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好友 农商头条首页 频道列表

“四千行动”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

2023-11-14 17:293600

作为大城市带大农村、大山区、大库区的直辖市,重庆应如何推动农业农村现代化?近年来,重庆以强农业、富农民、美乡村为目标,实施千万亩高标准农田改造提升、千亿级生态特色产业培育、千万农民增收致富促进、千个宜居宜业和美乡村示范创建“四千行动”,加快探索具有重庆特色的城乡融合推动山区库区现代化和“三农”高质量发展的新路子。

农田改造,突破土地生产力瓶颈

山地丘陵占比九成多,耕地细碎、作业基础条件差一直是制约重庆“强农业、富农民”的突出难题。为此,重庆实施千万亩高标准农田改造提升行动,以解决乡村产业振兴的土地生产力瓶颈。

重庆市农业农村委农田建设处处长莫建兵说,高标准农田改造突出“四改一化”:即“改大”,实现小田变大田,弯变直、短变长;“改水”实现旱能灌、涝能排;“改路”实现地块间互联互通,提高农机作业效率;“改土”提高耕地质量。“一化”就是实现耕作机械化,减轻劳力投入,提高农业效益。

改地后,涪陵区罗云镇干龙坝村原来3200多亩的“巴掌田”变成了田成片、路相通、渠相连的高产田。种粮大户李永明算了一笔账,田块改造后,大型农机具下得了田、转得开身,全程机械化后种粮成本每亩下降600多元。水稻、油菜轮作,玉米、大豆套种,种地效益实现倍增。‘

高标准农田改造后,一批“宜机宜耕、能排能灌、高产稳产、旱涝保收”的现代粮油产业示范区在巴渝大地成长起来:以土地经营权流转为基础,以规模利用为手段,以农田综合种养为目标,实现“一田多产、一水多用”,旱地收益逐步达到3000元/亩以上、水田收益逐步达到5000元/亩以上。

随着粮田变成良田,配套激励政策越来越好,越来越多农户投身到规模种粮中。今年梁平区种粮大户达到了333户,比去年增加73户。梁平区种粮大户蒋丽英除了自己种植2000多亩水稻田之外,还组建了农机专业合作社,为农民提供种粮社会化服务。

重庆市农业农村委主任刘贵忠介绍,在改地的基础上,重庆实施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提高土地利用效率和单位产值,走品质化新路,让好地好水种出更优质农产品,让农业成为更有奔头的产业。

产业提质升级,富裕千万农民

重庆丘陵山地生态农业资源丰富,出产大量稻米、柑橘、中药材等农特产品,孕育着巨大的市场空间。重庆抓住“粮头食尾”“农头工尾”的资源优势,推动千亿级生态特色产业培育行动,引进一批食品及农产品加工领军型和骨干型“链主”企业,健全联农带农利益共享机制,力争到2027年形成5000亿级食品及农产品加工产业集群,以带动农业做强、农民增收。

一条覆盖黄连种植科研、市场交易、中成药加工的全产业链在石柱县逐渐形成,近万户种植户每年依靠黄连产业,户均收入超过3万元。在黄连产业链上游,石柱县建有黄连种植研发中心,漂浮式育苗等新技术在全县推广,农民种黄连更省时、省力。县里还推动企业加快黄连深加工,研发相关中成药、黄连花茶等产品。靠着这些优质、生态的道地中药材,大山深处的农民走上了富裕路。

在千亿级生态特色产业培育行动等政策带动下,重庆突出“创业就业、强村富民”,实施千万农民增收致富促进行动,探索农业多种复合种养经营模式;盘活村级集体经营性资产,增加农民财产性收入;培育特色劳务品牌,带动农民就近就地就业。

靠着种植脆李、脆桃,林下再套种黄精,发展农产品加工业等产业,石柱县中益乡华溪村最近两年集体经济联合社收入都超过了60万元,每年直接向村民分红近15万元。“未来几年,村里黄精将进入大面积采收期,加上乡村旅游收益,农民收入还能增长得更快。”华溪村党支部书记王祥生说。

璧山区健龙镇人大代表参加企业、乡贤座谈会,深入调研摸“家底”,与众多民营企业探索出龙头企业带动型、优势资源开发型、回报家乡感召型、村企共建共创型、跨产业融合发展型等多种途径带动农民参与产业发展,促进农民持续增收。

乡村宜居宜业,

建设现代版“桃花源”

农业要强、农民要富,农村也要美。重庆推动千个宜居宜业和美乡村示范创建行动,引领带动全市乡村面貌整体提升,实现乡村由表及里、形神兼备全面发展。

在潼南区大佛街道前进村村民黄小明家,三层小楼已经通上了自来水和天然气,房前屋后的地块还细致划出了菜地和园地,用竹木篱笆隔开,分别种上辣椒、南瓜和美人蕉、仙人掌等,既兼顾了农民生活需求,也起到了景观美化作用。

结合重庆乡村居民居住相对分散的特点,重庆宜居宜业和美乡村示范创建,不仅实现单家独户“美一点”,更立足系统思维和整体规划,通过串点成线、连线成片,逐步补齐乡村区域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的短板,实现“美一片”。

“乡村环境从‘要我搞’变成‘我要搞’,关键在于‘问需于民’‘问计于民’,调动群众共建宜居乡村的主动性、积极性。”重庆市农业农村委人居环境处处长刘明说。

近两年,潼南区双江镇金龙社区推动巴渝美丽庭院改造,采用群众“按需点菜”的方式,一家一户有针对性地改。金龙社区党支部副书记姚传洪说,通过美丽庭院改造,大伙儿实实在在看到农房更美了,居住品质更高了,还有10多户农民主动将自己的农房拿出来,和村集体经济组织合股,共同发展乡村民宿、书屋、咖啡吧等新业态,让宜居宜业的乡村环境变现为经济价值。

刘贵忠告诉半月谈记者,基于人口流动趋势,重庆乡村宜居宜业建设更体现“乡村味”,推动乡村功能性与美学性的协调,既注重乡村路水电讯房等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的完善,也注重保持和提升乡村美学内涵,这样才能更好打造现代版的乡村“桃花源”。


反对 0
举报 0
收藏 0
打赏 0
评论 0
河北沧州市大力推进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发展壮大 农业产业化向“新”而行
  走进献县淮镇百兴庄村新升农业种植专业合作社的食用菌现代农业园区,一排排大棚内,众多菌棒整齐摆放在架子上,一个个饱满的香菇从菌棒上“撑”开来,甚是喜人。

0评论2024-09-05477

上半年西藏农业农村经济持续向好
记者从西藏自治区“喜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5周年”系列主题首场新闻发布会上了解到,上半年我区农业农村经济持续向好,农牧民收入持续增长,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6711元,同比增长8.4%,稳产保供能力稳步提升,防返贫底线守得更牢,乡村产业发展势头良好,科技改革增活力添动力,乡村建设治理稳步推进。

0评论2024-09-05444

增效、增收、增绿!咸阳农业绿色发展成效显著
  近年来,咸阳市深入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坚定不移实施“生态强市”战略,坚持以深化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持续推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增绿,农业绿色发展全面推进,科技支撑和政策保障更加有力,农村生产生活方式绿色转型得到明显进展、成效显著。

0评论2024-09-03470

黄锐:培育和发展农业新质生产力
发展新质生产力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和重要着力点。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对“健全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体制机制”提出明确要求,强调“健全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体制机制”。农业是基础性产业,农业现代化的关键在科技进步和创新。探索发展农业新质生产力,加强先进适用技术研发和成果转化推广,培养更多知农爱农新型人才,提升农业科技创新体系整体效能,对于加快建设农业强国、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具有重要意义。培育和发展农业新质生产力是一个系统工程,健全推动科技创

0评论2024-09-03462

政府开放月活动 上海市打造沉浸式农业科技科普新体验
近日,上海市农业科技服务中心组织举办以“种‘智慧之苗’,见‘科技力量’”为主题的2024年政府开放月暨上海市农业科技科普活动,一场别开生面的农业科普研学之旅在金山区枫泾镇九丰农场火热展开。

0评论2024-08-30442

高台:握农业“特色笔” 绘乡村“振兴图”
今年,高台县立足优势、用活政策、创新思路、大胆探索,加快推动现代农业高质量发展,着力打造以蔬菜、制种、草畜三大主导产业和辣椒、马铃薯、中药材等区域特色种植为重点的产业集群,努力形成“一镇一品”、多元化发展格局。建成连片千亩以上绿色供港蔬菜、辣椒标准化种植、番茄全程机械化生产、设施精品无籽西瓜等基地7个6.17万亩。全县农作物播种面积达62万亩,其中蔬菜19万亩,制种玉米10万亩,辣椒、番茄、马铃薯、中药材等特色产业12万亩。

0评论2024-08-30491

四川将培养一批从事乡村产业发展的农业实用人才,含网络主播
近日,四川省委农村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四川省委组织部联合印发《关于加强“一村六员一主播”农业实用人才队伍建设的意见(试行)》(下称《意见》),针对在农业新品种新技术推广落地、人才返乡创业致富增收、农机有效使用维护、农产品销售盈利等方面存在的实用人才短缺普遍性难题,着重培养一批从事乡村产业发展的农业实用人才,以有效解决农业领域人才短缺问题,并针对重点人才队伍研究制定体现四川特色的农业实用人才队伍工作机制,进一步推进乡村人才振兴。

0评论2024-08-28467

农业农村部:推动数字技术在地理标志农产品营销方面的应用
上证报中国证券网讯 据农业农村部8月28日消息,农业农村部表示,地理标志农产品是源于特定地域、具有独特品质特征和农耕文化底蕴,以地域命名的农产品。国家高度重视地理标志农产品发展,将其作为质量兴农、绿色兴农、品牌强农的重要举措持续推进,支持各地打造了一批“特而优”、“特而美”、“特而强”的地理标志农产品,在增加绿色优质农产品供给、推动乡村产业振兴、促进农民增收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0评论2024-08-284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