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好友 农商头条首页 频道列表

洋县推进“五个农业”助力乡村振兴

2024-05-27 14:125350

洋县以建设农业强县为目标,紧扣“绿色循环、生态宜居”战略定位,不断整合各方资源,加大政策支持,聚力实施有机引领、品牌创建、设施提升、数字赋能、融合发展五大工程,多举措促进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品质进一步提升,“五个农业”高质高效健康发展。

有机农业引领发展

该县不断优化“有机+粮、菜、果、药、畜”的“1+5”特色产业布局,形成汉江两岸平川区有机稻米、东西部丘陵区有机水果及薯芋、南部丘陵区有机菌菇、中低山区有机药材及林特、宜养区有机畜禽及水产五大有机产业带。积极对接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湖南欧格有机认证有限公司等认证机构对山水华阳等9户有机生产加工企业实施复评认证。全县有机生产基地面积将达到17.5万亩以上,建成西北最大的有机稻渔综合种养试验基地,探索出“一水两用、一田双收”的新模式。

同时,以招商引资为抓手,成功招引陕西双丰智慧农业有限公司投资500万元建设太白贝母种植基地等。目前,全县有机企业集群达到45户,全县认证有机产品15大类111种17.68万亩,认证总产量4.01万吨,实现有机农业产值16.4亿元。有机生产企业达到45家、有机产品生产基地达到102个。

品牌农业助力发展

为做靓农业品牌,该县制定发展规划,明确目标任务和措施,积极组织县内有机企业参加各类产品展示展销推介活动。有机产品入驻全国首个工信扶贫电商平台,双亚公司有机产品入驻省农业农村厅“叮咚严选”农产品直营店。申请注册商标类知识产权124件,形成“区域公用品牌+企业品牌+产品品牌”相结合的双品牌效应。

去年以来,先后组织40余家有机企业参加上海国际优质农产品博览会、全国生态产业化与乡村振兴现场会、第六届全国优质农产品博览会、第十六届亚洲国际有机产品博览会、杨凌农高会、生态汉中鹮美天下2023朱鹮文化交流等国际国内展会活动9场次,为洋县有机产品进入国际市场、打造国际知名品牌奠定了良好基础。

设施农业提升发展

该县全力抓好蔬果稳产保供、设施蔬果基地建设,已建成龙亭、洋州、戚氏、马畅、谢村、磨子桥、黄安等七个蔬菜基地镇,形成了菜花、黄瓜、辣椒、西红柿、大蒜、莲藕等传统蔬菜品种生产,全县蔬菜种植面积20.1万亩,蔬菜总产81.6万吨。

大力推进设施农业建设步伐,日光温室、钢架大棚和地膜覆盖等设施蔬菜生产技术进一步推广,建成日光温室及镀锌钢管塑料大棚1700多个,发展设施蔬菜1.56万亩。打造以白云农业为代表的设施农业示范基地3处。现有千亩蔬菜规模化生产基地16个,一村一品示范村10个,蔬菜专业合作社12个,形成马畅菜花、磨子桥甘蓝、谢村大蒜、龙亭大棚菜、黄安地膜洋芋、洋州拱棚精细菜等高效种植示范基地。

观光农业突破发展

该县以保护国宝朱鹮的生存环境为使命,做优全域旅游环境。出台支持农文旅商高质量可持续融合发展的优惠政策。通过“农特示范、农旅联姻、农工结合,优化资源”,实现了三产梯度融合循环发展。

按照“合作社+协会+公司+基地+农户”的运行方式,在洋县纸坊街道办事处草坝村实施三产融合示范点建设,在农文旅商发展上因地制宜,科学布局,发展科技含量高、规模效益好的有机特色农业和休闲观光农业,建成4600亩有机水稻油菜基地、1000亩有机梨、300亩有机大樱桃。

实施了华阳5A级、蔡伦墓祠4A级精品景区创建,打造华阳旅游专线、南部环线、五岭观花线、牡丹园观花线、柳山环线等精品休闲观光线路5条和省级乡村旅游示范村1个,建成农文旅融合示范点12处、省级特色旅游名镇和旅游示范村8个,去年,接待游客1088万人次,实现旅游综合收入60亿元。

智慧农业蓬勃发展

该县以智慧种植、智慧养殖为重点,推广水肥一体化、测土配方施肥等系列智能设施。抓住国家电子商务示范县创建契机,运用数字技术,实施“互联网+”工程,不断拓宽农产品销售渠道。实施招才引智推进项目,新建设施农业、光伏玻璃连栋温室、培训中心等150万平方米,实现“产、学、研”一体化发展模式。

去年以来,共建成智慧农业应用场景、水肥一体化和智能温控等智能化种植、智慧渔业和智能化养殖基地20多个,新建智能化黑米系列食品加工生产线3条,打造智慧农业示范点2个。全县注册电商企业70家,建成县级线下体验馆、培训孵化中心、仓储物流中心,累计培训各类电商从业人员1.5万人次。打造“数字乡村智慧农业”示范村1个,建成“数字乡村智慧农业”特色农产品直播销售平台1个。


反对 0
举报 0
收藏 0
打赏 0
评论 0
稻花香里又说丰年 高铁赋能农业现代化
麦穗两歧、仓箱可期,又是一年丰收季。一列列高铁动车穿行于米乡渔村、果林花海,勾勒出生机勃勃的中国乡村新画卷,当现代农业遇上飞驰的高铁,一场关于效率、品质与希望的革命正悄然上演。

0评论2024-09-05518

培育和发展农业新质生产力
发展新质生产力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和重要着力点。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对“健全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体制机制”提出明确要求,强调“健全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体制机制”。农业是基础性产业,农业现代化的关键在科技进步和创新。探索发展农业新质生产力,加强先进适用技术研发和成果转化推广,培养更多知农爱农新型人才,提升农业科技创新体系整体效能,对于加快建设农业强国、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具有重要意义。培育和发展农业新质生产力是一个系统工程,健全推动科技创

0评论2024-09-05498

泉州市推动两岸农业融合园区提档升级
记者从泉州市农业农村局获悉,当地持续加大两岸农业融合工作力度,推进两岸农业融合取得新成效。其中,闽台农业融合发展产业园(永春)已于日前通过农业农村部申报台湾农民创业园答辩。

0评论2024-09-03431

高效农业配套高效金融服务
“今年小麦长势好,每亩产量超过1000斤。”谈到今年的收成,内蒙古巴彦淖尔狼山镇光明村村民王志明充满期待。今年以来,人民银行巴彦淖尔市分行把金融支持高效农业建设摆在突出位置,因地制宜,聚焦农业节水、高标准农田建设及土壤改良等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持续强化金融要素保障,助力“中国碗”里盛放更多“河套粮”。

0评论2024-09-03480

促进小农户和现代农业发展有机衔接
  没有农业农村现代化,就没有整个国家现代化。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步伐,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重要任务。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提出“要健全推进新型城镇化体制机制,巩固和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完善强农惠农富农支持制度,深化土地制度改革”,为以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补上农业农村短板、建设农业强国,指明了方向路径。当前,小农户依然是我国农业生产的基本组织形式。这既决定了农业农村在国家发展大局中的重要意义,又决定了小农户的现代化对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的重要意义。将小农户引入现代农业发展轨道,促进小农户和

0评论2024-08-30455

践行大农业观发展现代农业
  大农业是朝着多功能、开放式、综合性方向发展的立体农业,发展现代农业是新时代新征程农业发展的重点方向。今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要把农业建成现代化大产业,去年底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树立大农业观、大食物观”,为进一步推进乡村全面振兴、建设农业强国提供了理论遵循和行动指南。

0评论2024-08-30478

桃枝变肥料,农林废弃物循环利用成为北京生态农业新标杆
从北京市农业农村污染治理新闻发布会上获悉,北京推进农业投入品减量化、废弃物资源化、产业模式生态化,促进农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农林废弃物的循环利用成为北京生态农业的新标杆。

0评论2024-08-28457

安徽肥西:“三注重”培育特色农业网销品牌
2024年以来,安徽省肥西县商务局以“三个注重”推进特色农业网销品牌培育工作,助推网销品牌培育提质增效。

0评论2024-08-264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