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好友 农商头条首页 频道列表

农高会 | 农业科技创新“她力量”(上)

2022-09-13 08:524550

美丽的乡村是充满希望的田野

广大女性农业科技者扎根泥土

她们孜孜不倦

她们苦心钻研

她们披星戴月

她们成绩斐然

今天让我们一起来认识

这些优秀女性农业科技工作者

共同礼赞芳华力量!

林业科技攀登者 邓琳玲

邓琳玲,现任安康市林业技术推广中心林业科学研究所所长、林业正高级工程师。

长期从事林业科研、示范、推广工作。近年来主要开展核桃良种选育、扩繁、病虫害防控及富硒技术研究示范,主持和参加了20余项中省市课题研究,荣获科技成果奖23项,其中陕西省科学技术成果二等奖3项(主持1项)、三等奖2项,陕西省农业推广成果二等奖2项、三等奖1项。参与制订省、市地方标准13项,合著《油茶良种栽培管理技术》等林业实用技术丛书,发表论文13篇。先后独立承担或参与完成了国家天保、退耕还林、千里绿色长廊等林业重点生态工程的规划设计27项。参与了安康市林业“十三五”规划、山林经济规划、月河川道农业规划等全市重大农(林)业规划的调研和编制工作。

先后被授予安康市第二批有突出贡献专家、陕西省创新人才推进计划“中青年科技创新领军人才”、陕西省林业科技先进工作者、陕西省青年科技奖、陕西省“三八红旗手”等荣誉。

办好农村人才的摇篮 郭晓红

郭晓红,高级工程师,宝鸡市凤翔区农业宣传信息培训中心党支部书记、凤翔区农广校校长。

长期从事基层农技推广和农民教育培训工作。26年来,坚持在生产一线推广小麦、苹果等新技术20多项,累计培育高素质农民2422人,为农业人才培养和农村高质量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

先后取得成果奖励6项,省级以上刊物发表论文20多篇,编写教材10多本。建立的“五位一体”职业农民培育模式,先后被评为全国职业农民培育十大模式、全国优秀职业农民培育典型模式,并在全国推广;四级联动“126”高素质农民培育模式,是2021年我省唯一入选全国12个高素质农民培育优秀案例。培育陕西省技术能手3人,陕西省农业农村厅产业体系岗位专家6人,培树了以“全国十佳农民”张凌云为代表的一大批先进典型。

荣获全国农民教育培训基层优秀农广校校长、陕西省巾帼建功标兵、陕西省三八红旗手标兵等各项荣誉32项。

油菜首席专家 李英

李英,汉中市农业技术推广与培训中心油菜研究室主任。

为保障食用油安全,30多年扎根基层农业科研推广一线,先后承担中、省、市科研项目30余项。申报专利8项、授权2项,获新品种植物保护权2项、发布标准1项、发表论文60余篇,出版专著和培教材4部。

主持完成的“汉油系列高产抗病抗倒油菜品种选育与应用”等成果荣获省部级一、二、三等奖11项。创制油菜种质6000余份,主持选育油菜新品种17个,14个品种转让给了企业。培育的汉油系列品种深受种植户喜爱,在14个省市推广应用,尤其“邡油777”推广面积位居全国前列。同时培育出红、粉、紫、白等7大色系彩色花油菜新品种31个。解决生产技术难题9项,集成推广高效栽培技术6项,举办技术培训40余场,培训县乡农技员、高素质农民和干部等4000余人次。

曾获全国优秀科技工作者、汉江流域创客英雄奖、陕西省三八红旗手标兵、陕西省最美农业人、陕西省最美科技工作者等荣誉12项。

把论文写在大地上的农作物病虫害防控专家 李英梅

李英梅,陕西省生物农业研究所研究中心主任,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陕西甘薯产业体系岗位专家、“陕西省植物保护学会”常务理事兼副秘书长、“陕西省果蔬标委会”委员、陕西省“三区”人才。

长期扎根农业生产第一线,围绕高值作物病虫害绿色防控开展科学研究。先后主持了中科院院地合作项目等省部级项目10余项,获得省部级科技奖励5项,出版专著2部,参编著作5部,发表研究论文50多篇,制定省级地方标准12项,授权专利5项。

作为核心成员完成的设施蔬菜根结线虫绿色防控技术,经过十多年的技术攻关研究,构建了分区、分级、保产量、保效益的绿色防治技术体系。围绕被称作“番茄癌症”的黄化曲叶病毒病开展了历时十多年的研究工作,构建了绿色防控技术体系,作为陕西省蔬菜产业体系主推技术实现了大面积应用。获得全国农牧渔业丰收奖一等奖、中国植物保护学会科学技术三等奖,陕西省科技进步二等奖两项。

荣获“第十二届陕西青年科技奖”、陕西省三八红旗手等荣誉。

巾帼汗水洒满大地

绘就乡村振兴美丽画卷


反对 0
举报 0
收藏 0
打赏 0
评论 0
河北沧州市大力推进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发展壮大 农业产业化向“新”而行
  走进献县淮镇百兴庄村新升农业种植专业合作社的食用菌现代农业园区,一排排大棚内,众多菌棒整齐摆放在架子上,一个个饱满的香菇从菌棒上“撑”开来,甚是喜人。

0评论2024-09-05477

上半年西藏农业农村经济持续向好
记者从西藏自治区“喜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5周年”系列主题首场新闻发布会上了解到,上半年我区农业农村经济持续向好,农牧民收入持续增长,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6711元,同比增长8.4%,稳产保供能力稳步提升,防返贫底线守得更牢,乡村产业发展势头良好,科技改革增活力添动力,乡村建设治理稳步推进。

0评论2024-09-05444

增效、增收、增绿!咸阳农业绿色发展成效显著
  近年来,咸阳市深入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坚定不移实施“生态强市”战略,坚持以深化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持续推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增绿,农业绿色发展全面推进,科技支撑和政策保障更加有力,农村生产生活方式绿色转型得到明显进展、成效显著。

0评论2024-09-03470

黄锐:培育和发展农业新质生产力
发展新质生产力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和重要着力点。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对“健全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体制机制”提出明确要求,强调“健全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体制机制”。农业是基础性产业,农业现代化的关键在科技进步和创新。探索发展农业新质生产力,加强先进适用技术研发和成果转化推广,培养更多知农爱农新型人才,提升农业科技创新体系整体效能,对于加快建设农业强国、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具有重要意义。培育和发展农业新质生产力是一个系统工程,健全推动科技创

0评论2024-09-03462

政府开放月活动 上海市打造沉浸式农业科技科普新体验
近日,上海市农业科技服务中心组织举办以“种‘智慧之苗’,见‘科技力量’”为主题的2024年政府开放月暨上海市农业科技科普活动,一场别开生面的农业科普研学之旅在金山区枫泾镇九丰农场火热展开。

0评论2024-08-30442

高台:握农业“特色笔” 绘乡村“振兴图”
今年,高台县立足优势、用活政策、创新思路、大胆探索,加快推动现代农业高质量发展,着力打造以蔬菜、制种、草畜三大主导产业和辣椒、马铃薯、中药材等区域特色种植为重点的产业集群,努力形成“一镇一品”、多元化发展格局。建成连片千亩以上绿色供港蔬菜、辣椒标准化种植、番茄全程机械化生产、设施精品无籽西瓜等基地7个6.17万亩。全县农作物播种面积达62万亩,其中蔬菜19万亩,制种玉米10万亩,辣椒、番茄、马铃薯、中药材等特色产业12万亩。

0评论2024-08-30491

四川将培养一批从事乡村产业发展的农业实用人才,含网络主播
近日,四川省委农村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四川省委组织部联合印发《关于加强“一村六员一主播”农业实用人才队伍建设的意见(试行)》(下称《意见》),针对在农业新品种新技术推广落地、人才返乡创业致富增收、农机有效使用维护、农产品销售盈利等方面存在的实用人才短缺普遍性难题,着重培养一批从事乡村产业发展的农业实用人才,以有效解决农业领域人才短缺问题,并针对重点人才队伍研究制定体现四川特色的农业实用人才队伍工作机制,进一步推进乡村人才振兴。

0评论2024-08-28467

农业农村部:推动数字技术在地理标志农产品营销方面的应用
上证报中国证券网讯 据农业农村部8月28日消息,农业农村部表示,地理标志农产品是源于特定地域、具有独特品质特征和农耕文化底蕴,以地域命名的农产品。国家高度重视地理标志农产品发展,将其作为质量兴农、绿色兴农、品牌强农的重要举措持续推进,支持各地打造了一批“特而优”、“特而美”、“特而强”的地理标志农产品,在增加绿色优质农产品供给、推动乡村产业振兴、促进农民增收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0评论2024-08-284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