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好友 农商头条首页 频道列表

种植技术更新 农学博士回乡 国产机械助阵 春风吹拂农事兴

2022-03-23 09:504350


顺义农民开着农用车给冬小麦施肥。



春分过,农事兴。暖阳洒向广阔大地,春风哼着劳动号子,为勤劳的农人鼓劲。京郊的农事新景正徐徐展开。



新技术 蔬菜幼苗水中培



湿润的热气扑面而来,步入温室大棚,一盘盘载着蔬菜幼苗的苗盘漂浮在超大水池上。“这法子是从云南学来的,原本是用来培育烟叶的,我们尝试用在蔬菜育苗上,没想到还真成了。”高士有说。



位于顺义区大孙各庄镇前陆马村的果蔬产销专业合作社,是本市首家漂浮育苗场,高士有是合作社的负责人,这一新技术的尝试,始于2015年。如今,该基地一年育出2000多万株叶菜,不仅服务本地菜农,还卖到了通州、大兴、密云以及河北省的三河、张北、沽源等地。



在昌平小汤山农业园,本市首家潮汐式育苗棚同样令人眼界大开。一排排蔬菜幼苗摆在栽培床上,由电脑控制营养液灌溉,完成后排出。这种育苗方式能够较好地降低棚内湿度,减少病害发生,同时节水节肥效果显著。目前正在密云、大兴、朝阳等地逐步推广。



北京市农业技术推广站农艺师曹彩红介绍,北京现有蔬菜生产中有60%左右蔬菜品种需要育苗,从2012年起大力开展集约化育苗科技研发与推广服务,今年全市蔬菜集约化育苗约2.05亿株,比去年同期增长2%,尤其生菜、芹菜等叶类蔬菜育苗量增长迅速。以床架式穴盘育苗、漂浮育苗和潮汐育苗为主的育苗技术,让市民的菜篮子更加丰富。



新气象 农学博士回乡创业



在京郊的田野间,不仅有技法娴熟的老把式,更多的年轻面孔也加入了春耕大潮,他们带来了新技术、新思想、新气象。



顺义区杨镇东焦各庄村,在一片特殊的温室大棚里,草莓植株从白色的管子冒出来,红彤彤的果实垂在两侧。摘果不用弯腰,草莓不沾泥土,这让从事草莓种植的老把式孙振刚心里直犯嘀咕:“这能行吗?别把地给祸祸了。”



除了新奇的种植方式,让老孙不安的另一个原因,是这位指导技术的小姑娘脸有些嫩。1983年出生的王颖是位农学博士,毕业于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硕士研究生阶段专攻设施园艺,博士研究生阶段在植物病理方向深耕。2014年,抱着学有所成、扎根土地的理想,她到昌平区租下一栋大棚,用无土栽培技术种植圣女果。果子还没长成,一场意料之外的特大暴雨把设备和菜苗全淹了。



“一年的租约,还剩下半年,干脆种点自己喜欢的草莓。”王颖说,那时候,无土栽培草莓的技术还停留在示范展示阶段,大规模种植仍是未知。无土栽培有几个明显的优势:悬在空中的草莓,采摘效率高,还干净。“最主要的是,草莓以土传病害为主,基质栽培便于消毒杀菌,病虫害明显减少。水肥控制更精准,如果头茬果不甜,补充养料,三五天就能调整过来。”王颖说。



从设想到实现,王颖突破了一个个技术难题,实现稳定投产。无药物催熟、标准化培育的草莓干净又漂亮,口感极佳,供不应求。如今她与朋友在顺义合伙建设的新大棚里,又尝试了育苗环节的新技术,移栽前经过冷冻,草莓下果时间提前一个月。



眼看这新法子真好用,孙振刚也心动了,准备向这位年轻的“老师傅”请教,把自家的草莓棚也给升升级。



新场景 农机手不把方向盘



耕牛上岸、铁牛下地,这是不少农人曾经描绘的未来农业新图景,展现的是他们对农业机械化的期待。如今,这一图景已在北京成为现实。



小麦田里,搭载了北斗系统的智能播种机正在前行,稳坐驾驶室的司庆振不用控制车辆,车轮依照设定好的轨迹徐徐前行,看向身后,一排排麦垄笔直,间隔均匀,凡是拖拉机走过的地方,土地片片严丝合缝,既不会多种也不会错漏。



虽三十出头,司庆振的农机驾龄长达10余年。年龄不大,技术顶尖,曾在全国农机手大赛中入围前十。“摆弄这些大型机械,年轻人学得快,干得好。”兴农天力农机合作社总经理陈国龙说,如今社里40多位农机手,“80后”占了三分之一。



眼下,冬小麦补肥、春小麦播种正值关键时期,各式各样的农业机械大大缩短了耕耘耗时。“300多亩地,有大半天就干完了。”陈国龙说,更自豪的是,用的是咱国产的机械。以前,农业机械市场几乎被进口产品垄断,由于外国的制造技术更成熟,故障率低不少。“农活就那么几天,效率特别重要。”陈国龙解释,如今雷沃、东方红等国产牌子已经比肩甚至超越进口货,质量好、操作佳,价格还低一半。



顺义区农业农村局相关负责人介绍,目前全区主要粮食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达到99.6%,2021年投入各类农业机械1200余台。粮食生产面积达17.44万亩,成立了23个农民合作社示范社和20家示范家庭农场,土地适度规模经营占比超过70%,粮食规模化生产水平大幅提升。


反对 0
举报 0
收藏 0
打赏 0
评论 0
河北沧州市大力推进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发展壮大 农业产业化向“新”而行
  走进献县淮镇百兴庄村新升农业种植专业合作社的食用菌现代农业园区,一排排大棚内,众多菌棒整齐摆放在架子上,一个个饱满的香菇从菌棒上“撑”开来,甚是喜人。

0评论2024-09-05477

上半年西藏农业农村经济持续向好
记者从西藏自治区“喜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5周年”系列主题首场新闻发布会上了解到,上半年我区农业农村经济持续向好,农牧民收入持续增长,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6711元,同比增长8.4%,稳产保供能力稳步提升,防返贫底线守得更牢,乡村产业发展势头良好,科技改革增活力添动力,乡村建设治理稳步推进。

0评论2024-09-05444

增效、增收、增绿!咸阳农业绿色发展成效显著
  近年来,咸阳市深入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坚定不移实施“生态强市”战略,坚持以深化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持续推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增绿,农业绿色发展全面推进,科技支撑和政策保障更加有力,农村生产生活方式绿色转型得到明显进展、成效显著。

0评论2024-09-03470

黄锐:培育和发展农业新质生产力
发展新质生产力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和重要着力点。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对“健全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体制机制”提出明确要求,强调“健全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体制机制”。农业是基础性产业,农业现代化的关键在科技进步和创新。探索发展农业新质生产力,加强先进适用技术研发和成果转化推广,培养更多知农爱农新型人才,提升农业科技创新体系整体效能,对于加快建设农业强国、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具有重要意义。培育和发展农业新质生产力是一个系统工程,健全推动科技创

0评论2024-09-03462

政府开放月活动 上海市打造沉浸式农业科技科普新体验
近日,上海市农业科技服务中心组织举办以“种‘智慧之苗’,见‘科技力量’”为主题的2024年政府开放月暨上海市农业科技科普活动,一场别开生面的农业科普研学之旅在金山区枫泾镇九丰农场火热展开。

0评论2024-08-30442

高台:握农业“特色笔” 绘乡村“振兴图”
今年,高台县立足优势、用活政策、创新思路、大胆探索,加快推动现代农业高质量发展,着力打造以蔬菜、制种、草畜三大主导产业和辣椒、马铃薯、中药材等区域特色种植为重点的产业集群,努力形成“一镇一品”、多元化发展格局。建成连片千亩以上绿色供港蔬菜、辣椒标准化种植、番茄全程机械化生产、设施精品无籽西瓜等基地7个6.17万亩。全县农作物播种面积达62万亩,其中蔬菜19万亩,制种玉米10万亩,辣椒、番茄、马铃薯、中药材等特色产业12万亩。

0评论2024-08-30491

四川将培养一批从事乡村产业发展的农业实用人才,含网络主播
近日,四川省委农村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四川省委组织部联合印发《关于加强“一村六员一主播”农业实用人才队伍建设的意见(试行)》(下称《意见》),针对在农业新品种新技术推广落地、人才返乡创业致富增收、农机有效使用维护、农产品销售盈利等方面存在的实用人才短缺普遍性难题,着重培养一批从事乡村产业发展的农业实用人才,以有效解决农业领域人才短缺问题,并针对重点人才队伍研究制定体现四川特色的农业实用人才队伍工作机制,进一步推进乡村人才振兴。

0评论2024-08-28467

农业农村部:推动数字技术在地理标志农产品营销方面的应用
上证报中国证券网讯 据农业农村部8月28日消息,农业农村部表示,地理标志农产品是源于特定地域、具有独特品质特征和农耕文化底蕴,以地域命名的农产品。国家高度重视地理标志农产品发展,将其作为质量兴农、绿色兴农、品牌强农的重要举措持续推进,支持各地打造了一批“特而优”、“特而美”、“特而强”的地理标志农产品,在增加绿色优质农产品供给、推动乡村产业振兴、促进农民增收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0评论2024-08-284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