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好友 农商头条首页 频道列表

台资农林企业跑出发展“加速度”

2022-03-24 09:275100

游客在台湾青年郭典易的亲子农场参加体验活动。 (受访者供图)

“大陆惠台政策越来越多样和细致,比如‘农林22条措施’的出台,就给我们做农业的台湾人很多帮助,让我们可以更安心地在这里发展事业。”台湾高雄科技大学硕士毕业生、“85后”陈燕儒如今已扎根广西10年,成为一名“新农人”。受惠于“农林22条措施”,陈燕儒的事业发展更上层楼。

“农林22条措施”发布实施一年来,像陈燕儒一样“借东风”实现快速发展的台胞台企还有很多。随着大陆加快实施农业林业高质量发展及乡村振兴战略,台胞台企在大陆农业林业领域发展的空间更广阔、前景更光明。

把握大陆发展机遇

“我一看果树的叶子黄了,就知道果树得了什么病,也知道怎么根治。”陈燕儒和合作伙伴在广西壮族自治区南宁市青秀区长塘镇定西村,共同经营着一片释迦种植园。从育苗、剪枝、除草、施肥到采摘在内的每一件农事,陈燕儒都亲力亲为,努力积累经验。“我请来的雇工,一天做8小时,我也会在地里忙8小时。”

早在上世纪90年代,陈燕儒的父亲便来到广西发展,从事农业种植。陈燕儒同样看中了广西的发展机遇,此后放弃大学所学专业、企业工程助理工作,转而从事农业。陈燕儒说,由于父亲的缘故,她身上有着农业的基因。

受益于大陆的惠台利民政策举措,尤其是“农林22条措施”,陈燕儒的事业发展渐入佳境。善于把握大陆电商机遇的她,在去年6月主动参加当地台办主办的台青助力乡村振兴直播实训活动,并一举夺得直播带货比赛冠军。去年底,当新一轮实训活动举办时,陈燕儒已是当之无愧的老师,分享起了自己的直播经验。陈燕儒的释迦种植园今年大获丰收。她还透露,团队正扩大释迦种植面积,辐射周边更多农户,将种植面积扩大到万亩以上。她也将利用直播带货经验,为乡村振兴贡献自己的力量。

台商黄源荣在南宁从事农业经营近30年,他旗下的公司已在广西推广释迦种植8000多亩。“我想在南宁打造台湾农业创业园,把在广西发展农业的台商精英,都集中到创业园内,种植释迦、莲雾等台湾优质农业品种。”黄源荣坦言,以前在广西发展二三百亩农业产业也比较谨慎,现在得益于“农林22条措施”和乡村振兴战略,台商在大陆发展有了更大空间,他自己“发展农业产业的胆量更大了”。

挖掘乡村多元价值

台湾青年郭典易曾在世界500强企业工作,后来“妇唱夫随”,和太太一起扎根江苏省昆山市,做起了蔬果种植。2019年,他与昆山当地的新农人合资,在锦溪镇开设了亲子农场,成了一名台胞“农场主”,不仅种植有机蔬果,还提供自然教育、手作体验等。

“创业过程中,当地政府不仅给予科普教育基地补贴,还帮助融资贷款,解决农场小伙伴们的实际困难,让我们更安心地投入项目建设。”随着“农林22条措施”落地生根,郭典易和合作伙伴又在锦溪农业部门的帮助下,承包了120亩智慧农业园,今年刚刚启动运营。园里最新品种的黄桃和葡萄,夏初即将上市。

“国家大力支持一二三产业融合,在各种利好政策的引导下,我们也一直在努力拓展农业多种功能、挖掘乡村多元价值。”郭典易介绍说,他一直致力于打造都市农业,通过引入台湾的饮食教育、自然教育、农耕教育,结合昆山的农耕文化、传统习俗,将农业产业链从生产端向体验端转移。“我家农场不仅接待了昆山和苏州的游客,还吸引了上海和浙江的不少家长带着孩子来体验休闲观光、手作课程、文化创意,成功地实现了农文旅融合发展。”

助力乡村人才振兴

台湾青年庄慈芯在四川省成都市近郊经营一家生态艺术农场。“‘农林22条措施’体现对扎根大陆、投身农业台胞的关爱,是‘两岸一家亲’理念最直接的体现。措施鼓励台胞台企发展乡村休闲旅游,参与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支持乡村人才振兴和台企拓内销等内容,为自己事业发展与提升,提供了更宽广的舞台。”她说。

庄慈芯将亲子教育和艺术文化等活动引入生态艺术农场,吸引不少都市青年前来打卡,有人因此与生态农业结缘,选择将农业当作一生的志业。庄慈芯说,她对乡村人才振兴很感兴趣,“农林22条措施”会加快自己在这方面的行动力。

“一方面,我希望通过产业内和跨界合作寻找到更多在农业技术、旅游管理、美学设计与社区营造等方面的两岸优秀人才,为乡村振兴注入新的活力。另一方面,因为感到大陆在真心实意帮助台胞扎根发展,我也多了感召更多台湾青年参与大陆乡村振兴的责任感,愿意投身社会实践工作,传播生态文明理念、生态农业价值观和提供电商公益培训等。”庄慈芯说。

“想让更多城市青年返乡,发挥他们的专业能力赋能农业。”在未来,庄慈芯希望生态农业能惠及更多民众,感染更多人加入他们的行列,成为乡村振兴建设的重要力量。


反对 0
举报 0
收藏 0
打赏 0
评论 0
稻花香里又说丰年 高铁赋能农业现代化
麦穗两歧、仓箱可期,又是一年丰收季。一列列高铁动车穿行于米乡渔村、果林花海,勾勒出生机勃勃的中国乡村新画卷,当现代农业遇上飞驰的高铁,一场关于效率、品质与希望的革命正悄然上演。

0评论2024-09-05514

培育和发展农业新质生产力
发展新质生产力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和重要着力点。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对“健全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体制机制”提出明确要求,强调“健全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体制机制”。农业是基础性产业,农业现代化的关键在科技进步和创新。探索发展农业新质生产力,加强先进适用技术研发和成果转化推广,培养更多知农爱农新型人才,提升农业科技创新体系整体效能,对于加快建设农业强国、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具有重要意义。培育和发展农业新质生产力是一个系统工程,健全推动科技创

0评论2024-09-05497

泉州市推动两岸农业融合园区提档升级
记者从泉州市农业农村局获悉,当地持续加大两岸农业融合工作力度,推进两岸农业融合取得新成效。其中,闽台农业融合发展产业园(永春)已于日前通过农业农村部申报台湾农民创业园答辩。

0评论2024-09-03430

高效农业配套高效金融服务
“今年小麦长势好,每亩产量超过1000斤。”谈到今年的收成,内蒙古巴彦淖尔狼山镇光明村村民王志明充满期待。今年以来,人民银行巴彦淖尔市分行把金融支持高效农业建设摆在突出位置,因地制宜,聚焦农业节水、高标准农田建设及土壤改良等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持续强化金融要素保障,助力“中国碗”里盛放更多“河套粮”。

0评论2024-09-03478

促进小农户和现代农业发展有机衔接
  没有农业农村现代化,就没有整个国家现代化。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步伐,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重要任务。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提出“要健全推进新型城镇化体制机制,巩固和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完善强农惠农富农支持制度,深化土地制度改革”,为以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补上农业农村短板、建设农业强国,指明了方向路径。当前,小农户依然是我国农业生产的基本组织形式。这既决定了农业农村在国家发展大局中的重要意义,又决定了小农户的现代化对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的重要意义。将小农户引入现代农业发展轨道,促进小农户和

0评论2024-08-30454

践行大农业观发展现代农业
  大农业是朝着多功能、开放式、综合性方向发展的立体农业,发展现代农业是新时代新征程农业发展的重点方向。今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要把农业建成现代化大产业,去年底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树立大农业观、大食物观”,为进一步推进乡村全面振兴、建设农业强国提供了理论遵循和行动指南。

0评论2024-08-30477

桃枝变肥料,农林废弃物循环利用成为北京生态农业新标杆
从北京市农业农村污染治理新闻发布会上获悉,北京推进农业投入品减量化、废弃物资源化、产业模式生态化,促进农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农林废弃物的循环利用成为北京生态农业的新标杆。

0评论2024-08-28455

安徽肥西:“三注重”培育特色农业网销品牌
2024年以来,安徽省肥西县商务局以“三个注重”推进特色农业网销品牌培育工作,助推网销品牌培育提质增效。

0评论2024-08-264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