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好友 农商头条首页 频道列表

农业农村发展呈现稳中向好态势

2024-01-03 15:254290

  ——全年粮食再获丰收。今年粮食生产先后遭遇黄淮罕见“烂场雨”、华北东北局地严重洪涝、西北局部干旱等灾害。今年夏粮略减了25.5亿斤,但仍是第二高产年,早稻增产了4.3亿斤。全年粮食的大头在秋粮,目前秋粮收获已进入扫尾阶段,综合专家田间测产和多个部门单位预测研判,秋粮仍将是一个增产季,全年粮食产量将继续保持在1.3万亿斤以上,有望再创历史新高。肉蛋奶和蔬菜水果、水产品等供应也很充足。粮食和重要农产品稳定安全供给,是保持经济社会大局稳定、应对各种风险挑战的底气所在。

  ——脱贫攻坚成果得到巩固拓展。这是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底线任务。今年我们指导各地进一步健全完善防止返贫监测帮扶机制,目前63.5%的监测对象已消除返贫致贫风险,其余均落实了帮扶措施。推动中央衔接补助资金用于产业发展超过60%,脱贫劳动力务工规模达到3297万人,预计今年脱贫人口收入将继续保持较快增长。

  ——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建设有序推进。我们会同有关部门认真总结推广浙江“千万工程”经验,各地深入学习,扎实推进乡村振兴持续走深走实。前三季度农副食品加工业增加值继续增长,产品网络零售额保持两位数增长,带动农民收入实际增长7.3%。全国农村卫生厕所普及率超过73%,90%以上的行政村常态化开展生活垃圾收运处理,农村公共基础设施持续改善。50%左右的行政村推广运用清单制、积分制,进一步提升了乡村治理效能。


  三方面因素保障抗灾夺丰收


  问:今年一些地方受灾较重,如何实现抗灾夺丰收?

  答:我们这么大一个国家,可以说自然灾害年年都有,抗灾夺丰收几乎是每年农业工作的主题之一。今年能实现丰收主要有三个原因:

  一是党中央高度重视夯实了丰收基础。习近平总书记在关键农时季节多次作出重要指示批示,国家继续提高早籼稻和小麦最低收购价,增加产粮大县奖励资金,出台了支持大豆生产等政策组合拳,有效调动了农民种粮积极性。各地压紧压实粮食安全党政同责,千方百计稳定粮食面积。

  据农情调度,今年秋粮面积增加了700多万亩,特别是高产作物玉米增加了1300多万亩。中央财政安排37亿元农业防灾救灾资金,在秋粮生产关键时期安排了24亿元用于“一喷多促”,促进作物壮苗稳长。

  二是大面积单产提升对冲了灾害影响。农业农村部今年启动了粮油等主要作物大面积单产提升行动。以往很多品种在试验示范指挥田里的单产很高,但一到大田里就下来一大截。针对这种差距,我们从耕种管收、地种肥药全领域全环节查找短板弱项,拿出良田、良种、良法、良制、良机集成组装的综合性解决方案。

  今年我们在100个大豆、200个玉米主产县主推了玉米大豆密植技术,效果非常明显,重点县示范区玉米的平均密度每亩增加了500至800株,按每株产3两籽粒计算,亩均可增产150至300斤左右。专家测算,300个重点县单产提升对粮食增产的贡献率达到了73%以上。

  三是面上增产弥补了点上损失。今年河南、黑龙江、河北等局部地区农业受灾的确较重,但从全国来看,灾情总体轻于上年和常年。今年灾害主要以洪涝为主,农谚讲“水淹一条线、干旱一大片”,一般来讲水灾对粮食生产特别是产量的影响是轻于旱灾的。今年各主产区降水普遍较多,土壤墒情好,雨热同期同至,非灾区普遍增产,弥补了灾区损失。


  农业科技创新取得关键成果


  问:围绕高水平农业科技自立自强,我们采取了哪些措施?成效如何?

  答:近年来,我国农业科技创新能力稳步提升,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达到62.4%。这一轮机构改革优化农业农村部有关农业科技职责,将科技部组织拟订科技促进农业农村发展规划和政策、指导农村科技进步职责划入农业农村部,体现了对农业科技创新的统筹考虑和加强。

  今年以来,我们持续用好种业振兴行动、农业关键核心技术攻关、生物育种重大项目三大抓手,在底盘技术、核心种源、关键农机装备等领域发力,加快补上短板弱项。

  一是持续推进种业创新攻关。国产种子基本能够满足国内需求,但在一些品种和领域,与国际先进水平差距还比较大。我们瞄准保障粮食和重要农产品稳定安全供给的战略需要,扎实推进种业振兴行动,取得了一批突破性成果。

  自主培育了3个白羽肉鸡新品种,打破了此前完全依赖进口的局面,实现了从“0到1”的突破,今年市场占有率已经达到20%,还首次出口国外;自主培育的12个南美白对虾新品种,市场占有率达到35%。利用南方地区冬闲田扩种油菜,必须把油菜生育期压缩到180天左右,才能不耽误来年种早稻。今年育成的短生育期油菜“中油早1号”,生育期只需要约169天,在解决这一问题上迈出了重要一步。

  二是加快农机装备补短板。现在我国农业发展已经进入机械化主导的阶段,农机制造和使用规模居世界第一,但短板也比较突出。比如东北地区长期使用的都是国外品牌大马力农机,南方6亿多亩丘陵山地也一直缺少适用的小型机具。聚焦这“一大一小”加智能化,我们会同工业和信息化部启动了农机装备补短板行动,目前一批重要标志性机具研制取得突破。

  在“一大”方面,国产320、240马力的无级变速拖拉机已经实现量产和产业化应用,填补了国内市场空白;在“一小”方面,多款丘陵山地拖拉机完成样机试制,能够适应15度以下坡度作业。另外,油菜移栽机、再生稻收获机、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专用播种机等急需机械也陆续应用于生产。

  三是加强底盘技术研发攻关。底盘技术是农业现代化的关键所在,是“要不来、买不来、讨不来”的。我们加快布局攻关,目前部分领域已经取得突破进展,比如基因编辑工具方面,开发出了自己的基因编辑“剪刀”,为种业振兴提供了有效支撑。围绕耕地地力提升、盐碱地整治、农业节水等领域,我们也正在布局开展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力争尽早取得突破。


反对 0
举报 0
收藏 0
打赏 0
评论 0
稻花香里又说丰年 高铁赋能农业现代化
麦穗两歧、仓箱可期,又是一年丰收季。一列列高铁动车穿行于米乡渔村、果林花海,勾勒出生机勃勃的中国乡村新画卷,当现代农业遇上飞驰的高铁,一场关于效率、品质与希望的革命正悄然上演。

0评论2024-09-05516

培育和发展农业新质生产力
发展新质生产力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和重要着力点。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对“健全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体制机制”提出明确要求,强调“健全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体制机制”。农业是基础性产业,农业现代化的关键在科技进步和创新。探索发展农业新质生产力,加强先进适用技术研发和成果转化推广,培养更多知农爱农新型人才,提升农业科技创新体系整体效能,对于加快建设农业强国、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具有重要意义。培育和发展农业新质生产力是一个系统工程,健全推动科技创

0评论2024-09-05497

泉州市推动两岸农业融合园区提档升级
记者从泉州市农业农村局获悉,当地持续加大两岸农业融合工作力度,推进两岸农业融合取得新成效。其中,闽台农业融合发展产业园(永春)已于日前通过农业农村部申报台湾农民创业园答辩。

0评论2024-09-03431

高效农业配套高效金融服务
“今年小麦长势好,每亩产量超过1000斤。”谈到今年的收成,内蒙古巴彦淖尔狼山镇光明村村民王志明充满期待。今年以来,人民银行巴彦淖尔市分行把金融支持高效农业建设摆在突出位置,因地制宜,聚焦农业节水、高标准农田建设及土壤改良等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持续强化金融要素保障,助力“中国碗”里盛放更多“河套粮”。

0评论2024-09-03478

促进小农户和现代农业发展有机衔接
  没有农业农村现代化,就没有整个国家现代化。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步伐,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重要任务。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提出“要健全推进新型城镇化体制机制,巩固和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完善强农惠农富农支持制度,深化土地制度改革”,为以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补上农业农村短板、建设农业强国,指明了方向路径。当前,小农户依然是我国农业生产的基本组织形式。这既决定了农业农村在国家发展大局中的重要意义,又决定了小农户的现代化对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的重要意义。将小农户引入现代农业发展轨道,促进小农户和

0评论2024-08-30454

践行大农业观发展现代农业
  大农业是朝着多功能、开放式、综合性方向发展的立体农业,发展现代农业是新时代新征程农业发展的重点方向。今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要把农业建成现代化大产业,去年底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树立大农业观、大食物观”,为进一步推进乡村全面振兴、建设农业强国提供了理论遵循和行动指南。

0评论2024-08-30477

桃枝变肥料,农林废弃物循环利用成为北京生态农业新标杆
从北京市农业农村污染治理新闻发布会上获悉,北京推进农业投入品减量化、废弃物资源化、产业模式生态化,促进农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农林废弃物的循环利用成为北京生态农业的新标杆。

0评论2024-08-28456

安徽肥西:“三注重”培育特色农业网销品牌
2024年以来,安徽省肥西县商务局以“三个注重”推进特色农业网销品牌培育工作,助推网销品牌培育提质增效。

0评论2024-08-264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