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好友 农商头条首页 频道列表

大力推进特色农业 培育北京首个西红柿产业集群

2024-01-02 15:314090

餐桌上最常见的西红柿,能有多少种变化?在上周开幕的北京密云首届西红柿节上,展出了尤为多样的西红柿——个头大的堪比橙子,个头小的仅如葡萄;有的品种酸甜可口带有果香,有的则软糯如甜糕,入口即化……


在密云,西红柿种植面积已超2000亩,承担中国科学院、中国农大和北京农林科学院等科研院所和高校的农业新品种筛选、展示任务,带动了周边10个镇、20余个村增收致富。


接下来,密云区还将以西红柿为核心打造产业集群。计划到2025年,累计种植面积达到5000亩,收获期日产20万斤以上,预计总产值达到5亿元。



农业专家到田间指导。



农户展示种植的特色小番茄。密云区农业农村局供图


暖棚里的番茄“博览会”


在穆家峪镇极星农业科技园里,密云首届西红柿节热闹开幕,上百个特色西红柿品种同台亮相。


在充满了科技感的智能玻璃温室中,一串串如葡萄一般的番茄看着格外喜人。不仅个头小巧玲珑,颜色变化也是多样,除了常见的红黄色,还有紫色、黑色、青色等。“这些番茄的口感各不相同,营养含量也非常丰富,比如深紫色的这个小番茄品种,花青素含量比普通番茄高出20倍。”工作人员介绍。


同一时间,位于河南寨镇两河村的神奇种子农场里,美好味道采摘活动邀来了市民进园区、逛大集。大棚内,一株株西红柿藤攀爬在棚内专用吊绳上,累累硕果从层层叠叠的叶片间垂下,长势喜人。


“这个棚种植的是‘京番309’,属于中果型,外边有绿尖,掰开是黄金籽,口感的酸甜比为1比9,是我们现在种植的明星产品。咱们常说的‘铁皮柿子’‘草莓番茄’,就是它。”神奇种子农场负责人安立辉介绍,这是农场2023年试种的新品种,来自北京市农林科学院。


试种的不止这一种。在这里共有15栋日光温室,其中4栋都是实验棚,里面种着来自中国科学院、中国农大和北京农林科学院、北京市农业技术推广站、密云区农业服务中心等机构的众多新品种番茄。


“目前试种的新口感番茄品种有42个,还有一些品种正在进行对比实验种植,包括4个原味西红柿和3个草莓西红柿,还有一些小番茄的品种。这些新品种的引进,一方面丰富了园区本身的采摘多样性,另一方面也是为了筛选出更适合当地种植的品种,为后续的推广种植积累经验。”安立辉说。


探索引入社会资本新机制


要想实现西红柿越冬生产,必须要建设设施农业大棚。但无论是新建设施还是改造旧有大棚,所需的建设资金都不是小数目。


安立辉是土生土长的密云人,2007年他决定回到家乡,投身到农业创业。“原来主要以大田种植为主,种鲜食玉米、甘薯、杂粮、旱稻等,每亩收益不足万元。”安立辉说,“2022年,村里找我们进行合作经营,通过‘五方共建’的形式进行撂荒大棚的改建。建成日光温室后主要生产西红柿,每亩地产值能到6万元至10万元,相比之前的大田种植,效益提升了不少。”


“五方共建”,是密云区河南寨镇探索的一个新机制。“五方”指的是党组织引领、村集体经营、专业企业参与、农业金融助力、广大农民主体参与。具体而言,由市、区两级政府通过政策引导,促进土地经营权回流村集体,村集体以土地资源与社会资本合作,吸引农业金融助力,推动形成村集体经济组织带领下的农民广泛参与。


正是在这一创新机制的推动下,神奇种子农场项目在两河村顺利落地。“目前农场一共有15个日光温室大棚,都是从闲置旧棚改造而来。总占地约50亩,改建共花了近400万元,其中密云区委区政府以先建再补的形式提供了180万元资金补贴。”安立辉说,两河村集体先将土地流转集中,合作社与村集体签约后开展建设和种植,党组织全程把关,还有金融机构提供服务,这些都让企业吃下了定心丸。


与此同时,对于村集体和村民来说,这也是一笔稳定的收益。每亩地农民每年可以收入1500元,之后每年每亩递增50元。村集体作为经营主体,也能获得固定收入。按照约定,企业再给予村集体经济组织土地使用权收益费,每年每亩不低于500元。


同样是在这一模式下,绿火生态农场与集中连片的涉及4个村的土地同时签约,建起了占地689亩的128个高标准钢架大棚,并成为国家级生态农场。


据悉,2022年以来,在“五方共建”的设施农业新模式之下,河南寨镇新建设施大棚239个,实现西红柿销售订单4300余万元。


用三年时间打造产业集群


密云区是首都最重要水源保护地和生态涵养区,拥有得天独厚的生态资源。同时,作为农业大区,具有一定的农业产业面积和基础,在保障首都“菜篮子”供应方面发挥着积极作用。


长期以来,密云依托资源优势,蔬菜产业得到长足发展。特别是近年来,大力发展西红柿种植,不仅优化了该区设施农业产业结构,满足了市民消费需求,还促进农民增收致富。


首届西红柿大会上,密云区分别与中国社会科学院农村发展研究所、北京农学院、北京新硕优选农业发展有限公司、美团数字政务合作中心签订合作协议。科研院所、科技公司及电商将充分发挥科研、人才、成果、销售渠道优势,为密云区提供西红柿产前、产中、产后全产业链关键技术支撑,推动西红柿产业高质量发展。


在多年发展和推广的基础上,密云西红柿产业已形成了一定的品牌和规模,成为乡村振兴的重要支撑。为了推动该产业的发展壮大,密云区已制定《密云区西红柿特色产业发展三年行动计划(2023年-2025年)》,计划用三年时间建设5000亩西红柿种植区域,打造西红柿产业集群,形成“一心”“多点”产业布局。这项工作也被列入2023年密云区政府工作报告重点任务。


记者手记


特色农业产业带动乡村振兴


当前,密云正沿着“一条科技创新和生命健康战略发展带、四条特色文化旅游休闲发展带、多个特色乡镇和特色产业”的全域发展格局前行。这其中,打造西红柿特色产业集群是带动农民增收致富、助力乡村振兴的重要支撑。


乡村要振兴,产业必振兴。培育壮大乡村特色产业,是提升都市型现代农业发展水平的必然。依托良好的生态优势,密云区在助民增收的特色产业发展中已经蹚出了一条道路。随着当地“五方共建”等创新机制的出台,在农科专家倾情投入、创业新农人不懈探索和当地农民的辛勤付出下,小小西红柿背后,正延伸出一篇特色农业发展的大文章。


反对 0
举报 0
收藏 0
打赏 0
评论 0
河北沧州市大力推进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发展壮大 农业产业化向“新”而行
  走进献县淮镇百兴庄村新升农业种植专业合作社的食用菌现代农业园区,一排排大棚内,众多菌棒整齐摆放在架子上,一个个饱满的香菇从菌棒上“撑”开来,甚是喜人。

0评论2024-09-05477

上半年西藏农业农村经济持续向好
记者从西藏自治区“喜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5周年”系列主题首场新闻发布会上了解到,上半年我区农业农村经济持续向好,农牧民收入持续增长,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6711元,同比增长8.4%,稳产保供能力稳步提升,防返贫底线守得更牢,乡村产业发展势头良好,科技改革增活力添动力,乡村建设治理稳步推进。

0评论2024-09-05443

增效、增收、增绿!咸阳农业绿色发展成效显著
  近年来,咸阳市深入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坚定不移实施“生态强市”战略,坚持以深化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持续推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增绿,农业绿色发展全面推进,科技支撑和政策保障更加有力,农村生产生活方式绿色转型得到明显进展、成效显著。

0评论2024-09-03470

黄锐:培育和发展农业新质生产力
发展新质生产力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和重要着力点。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对“健全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体制机制”提出明确要求,强调“健全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体制机制”。农业是基础性产业,农业现代化的关键在科技进步和创新。探索发展农业新质生产力,加强先进适用技术研发和成果转化推广,培养更多知农爱农新型人才,提升农业科技创新体系整体效能,对于加快建设农业强国、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具有重要意义。培育和发展农业新质生产力是一个系统工程,健全推动科技创

0评论2024-09-03462

政府开放月活动 上海市打造沉浸式农业科技科普新体验
近日,上海市农业科技服务中心组织举办以“种‘智慧之苗’,见‘科技力量’”为主题的2024年政府开放月暨上海市农业科技科普活动,一场别开生面的农业科普研学之旅在金山区枫泾镇九丰农场火热展开。

0评论2024-08-30442

高台:握农业“特色笔” 绘乡村“振兴图”
今年,高台县立足优势、用活政策、创新思路、大胆探索,加快推动现代农业高质量发展,着力打造以蔬菜、制种、草畜三大主导产业和辣椒、马铃薯、中药材等区域特色种植为重点的产业集群,努力形成“一镇一品”、多元化发展格局。建成连片千亩以上绿色供港蔬菜、辣椒标准化种植、番茄全程机械化生产、设施精品无籽西瓜等基地7个6.17万亩。全县农作物播种面积达62万亩,其中蔬菜19万亩,制种玉米10万亩,辣椒、番茄、马铃薯、中药材等特色产业12万亩。

0评论2024-08-30491

四川将培养一批从事乡村产业发展的农业实用人才,含网络主播
近日,四川省委农村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四川省委组织部联合印发《关于加强“一村六员一主播”农业实用人才队伍建设的意见(试行)》(下称《意见》),针对在农业新品种新技术推广落地、人才返乡创业致富增收、农机有效使用维护、农产品销售盈利等方面存在的实用人才短缺普遍性难题,着重培养一批从事乡村产业发展的农业实用人才,以有效解决农业领域人才短缺问题,并针对重点人才队伍研究制定体现四川特色的农业实用人才队伍工作机制,进一步推进乡村人才振兴。

0评论2024-08-28467

农业农村部:推动数字技术在地理标志农产品营销方面的应用
上证报中国证券网讯 据农业农村部8月28日消息,农业农村部表示,地理标志农产品是源于特定地域、具有独特品质特征和农耕文化底蕴,以地域命名的农产品。国家高度重视地理标志农产品发展,将其作为质量兴农、绿色兴农、品牌强农的重要举措持续推进,支持各地打造了一批“特而优”、“特而美”、“特而强”的地理标志农产品,在增加绿色优质农产品供给、推动乡村产业振兴、促进农民增收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0评论2024-08-284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