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小满已过,我省小麦从南到北将陆续进入成熟收获期。5月27日,省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发布了致全省广大麦农的一封信,提醒广大麦农积极行动起来,在即将到来的小麦收获期,时刻关注天气变化,紧盯小麦成熟度,做到适时收获,减损降耗,确保颗粒归仓,再夺夏粮丰收!
今年我省小麦受到去年强秋汛影响,晚播面积大、弱苗比例高,但通过采取各项促弱转壮措施,目前小麦长势良好、丰收在望。希望全省麦农朋友倍加珍惜来之不易的丰硕成果,小麦一天不到手,工作一天不放松,要密切关注小麦成熟度,适时收获,颗粒归仓。
农谚讲“九成熟十成收,十成熟一成丢”。小麦籽粒成熟分为乳熟期、蜡熟期和完熟期三个阶段,不同时期收获对产量影响很大。收获早了,籽粒灌浆不充分,秕粒多,粒重低,品质差;收获晚了,麦粒养分倒流,粒重下降,且易掉穗落粒,若遇阴雨天气,籽粒发芽霉变,品质变差,损失更大。因此,在蜡熟末期当小麦植株全部呈黄色,用指甲掐麦粒不易掐出痕迹时,为小麦最适宜的收获期。在收获当天,应尽量避开高温炎热的中午,在上午和下午收获,防止中午温度高导致籽粒崩落,造成损失。
要落实好机收减损措施,对联合收割机进行一次全面检查与保养,确保机具在整个收获期能正常工作。作业转弯时应停止收割,不要边割边转弯,以防分禾器、行走轮压倒未割麦子,造成漏割。当小麦群体密、产量高、早晚及雨后湿度大时,应适当降低作业速度,以防漏割。割茬高度一般以 5—15 厘米为宜,拨禾轮的转速一般为联合收割机前进速度的 1.1—1.2倍,转速过高、位置偏高或偏前,都易增加穗头籽粒脱落,增加作业损失。
上半年西藏农业农村经济持续向好
记者从西藏自治区“喜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5周年”系列主题首场新闻发布会上了解到,上半年我区农业农村经济持续向好,农牧民收入持续增长,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6711元,同比增长8.4%,稳产保供能力稳步提升,防返贫底线守得更牢,乡村产业发展势头良好,科技改革增活力添动力,乡村建设治理稳步推进。
0评论2024-09-05444
增效、增收、增绿!咸阳农业绿色发展成效显著
近年来,咸阳市深入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坚定不移实施“生态强市”战略,坚持以深化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持续推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增绿,农业绿色发展全面推进,科技支撑和政策保障更加有力,农村生产生活方式绿色转型得到明显进展、成效显著。
0评论2024-09-03470
黄锐:培育和发展农业新质生产力
发展新质生产力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和重要着力点。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对“健全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体制机制”提出明确要求,强调“健全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体制机制”。农业是基础性产业,农业现代化的关键在科技进步和创新。探索发展农业新质生产力,加强先进适用技术研发和成果转化推广,培养更多知农爱农新型人才,提升农业科技创新体系整体效能,对于加快建设农业强国、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具有重要意义。培育和发展农业新质生产力是一个系统工程,健全推动科技创
0评论2024-09-03462
政府开放月活动 上海市打造沉浸式农业科技科普新体验
近日,上海市农业科技服务中心组织举办以“种‘智慧之苗’,见‘科技力量’”为主题的2024年政府开放月暨上海市农业科技科普活动,一场别开生面的农业科普研学之旅在金山区枫泾镇九丰农场火热展开。
0评论2024-08-30442
高台:握农业“特色笔” 绘乡村“振兴图”
今年,高台县立足优势、用活政策、创新思路、大胆探索,加快推动现代农业高质量发展,着力打造以蔬菜、制种、草畜三大主导产业和辣椒、马铃薯、中药材等区域特色种植为重点的产业集群,努力形成“一镇一品”、多元化发展格局。建成连片千亩以上绿色供港蔬菜、辣椒标准化种植、番茄全程机械化生产、设施精品无籽西瓜等基地7个6.17万亩。全县农作物播种面积达62万亩,其中蔬菜19万亩,制种玉米10万亩,辣椒、番茄、马铃薯、中药材等特色产业12万亩。
0评论2024-08-30491
四川将培养一批从事乡村产业发展的农业实用人才,含网络主播
近日,四川省委农村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四川省委组织部联合印发《关于加强“一村六员一主播”农业实用人才队伍建设的意见(试行)》(下称《意见》),针对在农业新品种新技术推广落地、人才返乡创业致富增收、农机有效使用维护、农产品销售盈利等方面存在的实用人才短缺普遍性难题,着重培养一批从事乡村产业发展的农业实用人才,以有效解决农业领域人才短缺问题,并针对重点人才队伍研究制定体现四川特色的农业实用人才队伍工作机制,进一步推进乡村人才振兴。
0评论2024-08-28467
农业农村部:推动数字技术在地理标志农产品营销方面的应用
上证报中国证券网讯 据农业农村部8月28日消息,农业农村部表示,地理标志农产品是源于特定地域、具有独特品质特征和农耕文化底蕴,以地域命名的农产品。国家高度重视地理标志农产品发展,将其作为质量兴农、绿色兴农、品牌强农的重要举措持续推进,支持各地打造了一批“特而优”、“特而美”、“特而强”的地理标志农产品,在增加绿色优质农产品供给、推动乡村产业振兴、促进农民增收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0评论2024-08-284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