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非合作已有几十年的历史,在经贸、政治、和平与安全等领域持续蓬勃发展。
不过,中非之间最近的倡议主要集中在促进科技创新、协同发展方面。在教育领域,有越来越多的非洲学生开始选择到中国接受本科和研究生教育,而非前往英美。在过去很长一段时间里,英美一直在国际教育中占据统治地位。
作为帮助非洲仍不断增长的十多亿人口解决吃饭问题的第一步,中非教育合作的重点之一是培训农业科技和创新技能。吃饭问题是非盟面临的一项重大挑战。
和非洲一样,中国在上世纪五六十年代也曾遭受粮食不安全之苦,但现在已经找到了应对粮食短缺的机制。如今,中国用占不足全球9%的耕地,实现了占全球20%以上的粮食产量,而非洲拥有占全球64%的农业用地,生产的粮食却仅占其消费量的10%。
因此,非洲可以向中国学习,以养活目前依赖粮食进口的十多亿人口。可核实的数据显示,2021年有约2340万非洲人口陷于严重的粮食不安全,另有约3440万非洲人口遭受中度的粮食不安全。
非洲科学院是非洲科学界的代言人,以通过科学改变非洲人民的生活为愿景,寻求利用中国丰富的科技进步来解决非洲的粮食安全问题。
为此,非洲科学院已与多家中国科研机构和高校签署并实施了谅解备忘录,包括中国农业科学院、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和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等。
因此,中非农业科技创新合作项目不断增加,其宗旨就是实现非洲的粮食自给、粮食主权和零饥饿。
毫不夸张地说,中非农业合作取得了丰硕成果,为非洲的粮食安全、粮食自给和粮食主权构建了安全网。
2023年,第二届中非农业合作论坛在中国海南三亚举办,吸引了非洲多国约39位农业部高级官员及非盟高级官员,凸显了中非农业合作的重要性。
在上述论坛之前举办的第七届国际农科院院长高层研讨会也汇聚了全球农业科技领域的领军机构和人物,探讨全球粮食安全问题,尤其是非洲的粮食不安全问题。作为研讨会的成果,一套新的合作机制在中国农业科学院和非洲科学院倡导下建立,其中包括联合国粮农组织、国际原子能机构等,其唯一任务是通过中非研究合作和对非洲青年科学家的联合培训来实现非洲农业转型。
在“一带一路”倡议和中非合作论坛框架下,中国科学院与非洲科学家之间的科研合作已经开始解决粮食安全、减贫、农业可持续发展等领域的重大问题。
通过对农业技术的联合研究、示范验证和转让,通过展开培训和进行能力建设,这些合作收获颇丰,取得进展的领域包括作物育种和现代栽培技术、植物病虫害监测和控制、动物疫苗研发、沼气技术应用等。这些成果为非洲农业技术的发展作出积极贡献。
此外,中国注意到非洲拥有广阔的可用耕地,非洲农业是确保全球粮食安全的关键,因此大力支持非洲实现粮食自给自足和富余粮食出口。中方在中非领导人对话会上提出的《中国助力非洲农业现代化计划》就强调了这种观点。
这一计划指出,非洲农业发展仍面临资金紧缺、基础设施和农业设备匮乏、产业链供应链不完备、生产方式较落后等制约因素。
根据这一计划,中国决定并大力支持探索中非农业合作新路径,这是非常值得效仿和赞赏的。过去,非洲与其殖民宗主国的关系一直因粮食问题而恶化,后者仅限于提供食品援助而不是有助于粮食自给自足和粮食主权的技术援助。非洲实现粮食自给并将富余粮食用于出口的新曙光已经出现,而在此之前,非洲大陆在很长一段时间内都无法做到这一点。
上半年西藏农业农村经济持续向好
记者从西藏自治区“喜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5周年”系列主题首场新闻发布会上了解到,上半年我区农业农村经济持续向好,农牧民收入持续增长,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6711元,同比增长8.4%,稳产保供能力稳步提升,防返贫底线守得更牢,乡村产业发展势头良好,科技改革增活力添动力,乡村建设治理稳步推进。
0评论2024-09-05443
增效、增收、增绿!咸阳农业绿色发展成效显著
近年来,咸阳市深入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坚定不移实施“生态强市”战略,坚持以深化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持续推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增绿,农业绿色发展全面推进,科技支撑和政策保障更加有力,农村生产生活方式绿色转型得到明显进展、成效显著。
0评论2024-09-03470
黄锐:培育和发展农业新质生产力
发展新质生产力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和重要着力点。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对“健全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体制机制”提出明确要求,强调“健全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体制机制”。农业是基础性产业,农业现代化的关键在科技进步和创新。探索发展农业新质生产力,加强先进适用技术研发和成果转化推广,培养更多知农爱农新型人才,提升农业科技创新体系整体效能,对于加快建设农业强国、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具有重要意义。培育和发展农业新质生产力是一个系统工程,健全推动科技创
0评论2024-09-03462
政府开放月活动 上海市打造沉浸式农业科技科普新体验
近日,上海市农业科技服务中心组织举办以“种‘智慧之苗’,见‘科技力量’”为主题的2024年政府开放月暨上海市农业科技科普活动,一场别开生面的农业科普研学之旅在金山区枫泾镇九丰农场火热展开。
0评论2024-08-30442
高台:握农业“特色笔” 绘乡村“振兴图”
今年,高台县立足优势、用活政策、创新思路、大胆探索,加快推动现代农业高质量发展,着力打造以蔬菜、制种、草畜三大主导产业和辣椒、马铃薯、中药材等区域特色种植为重点的产业集群,努力形成“一镇一品”、多元化发展格局。建成连片千亩以上绿色供港蔬菜、辣椒标准化种植、番茄全程机械化生产、设施精品无籽西瓜等基地7个6.17万亩。全县农作物播种面积达62万亩,其中蔬菜19万亩,制种玉米10万亩,辣椒、番茄、马铃薯、中药材等特色产业12万亩。
0评论2024-08-30491
四川将培养一批从事乡村产业发展的农业实用人才,含网络主播
近日,四川省委农村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四川省委组织部联合印发《关于加强“一村六员一主播”农业实用人才队伍建设的意见(试行)》(下称《意见》),针对在农业新品种新技术推广落地、人才返乡创业致富增收、农机有效使用维护、农产品销售盈利等方面存在的实用人才短缺普遍性难题,着重培养一批从事乡村产业发展的农业实用人才,以有效解决农业领域人才短缺问题,并针对重点人才队伍研究制定体现四川特色的农业实用人才队伍工作机制,进一步推进乡村人才振兴。
0评论2024-08-28467
农业农村部:推动数字技术在地理标志农产品营销方面的应用
上证报中国证券网讯 据农业农村部8月28日消息,农业农村部表示,地理标志农产品是源于特定地域、具有独特品质特征和农耕文化底蕴,以地域命名的农产品。国家高度重视地理标志农产品发展,将其作为质量兴农、绿色兴农、品牌强农的重要举措持续推进,支持各地打造了一批“特而优”、“特而美”、“特而强”的地理标志农产品,在增加绿色优质农产品供给、推动乡村产业振兴、促进农民增收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0评论2024-08-284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