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中国气象局印发《农业气象观测站网和观测任务调整方案(试行)》(以下简称《方案》),第四次调整我国农业气象观测站网和观测任务,全国农业气象观测站将达2304个。
《方案》指出,对原有653个农业气象人工观测站进行调整:将湖南常宁和溆浦、贵州德江和镇宁4个代表性较强且观测基础较好的省级观测站升级为国家级观测站;将4个观测代表性不强的农业气象人工观测站撤销;将河北唐山、山西云州等12个不在粮食主产区的农业气象人工观测站迁至粮食主产区;将辽宁熊岳、浙江慈溪等11个无国家级观测任务的农业气象人工观测站变为省级观测站。调整后的农业气象人工观测站变为642个。
《方案》明确,将在全国农业气象观测站覆盖不足的粮食生产功能区、重要农产品保护区、特色农产品优势区和高标准农田建设区等区域新建1662个农业气象自动观测站,填补粮食重要生产区的观测空白。至此,全国农业气象观测站将达2304个。
《方案》对农业气象观测任务进行优化调整时,不仅重点考虑国家战略需求,还统筹兼顾地方需求,进一步符合地方种植结构;不仅加强粮、棉、油等主要作物观测,还充分加强各地名、特、优、新经济作物观测,同时开展牧草、蔬菜、果树和森林等观测,引导和鼓励省级开展特色农业、设施农业和高标准农田的农业气象观测。水稻、小麦、玉米、棉花、油菜、大豆、青稞、甘蔗、甜菜、花生、马铃薯、牧草和森林被确定为13项国家级观测任务。
中国气象局有关负责人表示,通过本次调整,我国将建成站网能覆盖全国重要粮食生产区、观测任务能涵盖主要粮棉油作物和特色经济作物、自动观测和人工观测互补的新型综合农业气象观测站网体系。
稻花香里又说丰年 高铁赋能农业现代化
麦穗两歧、仓箱可期,又是一年丰收季。一列列高铁动车穿行于米乡渔村、果林花海,勾勒出生机勃勃的中国乡村新画卷,当现代农业遇上飞驰的高铁,一场关于效率、品质与希望的革命正悄然上演。
0评论2024-09-05516
培育和发展农业新质生产力
发展新质生产力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和重要着力点。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对“健全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体制机制”提出明确要求,强调“健全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体制机制”。农业是基础性产业,农业现代化的关键在科技进步和创新。探索发展农业新质生产力,加强先进适用技术研发和成果转化推广,培养更多知农爱农新型人才,提升农业科技创新体系整体效能,对于加快建设农业强国、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具有重要意义。培育和发展农业新质生产力是一个系统工程,健全推动科技创
0评论2024-09-05497
泉州市推动两岸农业融合园区提档升级
记者从泉州市农业农村局获悉,当地持续加大两岸农业融合工作力度,推进两岸农业融合取得新成效。其中,闽台农业融合发展产业园(永春)已于日前通过农业农村部申报台湾农民创业园答辩。
0评论2024-09-03431
高效农业配套高效金融服务
“今年小麦长势好,每亩产量超过1000斤。”谈到今年的收成,内蒙古巴彦淖尔狼山镇光明村村民王志明充满期待。今年以来,人民银行巴彦淖尔市分行把金融支持高效农业建设摆在突出位置,因地制宜,聚焦农业节水、高标准农田建设及土壤改良等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持续强化金融要素保障,助力“中国碗”里盛放更多“河套粮”。
0评论2024-09-03478
促进小农户和现代农业发展有机衔接
没有农业农村现代化,就没有整个国家现代化。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步伐,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重要任务。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提出“要健全推进新型城镇化体制机制,巩固和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完善强农惠农富农支持制度,深化土地制度改革”,为以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补上农业农村短板、建设农业强国,指明了方向路径。当前,小农户依然是我国农业生产的基本组织形式。这既决定了农业农村在国家发展大局中的重要意义,又决定了小农户的现代化对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的重要意义。将小农户引入现代农业发展轨道,促进小农户和
0评论2024-08-30454
践行大农业观发展现代农业
大农业是朝着多功能、开放式、综合性方向发展的立体农业,发展现代农业是新时代新征程农业发展的重点方向。今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要把农业建成现代化大产业,去年底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树立大农业观、大食物观”,为进一步推进乡村全面振兴、建设农业强国提供了理论遵循和行动指南。
0评论2024-08-304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