总数全省第一。产销渠道持续拓展。2023年玉田甲鱼、玉田供京蔬菜生产企业分别与北京物美超市、天津尚佳益公司确立合作关系,签订了2500万元的购销意向;遵化老蚧黄瓜成功与北京盒马鲜生超市对接,每斤售价突破12元;河北香宇肉类制品有限公司与北京市永辉、物美、金客隆超市以及新发地、顺义石门、赵各庄等批发市场合作,并在北京市内开设40家专卖店,2023年销售熟食4000吨,销售额达7000万元。对接交流紧密活跃。我市先后举办了中国—乐亭海鲜预制持续发展大会、京津冀露天蔬菜产业创新大会等多场活动,尤其是高规格召开“唐农”品牌发布会,全市35家企业近200种农产品集中亮相,搭建合作交流平台,促进与京津市场交流,深化合作,实现共赢


反对 0
举报 0
收藏 0
打赏 0
评论 0
河北沧州市大力推进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发展壮大 农业产业化向“新”而行
  走进献县淮镇百兴庄村新升农业种植专业合作社的食用菌现代农业园区,一排排大棚内,众多菌棒整齐摆放在架子上,一个个饱满的香菇从菌棒上“撑”开来,甚是喜人。

0评论2024-09-05476

上半年西藏农业农村经济持续向好
记者从西藏自治区“喜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5周年”系列主题首场新闻发布会上了解到,上半年我区农业农村经济持续向好,农牧民收入持续增长,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6711元,同比增长8.4%,稳产保供能力稳步提升,防返贫底线守得更牢,乡村产业发展势头良好,科技改革增活力添动力,乡村建设治理稳步推进。

0评论2024-09-05443

增效、增收、增绿!咸阳农业绿色发展成效显著
  近年来,咸阳市深入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坚定不移实施“生态强市”战略,坚持以深化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持续推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增绿,农业绿色发展全面推进,科技支撑和政策保障更加有力,农村生产生活方式绿色转型得到明显进展、成效显著。

0评论2024-09-03470

黄锐:培育和发展农业新质生产力
发展新质生产力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和重要着力点。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对“健全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体制机制”提出明确要求,强调“健全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体制机制”。农业是基础性产业,农业现代化的关键在科技进步和创新。探索发展农业新质生产力,加强先进适用技术研发和成果转化推广,培养更多知农爱农新型人才,提升农业科技创新体系整体效能,对于加快建设农业强国、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具有重要意义。培育和发展农业新质生产力是一个系统工程,健全推动科技创

0评论2024-09-03461

政府开放月活动 上海市打造沉浸式农业科技科普新体验
近日,上海市农业科技服务中心组织举办以“种‘智慧之苗’,见‘科技力量’”为主题的2024年政府开放月暨上海市农业科技科普活动,一场别开生面的农业科普研学之旅在金山区枫泾镇九丰农场火热展开。

0评论2024-08-30442

高台:握农业“特色笔” 绘乡村“振兴图”
今年,高台县立足优势、用活政策、创新思路、大胆探索,加快推动现代农业高质量发展,着力打造以蔬菜、制种、草畜三大主导产业和辣椒、马铃薯、中药材等区域特色种植为重点的产业集群,努力形成“一镇一品”、多元化发展格局。建成连片千亩以上绿色供港蔬菜、辣椒标准化种植、番茄全程机械化生产、设施精品无籽西瓜等基地7个6.17万亩。全县农作物播种面积达62万亩,其中蔬菜19万亩,制种玉米10万亩,辣椒、番茄、马铃薯、中药材等特色产业12万亩。

0评论2024-08-30491

四川将培养一批从事乡村产业发展的农业实用人才,含网络主播
近日,四川省委农村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四川省委组织部联合印发《关于加强“一村六员一主播”农业实用人才队伍建设的意见(试行)》(下称《意见》),针对在农业新品种新技术推广落地、人才返乡创业致富增收、农机有效使用维护、农产品销售盈利等方面存在的实用人才短缺普遍性难题,着重培养一批从事乡村产业发展的农业实用人才,以有效解决农业领域人才短缺问题,并针对重点人才队伍研究制定体现四川特色的农业实用人才队伍工作机制,进一步推进乡村人才振兴。

0评论2024-08-28467

农业农村部:推动数字技术在地理标志农产品营销方面的应用
上证报中国证券网讯 据农业农村部8月28日消息,农业农村部表示,地理标志农产品是源于特定地域、具有独特品质特征和农耕文化底蕴,以地域命名的农产品。国家高度重视地理标志农产品发展,将其作为质量兴农、绿色兴农、品牌强农的重要举措持续推进,支持各地打造了一批“特而优”、“特而美”、“特而强”的地理标志农产品,在增加绿色优质农产品供给、推动乡村产业振兴、促进农民增收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0评论2024-08-284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