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这样一位默默耕耘的农业技术员,他用半生的时间,全身心地投入到农业发展事业中,以无私的奉献精神和卓越的专业素养,成为推动巴里坤县农业生产不断进步的重要力量,他就是县农业农机技术推广中心高级农艺师安学春。
近日,记者在大河镇光明村的土地里见到了正在取土样的安学春,他告诉记者,土地就像人一样,每年的身体情况都不同,我们要精准的知道土地里缺什么,种植户才能知道补什么,这样才是保障高产的秘诀之一。今年58岁的安学春出生在大河镇一个普通的农民家庭,对土地有着深厚的感情。他目睹了父辈们在农业生产中所面临的种种困难和挑战,也深深感受到了农业生产对于家乡发展的重要意义。他立下了要为农业事业贡献力量的决心。1983年,他以优异的成绩考入了哈密农校,学习农学专业,在完成学业后,安学春主动申请回到了大河镇,成为了一名农业技术员。安学春说:“因为我出生在农村,生长在农村,所以对农学还是挺喜欢的,那时候生产工具也简单,化肥那些都没有用,基本上每亩地产量最好也就三百公斤。那时候没有化学肥料,主要是摆的农家肥,都是人工收割,摞起来以后拉到场上,再开始打场。”看到这样的情况,安学春深知,要想改变农业的面貌,就必须从推广新技术入手。于是,他深入田间地头,与农民们打成一片,了解技术需求,提供咨询服务。并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向农民们传授农业技术,耐心地解答每一个问题。
刚开始,年轻的安学春并没有得到耕耘土地“老把式”们的信服,对于安学春推荐使用农药和肥料,大家心里总是没底,今年72岁的大河镇干渠村老人李吉和就是其中的一位。“他们给老百姓开会干啥的都讲,后面还是农药起了大的作用,第二年草打上药以后真的没有了,那时候用人拔草,一天拔不了多少。”大河镇干渠村村民李吉和说。
在推广农业技术的过程中,安学春始终明白,农民是农业生产的主体,只有让他们真正掌握了技术,才能提高农业生产的效率。因此,他不仅注重传授技术,更注重培养农民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创新意识。2016年以后,全县各乡镇(场区)的土地逐渐被种植大户流转种植,每人几千亩的种植面积,如果出现差错,种植户可能就会赔上一年甚至几年的心血,有了这样的想法后,安学春更加坚定了要把新技术传授给种植户的信念。安学春鼓励农民积极参与各种培训,不断提高实践能力。同时,他还积极引导农民们运用新技术、新方法,推动农业生产的转型升级。 县丰顺种植专业合作社理事长戴正鲲2016年开始流转土地种植小麦,在安学春和同事们的指导下,他现在成了远近闻名的“专家”。
在安学春和同事们的努力下,巴里坤县的农业生产效益显著。农民的收入水平不断提高,农业生产的效率得到了极大的提升。安学春的辛勤付出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认可和赞誉,他也多次获得各级政府的表彰和奖励。回首38年的工作生涯,安学春感慨万千。他说:“我把半生都奉献给了农业,虽然辛苦,但我觉得一切都值得。看到农民的生活越来越好,我心里感到无比欣慰。”
上半年西藏农业农村经济持续向好
记者从西藏自治区“喜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5周年”系列主题首场新闻发布会上了解到,上半年我区农业农村经济持续向好,农牧民收入持续增长,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6711元,同比增长8.4%,稳产保供能力稳步提升,防返贫底线守得更牢,乡村产业发展势头良好,科技改革增活力添动力,乡村建设治理稳步推进。
0评论2024-09-05443
增效、增收、增绿!咸阳农业绿色发展成效显著
近年来,咸阳市深入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坚定不移实施“生态强市”战略,坚持以深化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持续推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增绿,农业绿色发展全面推进,科技支撑和政策保障更加有力,农村生产生活方式绿色转型得到明显进展、成效显著。
0评论2024-09-03470
黄锐:培育和发展农业新质生产力
发展新质生产力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和重要着力点。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对“健全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体制机制”提出明确要求,强调“健全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体制机制”。农业是基础性产业,农业现代化的关键在科技进步和创新。探索发展农业新质生产力,加强先进适用技术研发和成果转化推广,培养更多知农爱农新型人才,提升农业科技创新体系整体效能,对于加快建设农业强国、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具有重要意义。培育和发展农业新质生产力是一个系统工程,健全推动科技创
0评论2024-09-03461
政府开放月活动 上海市打造沉浸式农业科技科普新体验
近日,上海市农业科技服务中心组织举办以“种‘智慧之苗’,见‘科技力量’”为主题的2024年政府开放月暨上海市农业科技科普活动,一场别开生面的农业科普研学之旅在金山区枫泾镇九丰农场火热展开。
0评论2024-08-30442
高台:握农业“特色笔” 绘乡村“振兴图”
今年,高台县立足优势、用活政策、创新思路、大胆探索,加快推动现代农业高质量发展,着力打造以蔬菜、制种、草畜三大主导产业和辣椒、马铃薯、中药材等区域特色种植为重点的产业集群,努力形成“一镇一品”、多元化发展格局。建成连片千亩以上绿色供港蔬菜、辣椒标准化种植、番茄全程机械化生产、设施精品无籽西瓜等基地7个6.17万亩。全县农作物播种面积达62万亩,其中蔬菜19万亩,制种玉米10万亩,辣椒、番茄、马铃薯、中药材等特色产业12万亩。
0评论2024-08-30491
四川将培养一批从事乡村产业发展的农业实用人才,含网络主播
近日,四川省委农村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四川省委组织部联合印发《关于加强“一村六员一主播”农业实用人才队伍建设的意见(试行)》(下称《意见》),针对在农业新品种新技术推广落地、人才返乡创业致富增收、农机有效使用维护、农产品销售盈利等方面存在的实用人才短缺普遍性难题,着重培养一批从事乡村产业发展的农业实用人才,以有效解决农业领域人才短缺问题,并针对重点人才队伍研究制定体现四川特色的农业实用人才队伍工作机制,进一步推进乡村人才振兴。
0评论2024-08-28467
农业农村部:推动数字技术在地理标志农产品营销方面的应用
上证报中国证券网讯 据农业农村部8月28日消息,农业农村部表示,地理标志农产品是源于特定地域、具有独特品质特征和农耕文化底蕴,以地域命名的农产品。国家高度重视地理标志农产品发展,将其作为质量兴农、绿色兴农、品牌强农的重要举措持续推进,支持各地打造了一批“特而优”、“特而美”、“特而强”的地理标志农产品,在增加绿色优质农产品供给、推动乡村产业振兴、促进农民增收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0评论2024-08-284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