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好友 农商头条首页 频道列表

发展新质生产力 推动农业高质量发展

2024-05-31 15:103250

农业是立国之本、强国之基。进入新时代,我们党高度重视“三农”工作,在新中国成立后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工作的基础上,通过开展脱贫攻坚、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等,用有限资源稳定解决14亿多人口的吃饭问题,全体农民摆脱绝对贫困、同步进入全面小康社会,“三农”工作成就之巨大举世公认。当前,我国农业已进入高质量发展阶段。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发展新质生产力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和重要着力点”。以发展新质生产力为重要着力点推动农业高质量发展,推动农业生产力不断进步,对于加快推进农业现代化具有重要意义。

农业领域的劳动者、劳动资料、劳动对象正在发生深刻变化

农业现代化是一个动态演进过程,本质上是农业生产力的不断发展和提高。伴随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深入发展,我国农业领域的劳动者、劳动资料、劳动对象正在发生深刻变化。

在劳动者方面,随着信息技术、生物技术等与农业生产深度融合,能够熟练运用手机、智能设备等“新农具”的农业劳动者正在成为推动农业现代化最活跃、最能动的因素。他们越来越多地运用智能化农业装备,改变着传统的农业劳动形态,推动农业生产由劳动密集型向技术密集型转变。

在劳动资料方面,以无人机、农业机械、现代设施农业等为代表的新型农业劳动工具快速发展,推动农业生产管理更加智能,使农业劳动资料不再局限于传统的农具和简单的生物材料;生物饲料、生物肥药、农业疫苗、可降解农膜等正在逐步取代传统的饲料、化肥、农药、农膜等,在降低农业生产对生态环境负面影响的同时,提高了农产品质量和竞争力。

在劳动对象方面,通过生物育种技术对常规动植物品种进行改良和培育,作物种源不断向高产、优质、耐逆的方向跃升;依托智能装备开展农业生产,土地等自然资源的约束不断降低,拓展农业生产空间和技术边界,催生了新的劳动对象。

新的劳动者、新的劳动资料、新的劳动对象及其优化组合的跃升,不仅能够大幅提高作物单位面积产量、提高农业全要素生产率,而且能够催生农业发展的新产业、新模式、新动能,为农业高质量发展提供强劲推动力、支撑力。

发展新质生产力、推动农业高质量发展的基础和条件不断完善

目前,我国发展新质生产力、推动农业高质量发展的基础和条件正在不断完善。

数字乡村战略深入实施。我国深入把握信息技术在农业农村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应用以及农民现代信息技能提高的大趋势,大力实施数字乡村战略,加快物联网、地理信息、智能设备等现代信息技术与农村生产生活深度融合,深化农业农村大数据创新应用,建立空间化、智能化的新型农村统计信息系统,等等。在这一过程中,我们坚持城乡融合,创新城乡信息化融合发展体制机制,引导城市网络、信息、技术和人才等资源向乡村流动,促进城乡要素合理配置。当前,我国农村信息基础设施加快建设,线上线下融合的现代农业加快推进,农村信息服务体系加快完善。

人工智能技术广泛应用。人工智能是引领这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战略性技术,具有溢出带动性很强的“头雁”效应。加快人工智能在农业生产经营管理中的运用,能够推动整个农业生产过程实现自动化和智能化,拓展发展的空间与可能性。在实践中,人工智能技术在我国农业生产领域得到广泛应用,农产品质量检测与控制更加精准和高效,极大提升了农业生产效率与农产品质量。特别是智能农业机器人的应用,不仅能准确识别作物病虫害并及时采取相应的防治措施,还能精准施肥、除草,显著优化农业生产过程。

市场需求更加多元多样。随着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和城乡居民收入水平提高,农产品消费呈现个性化、多样化的特点,特别是老百姓的食物需求更加多元多样。牢牢把握这一发展趋势,我国不断深化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树立和践行大食物观,构建多元化食物供给体系,优化农产品结构,着力推进农业提质增效,全方位多途径开发食物资源。这也推动我国农业质量和效益不断提高,全方位拓宽了农业生产空间领域。

围绕提升全要素生产率加快推动农业高质量发展

面向未来,要进一步深化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围绕提升农业生产的全要素生产率,不断提高农业生产的质量、效益和可持续性。当前可在以下几方面着力。

一是围绕形成同市场需求相适应、同资源环境承载力相匹配的现代农业生产结构和区域布局加强科技创新,加大种源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加快选育推广生产急需的自主优良品种,推动生物育种产业化扩面提速,从根本上确保国家粮食安全。二是加快绿色适用技术在农业生产领域推广应用,加快发展农业循环经济,推广应用新型肥料,推进绿肥种植和秸秆多样化还田,减少化肥用量,实现农业生产、农村建设、乡村生活生态良性循环。三是聚焦产业基础高级化、产业链现代化,推动一产往后延、二产两头连、三产走高端,补齐产业链短板,锻造产业链长板,促进全环节提升、全链条增值、全产业融合,提升整个农业产业链的价值。四是以提高科技素质、职业技能、经营能力为核心,加大各类农村人才培养计划实施力度,加快培养农业科技领军人才和创新团队。五是紧紧围绕市场需求变化,以增加农民收入、保障有效供给为主要目标,推动有效市场和有为政府更好结合。

发展新质生产力,推动农业高质量发展,必须坚持党的农村政策,首要的就是坚持农村基本经营制度。要坚持农村土地农民集体所有,坚持家庭经营基础性地位,坚持稳定土地承包关系。同时,立足国情农情特点、农业产业特性和乡村地域特征,坚持先立后破、分类施策,循序渐进、久久为功。



反对 0
举报 0
收藏 0
打赏 0
评论 0
河北沧州市大力推进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发展壮大 农业产业化向“新”而行
  走进献县淮镇百兴庄村新升农业种植专业合作社的食用菌现代农业园区,一排排大棚内,众多菌棒整齐摆放在架子上,一个个饱满的香菇从菌棒上“撑”开来,甚是喜人。

0评论2024-09-05476

上半年西藏农业农村经济持续向好
记者从西藏自治区“喜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5周年”系列主题首场新闻发布会上了解到,上半年我区农业农村经济持续向好,农牧民收入持续增长,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6711元,同比增长8.4%,稳产保供能力稳步提升,防返贫底线守得更牢,乡村产业发展势头良好,科技改革增活力添动力,乡村建设治理稳步推进。

0评论2024-09-05443

增效、增收、增绿!咸阳农业绿色发展成效显著
  近年来,咸阳市深入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坚定不移实施“生态强市”战略,坚持以深化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持续推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增绿,农业绿色发展全面推进,科技支撑和政策保障更加有力,农村生产生活方式绿色转型得到明显进展、成效显著。

0评论2024-09-03470

黄锐:培育和发展农业新质生产力
发展新质生产力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和重要着力点。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对“健全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体制机制”提出明确要求,强调“健全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体制机制”。农业是基础性产业,农业现代化的关键在科技进步和创新。探索发展农业新质生产力,加强先进适用技术研发和成果转化推广,培养更多知农爱农新型人才,提升农业科技创新体系整体效能,对于加快建设农业强国、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具有重要意义。培育和发展农业新质生产力是一个系统工程,健全推动科技创

0评论2024-09-03461

政府开放月活动 上海市打造沉浸式农业科技科普新体验
近日,上海市农业科技服务中心组织举办以“种‘智慧之苗’,见‘科技力量’”为主题的2024年政府开放月暨上海市农业科技科普活动,一场别开生面的农业科普研学之旅在金山区枫泾镇九丰农场火热展开。

0评论2024-08-30442

高台:握农业“特色笔” 绘乡村“振兴图”
今年,高台县立足优势、用活政策、创新思路、大胆探索,加快推动现代农业高质量发展,着力打造以蔬菜、制种、草畜三大主导产业和辣椒、马铃薯、中药材等区域特色种植为重点的产业集群,努力形成“一镇一品”、多元化发展格局。建成连片千亩以上绿色供港蔬菜、辣椒标准化种植、番茄全程机械化生产、设施精品无籽西瓜等基地7个6.17万亩。全县农作物播种面积达62万亩,其中蔬菜19万亩,制种玉米10万亩,辣椒、番茄、马铃薯、中药材等特色产业12万亩。

0评论2024-08-30491

四川将培养一批从事乡村产业发展的农业实用人才,含网络主播
近日,四川省委农村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四川省委组织部联合印发《关于加强“一村六员一主播”农业实用人才队伍建设的意见(试行)》(下称《意见》),针对在农业新品种新技术推广落地、人才返乡创业致富增收、农机有效使用维护、农产品销售盈利等方面存在的实用人才短缺普遍性难题,着重培养一批从事乡村产业发展的农业实用人才,以有效解决农业领域人才短缺问题,并针对重点人才队伍研究制定体现四川特色的农业实用人才队伍工作机制,进一步推进乡村人才振兴。

0评论2024-08-28467

农业农村部:推动数字技术在地理标志农产品营销方面的应用
上证报中国证券网讯 据农业农村部8月28日消息,农业农村部表示,地理标志农产品是源于特定地域、具有独特品质特征和农耕文化底蕴,以地域命名的农产品。国家高度重视地理标志农产品发展,将其作为质量兴农、绿色兴农、品牌强农的重要举措持续推进,支持各地打造了一批“特而优”、“特而美”、“特而强”的地理标志农产品,在增加绿色优质农产品供给、推动乡村产业振兴、促进农民增收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0评论2024-08-284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