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好友 农商头条首页 频道列表

陕西 推进乡村全面振兴 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建设

2023-12-20 15:203820

乡村兴,百业兴;粮食稳,天下安。近年来,陕西省凝心聚力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步伐,不断提高粮食供给能力,推进乡村全面振兴,有效促进农业高质高效、乡村宜居宜业、农民富裕富足,三秦大地广袤乡村展现出活力奔涌的新气象。

守好粮食安全底线 促进特色产业融合发展

陕西省扎实推进特色现代农业建设,锚定建设农业强省目标,坚持粮食促丰收与产业促增收、科技赋能与改革驱动、农村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三个一起抓”,创新思路、周密部署、主动作为,大力实施“七个提升工程”,聚力培育苹果、蔬菜、茶叶、畜禽肉类、中药材等特色现代农业产业链,乡村振兴迈出坚实步伐。

狠抓粮食生产,守牢粮食安全底线。陕西严格落实粮食安全责任,下大力气整治撂荒地、扩种夏玉米,遏制基本农田“非粮化”,粮食面积实现恢复性增长。扎实推进粮食单产提升,实施粮食规模化生产经营、旱作节水等行动,确定30个粮食主产县、20个粮食保障县,在关中灌区建设千万亩吨粮田和陕北渭北千万亩旱作节水高产田,集成推广小麦“3335”宽幅沟播、玉米“5335”增密度技术、秋粮作物“一喷多促”。2023年,陕西扎实开展“强春管促丰收四大行动”,秋粮收获期间,开展“夺丰收百日行动”,切实做好田间管理、病虫害防控和防灾减灾工作,成效显著。2023年,陕西粮食播种面积4534.5万亩,总产量1323.7万吨,单产4378.7公斤/公顷,单产和总产均创历史新高。

促进特色产业融合发展。强化总体设计和政策供给,以“链长制”为抓手,集中打造苹果、茶叶、食用菌、乳制品、畜禽肉类、蔬菜、猕猴桃、中药材8条现代农业全产业链,陕西省农业农村厅研究出台特色产业发展《五年行动方案》,逐链条制定高质量发展意见,建立省部共建延安苹果,厅市共建柞水木耳、平利茶叶的工作机制和政策框架。实施农产品加工增值提升行动和农业品牌精品培育计划,洛川苹果、米脂小米、眉县猕猴桃、韩城大红袍花椒4个区域公用品牌入选农业农村部农业品牌精品培育计划,2023年,陕西组织品牌营销活动200余场次,品牌影响力不断提升。通过一系列组合拳,实现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和推进产业发展双赢,苹果、猕猴桃、羊奶产量均居全国首位,茶叶、食用菌产量和设施农业规模位居西北地区首位。

打造区域品牌 推动粮食产业高质量发展

粮食产业是乡村振兴的基础。陕西省抓好粮食收购工作,提高粮食供给能力,大力开展“陕西好粮油”品牌建设,助力粮食产业发展。

粮食收购事关粮食安全和种粮农民切身利益,抓好粮食收购工作责任重大、意义重大。围绕2023年夏秋粮收购工作,陕西各级粮食和储备管理部门提前做好保障工作,科学合理布设收购网点,方便群众就近售粮,并在集中收购期间及时向社会发布收购进度及价格,为市场收购和群众售粮提供正面引导。同时,陕西持续强化市场监测预警及分析研判,组织引导储备轮换、粮食加工、贸易等各类经营主体积极入市收购,保证市场化收购平稳有序开展。截至9月30日,全省累计收购2023年新产小麦180.48万吨、油菜籽1.54万吨;截至12月5日,全省累计收购2023年新产玉米67.04万吨、中晚籼稻4.05万吨。

为切实巩固区域粮食安全防线,针对陕西省粮食供需平衡和品种结构实际情况,陕西不断加强省际粮食产销战略合作,积极打造粮食产业资源互补新平台,构建粮食企业协同发展新渠道。第五届中国粮食交易大会期间,陕西省内82家粮油和食品加工企业携带6大类约300余种粮油产品集中展出,现场成交各类粮油及相关产品1.95万吨、成交金额6365.48万元,组织原粮交易共计37.24万吨、交易金额12.31亿元。大会期间,陕西与甘肃、青海、宁夏、新疆、四川建立西部六省份粮食安全联保联动协作机制,与河北等省份巩固提升省际产销合作,与内蒙古签署粮食流通战略合作协议,汉中市与河南省南阳市、宝鸡市与河南省郑州市等建立了市级产销协作机制。

品质强则品牌强,品牌强则产业旺。近年来,陕西大力开展“陕西好粮油”区域公用品牌建设,围绕产业链、价值链、供应链“三链协同”,以优产、优购、优储、优加、优销“五优联动”,倾力打造“陕西好粮油”主品牌和“延安小米”“安康富硒粮油”子品牌的同时,分步协同实施“关中优质小麦”“榆林荞麦”“汉中洋县黑米”“商洛玉米”等区域特色子品牌的创建和优化提升,全方位擦亮“陕”字号粮油公共品牌,陕西粮油品牌价值赋能产品价值,产品影响力、产品价值力和市场占有率持续提升。截至2023年底,陕西省先后有74家企业88个产品入选“陕西好粮油”产品名单,其中15家企业17个产品获得“中国好粮油”称号。

持续多方发力 推进乡村全面振兴

乡村振兴重在产业振兴。近年来,陕西省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工作卓有成效,在推进乡村全面振兴的道路上持续发力。

在防返贫动态监测和帮扶上持续发力。陕西省制定印发《全省健全防止返贫动态监测和帮扶机制工作指南》《实施防止返贫动态监测帮扶政策“明白纸”》,优化防返贫监测信息平台,健全镇、村、组全覆盖的三级网格体系,将2023年监测范围收入标准调整为7300元,在做好日常排查的基础上,组织开展覆盖所有农户的集中排查,坚决守住不发生规模性返贫底线。

在促进脱贫群众增收上持续发力。陕西加强农业全产业链建设,聚焦延链、强链、补链,发展壮大延安苹果、柞水木耳、平利茶叶等优势特色产业,着力推广科技助农型产业、劳动密集型产业、高质量庭院经济、农文旅融合发展“四种模式”,加强帮扶产业联农带农情况监测。今年1月至11月,全省发放小额信贷47.8亿元,支持10.18万户脱贫户和监测对象发展产业。出台《支持返乡创业推动乡村振兴若干措施》《加强脱贫劳动力职业技能培训8条措施》,统筹用好技能培训、务工对接、公益岗位、以工代赈、社区工厂等就业促进措施,脱贫人口外出务工221.13万人,完成年度目标任务的105.19%,巩固和发展帮扶车间1963个,带动脱贫人口就业2.4万人。

在加快脱贫地区发展上持续发力。以《关于支持国家和省级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县的实施意见》为指导,向26个国家和省级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县投入中省财政衔接资金49.4亿元、占到县资金总量的47.6%。倾斜支持56个重点帮扶镇和748个重点帮扶村加快发展,明确12项帮扶支持措施。强化易地搬迁后续扶持,统筹推进基础设施完善和社区服务能力提升,做好安置点配套产业发展,常态化开展就业帮扶,今年以来,易地搬迁脱贫劳动力务工37.8万人。

在推进乡村建设上持续发力。紧扣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建设目标,督导各地各部门落实《陕西省乡村建设行动方案》,细化15项具体建设任务,深入学习运用浙江省“千万工程”经验,坚持规划引领,稳扎稳打,制定《2023年乡村建设任务清单》,持续提升农村基础设施完备度、公共服务便利度、人居环境舒适度。加强和改进乡村治理,落实“四议两公开”和“小微权力”清单制度,推广积分制、网格化、数字化等做法。认定乡村治理示范镇57个、乡村治理示范村201个。

在凝聚帮扶合力上持续发力。积极对接苏陕协作事宜,今年到位苏陕协作财政援助资金25.312亿元。对驻村第一书记和工作队员实行期满轮换,评选表彰定点帮扶工作先进集体50个、定点帮扶先进个人100名。组织14所高校与42个县区结对开展“百校联百县兴千村”示范创建。组建198个社会组织乡村振兴合力团,号召6505家社会组织参与乡村振兴。动员民营企业参与“万企兴万村”行动,制定“千村引千企”指导意见,开展村企联建,引导社会资本有序参与乡村振兴。强化定向采购帮扶力度,持续推动“陕货进苏”,完善脱贫地区物流体系,不断强化消费帮扶。


反对 0
举报 0
收藏 0
打赏 0
评论 0
河北沧州市大力推进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发展壮大 农业产业化向“新”而行
  走进献县淮镇百兴庄村新升农业种植专业合作社的食用菌现代农业园区,一排排大棚内,众多菌棒整齐摆放在架子上,一个个饱满的香菇从菌棒上“撑”开来,甚是喜人。

0评论2024-09-05477

上半年西藏农业农村经济持续向好
记者从西藏自治区“喜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5周年”系列主题首场新闻发布会上了解到,上半年我区农业农村经济持续向好,农牧民收入持续增长,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6711元,同比增长8.4%,稳产保供能力稳步提升,防返贫底线守得更牢,乡村产业发展势头良好,科技改革增活力添动力,乡村建设治理稳步推进。

0评论2024-09-05443

增效、增收、增绿!咸阳农业绿色发展成效显著
  近年来,咸阳市深入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坚定不移实施“生态强市”战略,坚持以深化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持续推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增绿,农业绿色发展全面推进,科技支撑和政策保障更加有力,农村生产生活方式绿色转型得到明显进展、成效显著。

0评论2024-09-03470

黄锐:培育和发展农业新质生产力
发展新质生产力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和重要着力点。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对“健全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体制机制”提出明确要求,强调“健全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体制机制”。农业是基础性产业,农业现代化的关键在科技进步和创新。探索发展农业新质生产力,加强先进适用技术研发和成果转化推广,培养更多知农爱农新型人才,提升农业科技创新体系整体效能,对于加快建设农业强国、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具有重要意义。培育和发展农业新质生产力是一个系统工程,健全推动科技创

0评论2024-09-03462

政府开放月活动 上海市打造沉浸式农业科技科普新体验
近日,上海市农业科技服务中心组织举办以“种‘智慧之苗’,见‘科技力量’”为主题的2024年政府开放月暨上海市农业科技科普活动,一场别开生面的农业科普研学之旅在金山区枫泾镇九丰农场火热展开。

0评论2024-08-30442

高台:握农业“特色笔” 绘乡村“振兴图”
今年,高台县立足优势、用活政策、创新思路、大胆探索,加快推动现代农业高质量发展,着力打造以蔬菜、制种、草畜三大主导产业和辣椒、马铃薯、中药材等区域特色种植为重点的产业集群,努力形成“一镇一品”、多元化发展格局。建成连片千亩以上绿色供港蔬菜、辣椒标准化种植、番茄全程机械化生产、设施精品无籽西瓜等基地7个6.17万亩。全县农作物播种面积达62万亩,其中蔬菜19万亩,制种玉米10万亩,辣椒、番茄、马铃薯、中药材等特色产业12万亩。

0评论2024-08-30491

四川将培养一批从事乡村产业发展的农业实用人才,含网络主播
近日,四川省委农村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四川省委组织部联合印发《关于加强“一村六员一主播”农业实用人才队伍建设的意见(试行)》(下称《意见》),针对在农业新品种新技术推广落地、人才返乡创业致富增收、农机有效使用维护、农产品销售盈利等方面存在的实用人才短缺普遍性难题,着重培养一批从事乡村产业发展的农业实用人才,以有效解决农业领域人才短缺问题,并针对重点人才队伍研究制定体现四川特色的农业实用人才队伍工作机制,进一步推进乡村人才振兴。

0评论2024-08-28467

农业农村部:推动数字技术在地理标志农产品营销方面的应用
上证报中国证券网讯 据农业农村部8月28日消息,农业农村部表示,地理标志农产品是源于特定地域、具有独特品质特征和农耕文化底蕴,以地域命名的农产品。国家高度重视地理标志农产品发展,将其作为质量兴农、绿色兴农、品牌强农的重要举措持续推进,支持各地打造了一批“特而优”、“特而美”、“特而强”的地理标志农产品,在增加绿色优质农产品供给、推动乡村产业振兴、促进农民增收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0评论2024-08-284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