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春种、夏管、秋收、冬闲”是传统农业生产的真实写照,而在赤峰市的乡村里却看不到一丝“冬闲”的气息,设施农业大棚里一派热火朝天的“冬忙”景象,处处热气升腾,上演着冬闲人不闲的新乡村图景。
在巴林右旗达尔罕街道麻斯塔拉嘎查的盛卉花木种植专业合作社大棚里,品种多样、形态各异的花卉竞相绽放,花农在花丛里穿梭,忙着对植株进行打叉、浇水、施肥。
“这里有海棠、蝴蝶兰、菊花、月季、康乃馨、多肉等上百个品种,2处暖棚和5处冷棚有1万多个盆栽、10万株绿化苗。”合作社负责人郭艳君自豪地说:“合作社主要从事花卉盆景种植、栽培及销售、园林绿化、庭院美化等,辐射大板镇及周边旗县,去年净利润达到15万元以上。”
岁末年初是花卉销售旺季,合作社也迎来忙碌高峰期,除雇佣长期花农5名外,还将雇佣20余名季节性花农,带动更多农牧户走上“花样”致富路。
眼下,天气转冷,在林西县官地镇下官地村种植户李刚家大棚里,一株株西红柿幼苗长势良好,李刚正忙着梳理秧苗,查看长势情况。李刚说,对他而言早已经没有冬闲的概念,“以前冬天闲着没事干,老百姓不挣钱还花钱。自从种上设施农业大棚,冬闲变成冬忙了,腰包更鼓了。”
话音刚落,李刚又来到芦笋大棚,他熟练地切断芦笋,收割装筐,脸上堆满了笑容:“芦笋一斤10元钱,今天割完晚上就能装车发货。一个冬天就能卖1万多元钱。”
从“闲”到“忙”,一字之差,变化万千。大棚里的绿色蔬菜鲜翠欲滴,各色鲜花争奇斗艳……多彩的农事活动让冬日变得“五彩斑斓”。(记者 肖璐 摄影报道)
稻花香里又说丰年 高铁赋能农业现代化
麦穗两歧、仓箱可期,又是一年丰收季。一列列高铁动车穿行于米乡渔村、果林花海,勾勒出生机勃勃的中国乡村新画卷,当现代农业遇上飞驰的高铁,一场关于效率、品质与希望的革命正悄然上演。
0评论2024-09-05516
培育和发展农业新质生产力
发展新质生产力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和重要着力点。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对“健全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体制机制”提出明确要求,强调“健全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体制机制”。农业是基础性产业,农业现代化的关键在科技进步和创新。探索发展农业新质生产力,加强先进适用技术研发和成果转化推广,培养更多知农爱农新型人才,提升农业科技创新体系整体效能,对于加快建设农业强国、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具有重要意义。培育和发展农业新质生产力是一个系统工程,健全推动科技创
0评论2024-09-05497
泉州市推动两岸农业融合园区提档升级
记者从泉州市农业农村局获悉,当地持续加大两岸农业融合工作力度,推进两岸农业融合取得新成效。其中,闽台农业融合发展产业园(永春)已于日前通过农业农村部申报台湾农民创业园答辩。
0评论2024-09-03431
高效农业配套高效金融服务
“今年小麦长势好,每亩产量超过1000斤。”谈到今年的收成,内蒙古巴彦淖尔狼山镇光明村村民王志明充满期待。今年以来,人民银行巴彦淖尔市分行把金融支持高效农业建设摆在突出位置,因地制宜,聚焦农业节水、高标准农田建设及土壤改良等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持续强化金融要素保障,助力“中国碗”里盛放更多“河套粮”。
0评论2024-09-03478
促进小农户和现代农业发展有机衔接
没有农业农村现代化,就没有整个国家现代化。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步伐,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重要任务。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提出“要健全推进新型城镇化体制机制,巩固和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完善强农惠农富农支持制度,深化土地制度改革”,为以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补上农业农村短板、建设农业强国,指明了方向路径。当前,小农户依然是我国农业生产的基本组织形式。这既决定了农业农村在国家发展大局中的重要意义,又决定了小农户的现代化对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的重要意义。将小农户引入现代农业发展轨道,促进小农户和
0评论2024-08-30454
践行大农业观发展现代农业
大农业是朝着多功能、开放式、综合性方向发展的立体农业,发展现代农业是新时代新征程农业发展的重点方向。今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要把农业建成现代化大产业,去年底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树立大农业观、大食物观”,为进一步推进乡村全面振兴、建设农业强国提供了理论遵循和行动指南。
0评论2024-08-304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