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好友 农商头条首页 频道列表

湖南奋力推进农业现代化——农业提质 农民增收

2024-01-08 14:513970

眼下正值传统的冬季农闲时期,广袤的三湘沃野上,却一片繁忙。

345万亩高标准农田,正在火热建设中。温室大棚里,辣椒、番茄等蔬果温暖过冬。现代化大米生产线上,粒粒稻谷变成精致包装的大米,全程由电脑控制。全自动智能筛选生产线上,柑橘经过清洗、分选、包装后,被运往粤港澳大湾区……

湖广熟,天下足。以“鱼米之乡”著称的湖南,历来是全国重要的优质农产品生产基地,为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和主要农产品供给作出了重要贡献。

在现代生产技术与经营模式“加持”下,鱼米之“湘”今胜昔。2023年,湖南粮食总产量613.6亿斤,其中水稻种植面积、产量居全国第一。

良田粮用,农业基本盘越来越稳

保粮食丰产,湖南抓紧、抓稳、抓好良田、水利两大根基。

“原来的堆土场和搅拌站,现在种上了油菜,真好。”近日,邵阳市洞口县火车站新城区居民告诉记者,此前进行路网建设临时占用的150余亩耕地、林地,在有关部门推动下实现整改复垦。2023年,我省累计恢复耕地4536亩。

严守耕地红线。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耕地保护工作,从坚守耕地红线到落实“藏粮于地”战略,再到像保护大熊猫那样保护耕地,不仅耕地数量有保障,质量标准也有提升。

眼下,各地利用冬闲时期,抢时间、赶进度,进行高标准农田建设以及水利冬修。2023年,湖南预计新建成高标准农田345万亩,7个在建重大水利工程项目累计完成投资86.27亿元。此外,省级筹措资金11亿元,启动小型农业水利设施建设和管护三年行动。

“好田到手,大展身手。”长沙市望城区铜官街道彩陶源村今年新建1400亩高标准农田,村民曾火平流转800亩种双季稻,建立现代化育秧工厂,购入几台插秧机、烘干机,让高标准农田产出高效益。

截至目前,湖南累计建成高标准农田4250万亩。高标准农田主要流向种粮大户手中,实现“良田+良种+良法”配套,亩均粮食综合生产能力提高100公斤左右,每亩节本增产增效逾200元。

优质农田产优质粮食。全省从上到下、党政同责抓粮食生产,粮食播种面积稳中有增。2023年,全省完成粮食播种面积7145.3万亩,超计划任务10.3万亩。

科技帮忙,农业生产越来越轻松

深冬时节,岳麓山实验室农大农科院片区项目施工现场,2300多名建设者正争分夺秒抢工期。

强农必须强种。湖南高标准建成国家级现代种业产业园、省南繁科研育种园,岳麓山实验室已进入试运行。目前,我省杂交稻连续实现五轮高产跃升,杂交水稻种子产销量居全国首位。西北万亩连片耐盐碱水稻示范片亩产突破573.8公斤,育成首个通过国家审定的镉低积累水稻品种。同时,全省加大优良品种推广力度,主要农作物良种基本实现全覆盖。

发挥科技力量,传统农业大省迸发新活力。全省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由2012年的58%提升至2022年的64%左右,高出全国平均水平3个百分点。越来越多农民,从“靠天吃饭”走向“靠科技吃饭”,让有限的资源产出更多效益。

衡阳市石鼓区鹏盛现代农业公司公司建成12.5万平方米高标准连栋大棚,蔬菜种植从传统的一年2茬变为一年3茬到4茬。岳阳县丰瑞农机合作社建成全省最大旱地育秧工厂,一天的育秧量可供近1000亩地栽插。资阳区鱼类良种繁育场工作人员用一台手机即可操控1400平方米厂房;桃江县富立来科技有限公司将畜禽粪污变成绿色有机肥,既净化了环境又推进了化肥减量……

农业现代化,根本出路在于机械化。发挥湖南智能农机创新研发中心作用,近3年湖南自主研发了41款适合南方丘陵山区的“小专巧智”特色机具。

近3年,湖南粮油生产主要环节机具获补贴资金21.13亿元,带动全省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稳步提升,农机装备总动力居全国第6位。

市场导向,种粮效益越来越好

曾经很长一段时间,种粮效益不高,“谁来种粮”“如何种粮”成为难题。致力于提高种粮效益,连续多年,湖南大力扶持农业龙头企业、农民合作社、家庭农场等新型经营主体,推进适度规模经营,发展农业社会化服务。

服务主体集中采购生产资料、统一开展规模化机械作业、实行标准化大规模生产,将新品种、技术、农机等服务送进村户,实现优质优价、增产增收。

目前,全省涌现出8.8万个农业社会化服务组织,服务小农户545万户,承担了全省六成以上的粮食生产,亩均节本增收180元以上。

此外,湖南在农村进行探索创新,盘活闲置资源,鼓起农民腰包。

在益阳市赫山区农村产权交易中心,全区15万亩耕地资源以村、以片为单位,被包装成可流转的项目产品,智能匹配农交中心全国市场端客户,在保证土地项目规范、高效流转的同时,提高农户承包地流转收益。

郴州市北湖区通过“唤醒老屋”行动,316栋老屋经过修缮后,用于餐饮、民宿、手工作坊、文化传承、乡村青年创业、农产品加工等。

发掘农业多种功能,开发乡村多元价值。近年来,湖南大力发展休闲农业、农产品加工业,推进乡村产业蓬勃发展,为现代化大农业发展注入源源不断的动能。

全省有休闲农业经营主体达1.73万个,省农业农村厅预计2023年全省休闲农业接待人次达2.38亿人次、同比增长13%,实现经营性收入535亿元、同比增长8.5%。

目前,湖南累计创建国家农业现代化示范区13个、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10个、国家级农业产业强镇71个。省级以上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总数已接近1000家,全省农业上市企业22家、居中部第1位。农产品加工业销售收入2022年达到2.1万亿元,居全国前列。



反对 0
举报 0
收藏 0
打赏 0
评论 0
河北沧州市大力推进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发展壮大 农业产业化向“新”而行
  走进献县淮镇百兴庄村新升农业种植专业合作社的食用菌现代农业园区,一排排大棚内,众多菌棒整齐摆放在架子上,一个个饱满的香菇从菌棒上“撑”开来,甚是喜人。

0评论2024-09-05477

上半年西藏农业农村经济持续向好
记者从西藏自治区“喜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5周年”系列主题首场新闻发布会上了解到,上半年我区农业农村经济持续向好,农牧民收入持续增长,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6711元,同比增长8.4%,稳产保供能力稳步提升,防返贫底线守得更牢,乡村产业发展势头良好,科技改革增活力添动力,乡村建设治理稳步推进。

0评论2024-09-05443

增效、增收、增绿!咸阳农业绿色发展成效显著
  近年来,咸阳市深入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坚定不移实施“生态强市”战略,坚持以深化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持续推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增绿,农业绿色发展全面推进,科技支撑和政策保障更加有力,农村生产生活方式绿色转型得到明显进展、成效显著。

0评论2024-09-03470

黄锐:培育和发展农业新质生产力
发展新质生产力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和重要着力点。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对“健全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体制机制”提出明确要求,强调“健全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体制机制”。农业是基础性产业,农业现代化的关键在科技进步和创新。探索发展农业新质生产力,加强先进适用技术研发和成果转化推广,培养更多知农爱农新型人才,提升农业科技创新体系整体效能,对于加快建设农业强国、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具有重要意义。培育和发展农业新质生产力是一个系统工程,健全推动科技创

0评论2024-09-03462

政府开放月活动 上海市打造沉浸式农业科技科普新体验
近日,上海市农业科技服务中心组织举办以“种‘智慧之苗’,见‘科技力量’”为主题的2024年政府开放月暨上海市农业科技科普活动,一场别开生面的农业科普研学之旅在金山区枫泾镇九丰农场火热展开。

0评论2024-08-30442

高台:握农业“特色笔” 绘乡村“振兴图”
今年,高台县立足优势、用活政策、创新思路、大胆探索,加快推动现代农业高质量发展,着力打造以蔬菜、制种、草畜三大主导产业和辣椒、马铃薯、中药材等区域特色种植为重点的产业集群,努力形成“一镇一品”、多元化发展格局。建成连片千亩以上绿色供港蔬菜、辣椒标准化种植、番茄全程机械化生产、设施精品无籽西瓜等基地7个6.17万亩。全县农作物播种面积达62万亩,其中蔬菜19万亩,制种玉米10万亩,辣椒、番茄、马铃薯、中药材等特色产业12万亩。

0评论2024-08-30491

四川将培养一批从事乡村产业发展的农业实用人才,含网络主播
近日,四川省委农村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四川省委组织部联合印发《关于加强“一村六员一主播”农业实用人才队伍建设的意见(试行)》(下称《意见》),针对在农业新品种新技术推广落地、人才返乡创业致富增收、农机有效使用维护、农产品销售盈利等方面存在的实用人才短缺普遍性难题,着重培养一批从事乡村产业发展的农业实用人才,以有效解决农业领域人才短缺问题,并针对重点人才队伍研究制定体现四川特色的农业实用人才队伍工作机制,进一步推进乡村人才振兴。

0评论2024-08-28467

农业农村部:推动数字技术在地理标志农产品营销方面的应用
上证报中国证券网讯 据农业农村部8月28日消息,农业农村部表示,地理标志农产品是源于特定地域、具有独特品质特征和农耕文化底蕴,以地域命名的农产品。国家高度重视地理标志农产品发展,将其作为质量兴农、绿色兴农、品牌强农的重要举措持续推进,支持各地打造了一批“特而优”、“特而美”、“特而强”的地理标志农产品,在增加绿色优质农产品供给、推动乡村产业振兴、促进农民增收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0评论2024-08-284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