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好友 农商头条首页 频道列表

小农户迈向大农业

2022-08-19 08:574170

吉安市青原区以山地、丘陵为主,发展农业生产存在诸多不利因素。与此同时,多数乡镇农村劳动力转移,农民老龄化日趋严重。在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的新形势下,如何让有限的农业资源要素集中发挥效用,补齐发展短板,成为青原区现代农业发展道路上必须破解的难题。

近日,记者走进青原区采访,看到该区将创新农业社会化服务作为推进乡村振兴的重要抓手,在乡镇成立综合农事服务中心,开展农业生产统一托管经营,走出了一条农业增效、农民增收、集体增益,带动小农户发展现代农业的道路。相关部门提供的数据显示,该区已建成3个乡镇级综合农事服务中心,组建村级农事服务队10支,农业生产社会化服务覆盖率达60%。

“有田不种”能增收

“综合农事服务中心把我们这片分散的田全种上,他们有技术有机械,我们省心省力。”近日,71岁的新圩镇炉下村村民匡汉栋,来到镇综合农事服务中心续签土地托管协议,像往年一样,把家里的0.75亩地托管给当地的综合农事服务中心。他告诉记者,因为儿子在外务工,只有他和老伴在家,下地劳动力不从心。去年,他就尝试了种植托管。

“我们探索保姆式托管和菜单式服务,提供农资供应,推行水稻耕、种、防、管、收和稻谷烘干销售一体化服务,农户‘有田不种’也能够实现稳步增收。”青原区农业农村局干部王亚文说,通过综合农事服务中心整合土地,使之连片成方,交给专业的人来种,在增产增收的同时,农户可以从繁重的农活中解放出来,从事其他生产活动。

“化肥、农药等农资都由综合农事服务中心集中采购,同时为每亩地的产值保底,农户既可节省成本,还可避免因农资涨价带来的影响。”新圩镇综合农事服务中心负责人易宇航说,今年,综合农事服务中心每季每亩收取服务费650元,保证返还村民700斤干谷,与农户自己种植相比,平均每亩地可增加收益200多元。产量高出协议规定的部分全部归农户,产量低于协议规定的部分则由综合农事服务中心给农户补齐,农户融入规模化农业生产的积极性非常高。2021年,该综合农事服务中心全程托管附近乡镇以及附近县的撂荒地超5000亩,水稻生产机械化率达95%以上。

农忙时节心不慌

“今年好了,到了时间,专业服务队就会前来打理,从育秧到收割,我都没有下过地。”看着自家平整的田地,富滩镇宋溪村村民谢衍辉高兴地告诉记者。以前,“双抢”农忙时节请人难、请人贵,是他的一块心病,每年要等忙完农活,才能外出务工。

今年初,谢衍辉抱着试试看的心态,将自家16亩地全部托管给镇综合农事服务中心,由服务中心统一打理耕种,妻子也成为服务中心的田间管理员,而他自己则腾出时间和精力学习技术。“经过培训,我现在成了职业农机手,农忙时月收入有上万元。”谢衍辉兴奋地说。

青原区通过整合各村农机装备、农村劳动力、农技人员等,组建村级农业专业服务队伍,依托农村集体经济(股份)合作社成立乡镇综合农事服务中心。通过进一步整合农村劳动力资源,打破信息壁垒,建立专业耕田队,解决了以往农村农事活动中人手不足和富余劳动力利用不充分的问题,打造出“农民外出务工,合作社为农民务工”的服务品牌。

青原区农业农村局局长邓专家告诉记者,综合农事服务中心每年从营收的净利润中,提取20%的收益,作为村级集体经济收入,拿出1万元为失能弱能脱贫户提供股权分红,并带动周边脱贫户参与务工。

数据巧变新农资

在富田镇综合农事服务中心,负责人曾洁军正通过农业机械化作业信息平台,查看田间劳作情况。他指着屏幕说:“我们通过系统数据分析,为水稻种植户提供农业产前、产中、产后的全方位服务。农户将地托管后,只需在家打开掌上系统,就能对农机作业情况进行实时监测。”

“我们先后投入520万元,购置全自动育秧机等农机装备,可提供全程机械化的农事服务。同时,每年定期为从事农业机械化作业的成员提供技术指导和培训。”曾洁军说,现在高速插秧机、收割机、烘干机等高性能机械,已经取代了传统机具和晒场,无人机植保作业更是运用普遍。

“各类服务主体在农机设备上统一安装卫星定位装置,并接入区级监管平台形成多个作业模块,农机作业轨迹、作业面积、作业地点实现服务信息全程可视化。”青原区委政策研究室副主任、改革办常务副主任阮丽娟介绍,规模化、机械化、科技化种植的推广,让农活越来越轻松,也让农民成为体面职业,实现了农户、综合农事服务中心和农业发展的多赢。2021年,青原区累计投入农机购置补贴资金442.8万元,水稻生产综合机械化水平达到81%以上。



反对 0
举报 0
收藏 0
打赏 0
评论 0
稻花香里又说丰年 高铁赋能农业现代化
麦穗两歧、仓箱可期,又是一年丰收季。一列列高铁动车穿行于米乡渔村、果林花海,勾勒出生机勃勃的中国乡村新画卷,当现代农业遇上飞驰的高铁,一场关于效率、品质与希望的革命正悄然上演。

0评论2024-09-05516

培育和发展农业新质生产力
发展新质生产力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和重要着力点。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对“健全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体制机制”提出明确要求,强调“健全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体制机制”。农业是基础性产业,农业现代化的关键在科技进步和创新。探索发展农业新质生产力,加强先进适用技术研发和成果转化推广,培养更多知农爱农新型人才,提升农业科技创新体系整体效能,对于加快建设农业强国、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具有重要意义。培育和发展农业新质生产力是一个系统工程,健全推动科技创

0评论2024-09-05497

泉州市推动两岸农业融合园区提档升级
记者从泉州市农业农村局获悉,当地持续加大两岸农业融合工作力度,推进两岸农业融合取得新成效。其中,闽台农业融合发展产业园(永春)已于日前通过农业农村部申报台湾农民创业园答辩。

0评论2024-09-03431

高效农业配套高效金融服务
“今年小麦长势好,每亩产量超过1000斤。”谈到今年的收成,内蒙古巴彦淖尔狼山镇光明村村民王志明充满期待。今年以来,人民银行巴彦淖尔市分行把金融支持高效农业建设摆在突出位置,因地制宜,聚焦农业节水、高标准农田建设及土壤改良等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持续强化金融要素保障,助力“中国碗”里盛放更多“河套粮”。

0评论2024-09-03478

促进小农户和现代农业发展有机衔接
  没有农业农村现代化,就没有整个国家现代化。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步伐,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重要任务。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提出“要健全推进新型城镇化体制机制,巩固和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完善强农惠农富农支持制度,深化土地制度改革”,为以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补上农业农村短板、建设农业强国,指明了方向路径。当前,小农户依然是我国农业生产的基本组织形式。这既决定了农业农村在国家发展大局中的重要意义,又决定了小农户的现代化对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的重要意义。将小农户引入现代农业发展轨道,促进小农户和

0评论2024-08-30454

践行大农业观发展现代农业
  大农业是朝着多功能、开放式、综合性方向发展的立体农业,发展现代农业是新时代新征程农业发展的重点方向。今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要把农业建成现代化大产业,去年底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树立大农业观、大食物观”,为进一步推进乡村全面振兴、建设农业强国提供了理论遵循和行动指南。

0评论2024-08-30477

桃枝变肥料,农林废弃物循环利用成为北京生态农业新标杆
从北京市农业农村污染治理新闻发布会上获悉,北京推进农业投入品减量化、废弃物资源化、产业模式生态化,促进农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农林废弃物的循环利用成为北京生态农业的新标杆。

0评论2024-08-28456

安徽肥西:“三注重”培育特色农业网销品牌
2024年以来,安徽省肥西县商务局以“三个注重”推进特色农业网销品牌培育工作,助推网销品牌培育提质增效。

0评论2024-08-264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