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好友 农商头条首页 频道列表

发力“三产融合” 建设农业强县

2024-01-24 14:334640

  首批“平远优品”发布;广东供销农产品直供配送平远服务中心启用;与中国南方航空集团有限公司等省有关单位和旅行社签订推广合作协议,拓宽农产品销售渠道……进入2024年不到一个月,平远县在农业领域动作频频。


  农为邦本,本固邦宁。


  近期召开的平远县委十四届五次全会暨县委经济工作会议强调,要建设农业强县,坚持用工业化思维发展现代农业,以“粮头食尾”“农头工尾”为抓手,充分发挥种植、加工、仓储、物流、销售为一体的全产业链优势,全面提高农业综合效益。


  平远县拥有良好的自然资源禀赋,建设农业强县平远有基础有能力,更应有行动有作为。当前,以“百千万工程”为抓手,平远县正大力推动特色农业产业发展。筑牢第一产业基石的同时,紧盯“三产融合”,着力构建可体现平远特色和优势的产业体系,力争实现“1+1+1>3”,打造乡村振兴新样板。


  ●南方日报记者何苑妮


  通讯员吴辉燕袁志鹏


  筑基守牢守好“饭碗田”


  兴修水利、检修农机、调配农资……眼下大寒刚过,正是广大农民抢抓农时、铆足劲儿备春耕的时候。在热柘镇热水村,连片十多亩的粮药产业种植基地正进行场地平整、水圳修缮作业。热柘镇农业农村办主任张志均告诉记者,此前受农田高低不平、农业机械设备难以进入作业、土地肥力不足、水源紧缺等影响,土地撂荒多年。


  “去年6月起,镇、村联合对该撂荒耕地进行盘活,目前进度已完成90%,计划2024年春耕可使用。将采用‘粮一季、药一季’的种植模式,通过‘公司+农户’发展农户种植南药和水稻,带动种植产业走向标准化、规范化,增加村集体经济收入。”张志均说。


  耕地作为粮食生产的命根子,是永续发展的根基,而提升粮食安全保障能力,正是加快建设农业强县的基础性、关键性举措。2024年,平远提出要持续壮大生产供应链,守牢耕地保护红线和粮食安全底线,确保完成粮食播种面积23.74万亩以上、高标准农田建设0.88万亩。


  “去年,平远县以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农业增效、农民增收为核心,以提高特色优势产业机械化水平为重点,通过抓推广、抓示范、抓安全、抓培训、抓服务,扎实积极推进农业机械化高质高效转型升级。”平远县农业农村局农机股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2023年全县水稻种植面积18.799万亩,机耕面积达到18.7689万亩,水稻机收面积18.4335万亩;全县水稻机械化综合水平预计达到75.15%,主要农作物机械化综合水平预计达到55.3%,农业作业水平稳步提升,领域明显扩宽。


  科技赋能让粮食丰收更有底气。而选好产业、建好“产业社区”,对于帮助当地进一步理清发展思路,促进特色产业发展,带动村集体增收、村民致富更是至关重要。2023年,平远县大力推进八尺镇、热柘镇等地建设产业社区试点,聘任首批13名县级“产业村长”,村集体年收入均达到10万元以上,成效颇显。


  近日,记者来到位于大柘镇黄沙村的蔬菜基地,虽已至冬季,但放眼望去仍是绿意浓浓,数十种蔬菜正在田间地头茁壮成长,梅州可其山电子商务有限公司负责人、“产业村长”林豪江正查看蔬菜长势。作为平远首批“产业村长”之一,他坚持“以销代产”理念,运用电商销售渠道拓宽农产品销路。


  “今年,我们改变了以往分块承包的模式,采用了场长责任制模式来推进基地种植,突出特色产业,如黄沙村主要做好特色优质蔬菜种植文章。”林豪江认为,产业发展要打通种植、加工、销售等环节,形成全产业链模式,只要销量上去了,必定能够带动本村以及周边村优质蔬菜、水稻种植。


  在东石镇茅坪村的花生加工基地,生产线繁忙运转,东石花生将从这里走向大湾区乃至全国市场。梅州市金宝树农业有限公司董事长、“产业村长”刘琼通过联农带农机制,带动全镇种植花生,实现年产优质花生4000多吨,年总产值约2000万元。


  “2023年下半年,我们牵头成立梅州市祺东农业有限公司,将东石镇17个村、3000多户农户纳入东石花生品牌发展框架中。计划通过流转和托管土地,将采用全程机械化、与村集体合作发展等方式,加快推进小农户与现代农业有机衔接。”刘琼说。


  延链做好“两头两尾”文章


  上午10时,一辆辆冷链运输车从位于平远县的广东天柘冷链物流产业园出发,车上满载看水果原浆产品,它们将被源源不断地供应到某新茶饮品牌的各大门店。


  在广东天柘冷链物流有限公司总经理陈勇辉的带领下,记者来到物流产业园内的冷库,温度从零下18℃到4℃不等,库中整齐摆放着鲜果、干果、鲜榨果汁等货物。“产业园共有6个冷库,总库容约2万吨,目前的存储量基本趋于饱和。”陈勇辉说。


  畅通农产品冷链物流是做好农业精深加工文章、延长产业链、促进镇村优势特色产业加快发展的关键所在。作为平远县首个农产品冷链物流项目,该物流产业园承担了目前平远县大部分农产品的存储业务,也是平远县招引农产品加工企业的“绣球”。


  陈勇辉告诉记者,目前冷库存放的大多是本地企业的鲜果及其深加工产品等需要冷冻保鲜的产品。随着平远农产品加工企业越来越多,冷链运输的业务量也不断增加,高峰时期每天至少有10辆大型冷链物流车运输货物进出仓库。


  值得一提的是,该产业园预计投入1亿元资金建设二期项目,建成后可冷藏保鲜各类农副产品2万吨,库容量翻一番,并增设加工车间,实现集加工、存储、运输等功能于一身。


  “农业不加工,等于一场空;农业不成链,到头不赚钱”。近年来,平远县以“粮头食尾”“农头工尾”为抓手,做大做强农产品加工业,推动一二三产融合发展,实现农产品多层次、多环节转化增值,促进农业提质增效、农民就业增收,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提供有力支撑。


  为加快农产品深加工高成长企业培育,平远支持鼓励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加强产学研深度合作,开发适合本地特色农产品精深加工的新技术、新工艺和新设备,研发新产品,延伸产业链,提升附加值。截至目前,平远全县重点农业加工企业37家,其中规上工业6家,预计全年产值5.03亿元、比增20.6%。


  “平远鲜果产量大,深加工必然要跟上。”梅州市飞龙果业有限公司(下称“飞龙果业”)董事长陈俊平算了一笔账:一颗最普通的脐橙直接卖到市场,只能卖几元钱。但如果“吃干榨净”,充分进行深加工,其价值不容小觑。


  随着近几年新茶饮热度高涨,飞龙果业也瞄准了这一商机,从2021年起与新茶饮品牌开展合作,为品牌供应原材料。与此同时,企业不断投入资金,创新研发产品,加强与专业院校的合作,把平远当地的鲜果产品加工成茶饮原材料,销往全国各地。


  “要让最前端的农产品发挥更大价值,创新也是关键一步,通过研发产品才能创造市场需求。”陈俊平说,深加工使得企业将“一季”的水果做成了“四季”的生意,2023年该企业产值达到4亿元,比增137%,预计可实现税收1000万元以上。


  增效打造优质区域品牌


  近日,广东供销农产品直供配送平远服务中心(下称“平远服务中心”)正式启用。启用的同时,梅州平远供销农产品配送有限公司还与广东恒粮农业发展有限公司等9家企业签订合作协议,与中国南方航空集团有限公司等广东省、南沙区有关单位和旅行社签订推广合作协议,拓宽平远农产品销售渠道,推动“平远优品”出山入海、走向全国。


  这是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1+100+1000”广东供销放心农产品直供配送的有力举措,将有效促进小农户与现代农业的有机衔接,解决农产品销售难的问题。


  “目前,平远服务中心已形成果蔬、肉类、粮油副食、本地农产品等产品供应链综合管理服务一体化的集散中心,总建设面积4600平方米。内设配套恒温粮油副食及果蔬仓、独立耗材仓、低温冷冻库、冷藏及保鲜库、标准综合食材检验化验室、恒温毛菜分拣区、净菜处理加工中心、脐橙分拣加工生产线等,能满足超2万人次食材需求。”梅州平远供销农产品配送有限公司总经理颜云兴说。


  优质农产品要打出名气、卖出好价钱,品牌赋能十分关键,比如地理标志农产品往往就是当地最具特色和优势的“土特产”。如何科学创建与运营,提升品牌溢价能力?


  以平远脐橙为例,平远县连续19年举办脐橙文化旅游节活动,打响平远橙品牌。去年,平远县举行了“平远脐橙”地理标志保护联席会议暨地理标志保护协作机制会签及联络站揭牌仪式,进一步凝聚地理标志保护共识,构建地理标志“行政执法+检察司法”协同保护格局,助推平远脐橙产业高质量发展。


  为进一步壮大品牌价值链,2023年平远县又大力开展了“平远优品”产品评定,评选出首批60个“平远优品”,意图培育一批平远制造的优质食品、农产品、酒水、工艺品等名品优品。借助平远服务中心等平台作用,持续畅通县、镇、村电子商务体系,拓宽产品销售渠道,逐步把“平远优品”打造成具有影响力的区域品牌。


  农产品品牌建设是现代农业发展的重要方向,通过建设农产品品牌可以提升农产品竞争力,增加农民收入,推动农业现代化进程。


  “平远服务中心和第一批26家企业60个‘平远优品’将合力壮大全县农产品生产供应链、精深加工链、品牌价值链,进一步带动群众增收致富。”平远县委书记、县长周小勇表示,平远将抢抓“百千万工程”、苏区融湾等机遇,坚持“三产融合、三产齐飞”,努力把平远直供配送中心打造为全市乃至全省连接农产品产区和市场的供应枢纽和直供配送服务的行业标杆,进一步健全完善“平远优品”评选标准,以更高标准、更优品质打造家喻户晓的地标特色产品品牌。


  ■延伸


  擦亮“平远优品”金字招牌


  近日,平远县对外正式发布首批“平远优品”名单,确定26家企业60个产品为第一批“平远优品”(名单附后),顺利建立起平远优质商品名录库。


  这是平远县紧扣实施“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加强平远商品规范化、产业化发展,进一步推进质量强县建设,推动平远地区经济发展的创新举措,鼓励和引导平远企业实施先进质量管理,加大知识产权创新,培育一批平远制造的优质农产品、林下产品、食品、副食品、工业产品、工艺产品、酒类产品、加工产品等名品优品,打造“平远优品”品牌,加强平远商品规范化、产业化发展,持续壮大品牌价值链,实现“三产齐飞”的发展理念,推动平远高质量发展。


  “评选将推动‘平远优品’产品从‘小、散、乱’经营到规范化、产业化全链发展,改变过去单打独斗的散乱局面,规范行业标准,形成品牌合力,延长产业链。”平远优品产品评选组织委员会办公室相关负责人表示,“平远优品”产品在制作上将优先使用本地推广种植生产的农产品、林下产品;在二产方面,带动农产品初加工,食品、副食品加工,工业产品、工艺产品、酒类产品、加工产品、纪念品生产等行业发展。此外,当地还计划将“平远优品”打造为平远文化旅游的宣传窗口,成为“三产融合”的助推器,助推“百千万工程”落地见效。


反对 0
举报 0
收藏 0
打赏 0
评论 0
稻花香里又说丰年 高铁赋能农业现代化
麦穗两歧、仓箱可期,又是一年丰收季。一列列高铁动车穿行于米乡渔村、果林花海,勾勒出生机勃勃的中国乡村新画卷,当现代农业遇上飞驰的高铁,一场关于效率、品质与希望的革命正悄然上演。

0评论2024-09-05516

培育和发展农业新质生产力
发展新质生产力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和重要着力点。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对“健全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体制机制”提出明确要求,强调“健全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体制机制”。农业是基础性产业,农业现代化的关键在科技进步和创新。探索发展农业新质生产力,加强先进适用技术研发和成果转化推广,培养更多知农爱农新型人才,提升农业科技创新体系整体效能,对于加快建设农业强国、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具有重要意义。培育和发展农业新质生产力是一个系统工程,健全推动科技创

0评论2024-09-05497

泉州市推动两岸农业融合园区提档升级
记者从泉州市农业农村局获悉,当地持续加大两岸农业融合工作力度,推进两岸农业融合取得新成效。其中,闽台农业融合发展产业园(永春)已于日前通过农业农村部申报台湾农民创业园答辩。

0评论2024-09-03431

高效农业配套高效金融服务
“今年小麦长势好,每亩产量超过1000斤。”谈到今年的收成,内蒙古巴彦淖尔狼山镇光明村村民王志明充满期待。今年以来,人民银行巴彦淖尔市分行把金融支持高效农业建设摆在突出位置,因地制宜,聚焦农业节水、高标准农田建设及土壤改良等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持续强化金融要素保障,助力“中国碗”里盛放更多“河套粮”。

0评论2024-09-03479

促进小农户和现代农业发展有机衔接
  没有农业农村现代化,就没有整个国家现代化。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步伐,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重要任务。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提出“要健全推进新型城镇化体制机制,巩固和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完善强农惠农富农支持制度,深化土地制度改革”,为以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补上农业农村短板、建设农业强国,指明了方向路径。当前,小农户依然是我国农业生产的基本组织形式。这既决定了农业农村在国家发展大局中的重要意义,又决定了小农户的现代化对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的重要意义。将小农户引入现代农业发展轨道,促进小农户和

0评论2024-08-30455

践行大农业观发展现代农业
  大农业是朝着多功能、开放式、综合性方向发展的立体农业,发展现代农业是新时代新征程农业发展的重点方向。今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要把农业建成现代化大产业,去年底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树立大农业观、大食物观”,为进一步推进乡村全面振兴、建设农业强国提供了理论遵循和行动指南。

0评论2024-08-30478

桃枝变肥料,农林废弃物循环利用成为北京生态农业新标杆
从北京市农业农村污染治理新闻发布会上获悉,北京推进农业投入品减量化、废弃物资源化、产业模式生态化,促进农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农林废弃物的循环利用成为北京生态农业的新标杆。

0评论2024-08-28456

安徽肥西:“三注重”培育特色农业网销品牌
2024年以来,安徽省肥西县商务局以“三个注重”推进特色农业网销品牌培育工作,助推网销品牌培育提质增效。

0评论2024-08-264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