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好友 农商头条首页 频道列表

全国人大代表、保定市副市长杨伟坤:完善农业技术推广体系 加快推进农业现代化

2022-03-08 08:524980

  全国两会拉开帷幕,近日,《》记者采访了全国人大代表、保定市人民政府副市长杨伟坤。今年,杨伟坤带来的议案是关于建立完善以农业院校和科研院所为主导的农业技术推广体系,从而加快现代化农业发展。

  杨伟坤说到,经实地走访调研发现,目前我国农业技术推广存在基层专业技术人员薄弱、与农民连接不紧密等不足,最后导致“网破、线断、人散”。参照世界上最大的农业大国、农业强国的美国,已经形成了教育、科研、推广“三位一体”的美国农业推广合作模式,其中大学发挥了主导作用。如今,中国农业大学、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安徽农业大学、河北农业大学等农业高等院校,在农业推广领域都进行了有益的探索,并作出了重要贡献,建立了由农业大学牵头,农业教育、科研、推广“三位一体”有机结合的产学研推广模式,在政府、大学与农民之间建立有机连接,让最新农业科技成果以最快速度、最高效率应用到生产领域。

  杨伟坤提到,以河北农业大学为例,该校自上世纪80年代起,通过送科技进山、振兴贫困山区,走出了一条享誉全国的“太行山道路”,涌现出太行山上的“新愚公”李保国教授、全国脱贫攻坚奖创新奖获得者孙建设教授为代表的一大批农业技术推广专家。同时,河北省保定市与河北农业大学联合共建了50个太行山农业创新驿站,已有400余名教师、4300余名学生精准对接驿站建设,累计培训农民超万人次,建立了草莓、果树盆景、苹果等8个特色农业产业技术创新联盟,100多个新技术、新成果、新品种在驿站得到转化推广,为山区农民增收、现代农业发展提供了坚实基础,为乡村振兴做出了重要贡献。

  因此,她建议应建立完善以农业院校和科研院所为主导的农业技术推广体系,加快推进农业现代化步伐。

  一是学习借鉴美国有益经验,尤其是美国赠地大学主导的农业推广模式,建立由农业院校和科研院所主导的“三位一体”的农业技术推广体系,通过大学的人才技术下乡,切实解决农技推广“最后一公里”问题,化解农业科技和生产发展两张皮矛盾,充分发挥大学在农技推广中的主导作用。

  二是农业院校职称评审政策要向农业推广教授倾斜,鼓励更多的教师加入到农业技术推广队伍中来,把论文写在大地上。农村可以为农业推广教授提供更大的舞台,让农业推广教授成为乡村振兴、农业发展、农民致富的催化剂。


反对 0
举报 0
收藏 0
打赏 0
评论 0
河北沧州市大力推进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发展壮大 农业产业化向“新”而行
  走进献县淮镇百兴庄村新升农业种植专业合作社的食用菌现代农业园区,一排排大棚内,众多菌棒整齐摆放在架子上,一个个饱满的香菇从菌棒上“撑”开来,甚是喜人。

0评论2024-09-05477

上半年西藏农业农村经济持续向好
记者从西藏自治区“喜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5周年”系列主题首场新闻发布会上了解到,上半年我区农业农村经济持续向好,农牧民收入持续增长,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6711元,同比增长8.4%,稳产保供能力稳步提升,防返贫底线守得更牢,乡村产业发展势头良好,科技改革增活力添动力,乡村建设治理稳步推进。

0评论2024-09-05444

增效、增收、增绿!咸阳农业绿色发展成效显著
  近年来,咸阳市深入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坚定不移实施“生态强市”战略,坚持以深化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持续推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增绿,农业绿色发展全面推进,科技支撑和政策保障更加有力,农村生产生活方式绿色转型得到明显进展、成效显著。

0评论2024-09-03470

黄锐:培育和发展农业新质生产力
发展新质生产力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和重要着力点。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对“健全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体制机制”提出明确要求,强调“健全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体制机制”。农业是基础性产业,农业现代化的关键在科技进步和创新。探索发展农业新质生产力,加强先进适用技术研发和成果转化推广,培养更多知农爱农新型人才,提升农业科技创新体系整体效能,对于加快建设农业强国、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具有重要意义。培育和发展农业新质生产力是一个系统工程,健全推动科技创

0评论2024-09-03462

政府开放月活动 上海市打造沉浸式农业科技科普新体验
近日,上海市农业科技服务中心组织举办以“种‘智慧之苗’,见‘科技力量’”为主题的2024年政府开放月暨上海市农业科技科普活动,一场别开生面的农业科普研学之旅在金山区枫泾镇九丰农场火热展开。

0评论2024-08-30442

高台:握农业“特色笔” 绘乡村“振兴图”
今年,高台县立足优势、用活政策、创新思路、大胆探索,加快推动现代农业高质量发展,着力打造以蔬菜、制种、草畜三大主导产业和辣椒、马铃薯、中药材等区域特色种植为重点的产业集群,努力形成“一镇一品”、多元化发展格局。建成连片千亩以上绿色供港蔬菜、辣椒标准化种植、番茄全程机械化生产、设施精品无籽西瓜等基地7个6.17万亩。全县农作物播种面积达62万亩,其中蔬菜19万亩,制种玉米10万亩,辣椒、番茄、马铃薯、中药材等特色产业12万亩。

0评论2024-08-30491

四川将培养一批从事乡村产业发展的农业实用人才,含网络主播
近日,四川省委农村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四川省委组织部联合印发《关于加强“一村六员一主播”农业实用人才队伍建设的意见(试行)》(下称《意见》),针对在农业新品种新技术推广落地、人才返乡创业致富增收、农机有效使用维护、农产品销售盈利等方面存在的实用人才短缺普遍性难题,着重培养一批从事乡村产业发展的农业实用人才,以有效解决农业领域人才短缺问题,并针对重点人才队伍研究制定体现四川特色的农业实用人才队伍工作机制,进一步推进乡村人才振兴。

0评论2024-08-28467

农业农村部:推动数字技术在地理标志农产品营销方面的应用
上证报中国证券网讯 据农业农村部8月28日消息,农业农村部表示,地理标志农产品是源于特定地域、具有独特品质特征和农耕文化底蕴,以地域命名的农产品。国家高度重视地理标志农产品发展,将其作为质量兴农、绿色兴农、品牌强农的重要举措持续推进,支持各地打造了一批“特而优”、“特而美”、“特而强”的地理标志农产品,在增加绿色优质农产品供给、推动乡村产业振兴、促进农民增收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0评论2024-08-284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