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好友 农商头条首页 频道列表

加强南南合作 共促农业发展

2022-02-16 09:134470

中国一直是农业南南合作的重要引领者和贡献者。在共建“一带一路”框架下,中国与沿线国家和地区加强农业合作,助力当地提升农业生产能力,并围绕粮食减损的关键环节加强技术、工艺、装备等方面联合研发,为共同促进农业发展、维护粮食安全作出贡献。

用“小技术”实现大丰收

男人扛着锄头锄地,一步一个坑,女人跟在身后,从手中的袋子里掏出一把种子,撒在坑里……2011年,中国农业大学的专家团初到坦桑尼亚莫罗戈罗省佩雅佩雅村,看到当地农户种玉米的这一方式,颇有些吃惊。这种传统的种植方法低效且辛苦,收获也不多:亩产量只有60公斤左右,农户甚至难以实现自给自足。同期,中国农村玉米平均亩产已经是这个产量的10倍以上。

中国农业大学教授李小云是专家团领队。经过细致观察和调研,李小云和专家们发现,当地玉米果穗的顶部秃尖、穗粒数少的概率比较低,这说明土壤自然肥力的供给还是充足的。根据中国农业精耕细作经验,中方团队设计了以合理密植为核心,辅以间苗补苗、中耕除草保墒、培土等一整套种植方案,对当地村民进行株距、行距、点播、精播培训,仅仅改变了当地粗放的耕作模式,亩产量就增加了两到三倍。

从广种薄收到精耕细作,一看就懂、一学就会的“小技术”让佩雅佩雅村农户获得丰收,这套密植方案也逐渐推广到更多村镇。截至2021年,该项目已在莫罗戈罗省10个村子推广示范。“最大的变化是,我们全家都能吃饱了!”穆达·门戈托是麦迪格瓦辛巴村的农民,3年前加入了种植示范户队伍,他兴奋地说:“我现在的收成是以前的4倍。中国专家还教我们如何进行品种改良,把富余的作物精加工后拿出去卖。我们的收入增加了好几倍,已经盖起了自己的房子!”

10年间,莫罗戈罗省农业厅高级官员埃文斯·甘比西见证了当地农民生活的显著改善。“现在,莫罗戈罗省上万人摆脱了贫困。”甘比西说,在新冠肺炎疫情仍在全球蔓延的背景下,中国农业技术为坦桑尼亚粮食安全作出积极贡献。“在坦桑尼亚发展的道路上,我们期待与中国朋友深化合作,创造更多惊喜。”

从“真知识”走向好实践

旱季的柬埔寨桔井省干燥炎热。万里晴空下,5架无人机一字排开,为一片绿油油的香蕉树幼苗喷洒防虫药。不远处的田埂上,一群年轻的柬埔寨学生正认真观摩学习。来自中国海南省的香蕉产业技术专家一边操控无人机,一边为学员演示、讲解香蕉园植保飞防技术。

热带农业是柬埔寨支柱产业之一,但当地缺乏规模化和标准化的种植生产技术和经验。2017年,中柬双方签署中国(海南)—柬埔寨热带农业技术合作协议,共同培养技术人才。

去年底,第五期中国—柬埔寨热带农业技术培训班和香蕉标准化生产技术培训班在线上开幕:屏幕这一头,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的专家们在海南授课;屏幕那一头,柬埔寨学员在柬埔寨皇家农业大学和桔井省农业基地分别开展理论学习和实训。

柬埔寨皇家农业大学农学专业大三学生莫妮干的笔记本上,密密麻麻地记录着香蕉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芒果高效栽培技术等内容。“4天的理论学习非常充实、干货满满。在后续的实训中,中国专家也向我们传授了不少操作要点和种植栽培注意事项,同学们学到了很多能少走弯路的知识。”莫妮干说:“实践出真知。”

“中国在热带农业领域有丰富的经验和成熟的技术,柬中在农业技术交流、人才培训领域有着广阔的合作空间。”柬埔寨皇家农业大学农学院院长吉洪说,已经连续举办了5期的培训班就是最好证明。目前已有300多名学员从培训班结业,为柬埔寨培育热带农业产业技术人才、加强双边农业合作提供了重要支持。

柬埔寨皇家农业大学组培苗中心技术总监丁春方说:“许多当地果园的技术人员在接受培训后,将所学技能用于实际种植和生产中,效果很好。他们纷纷表示,种植的香蕉果实更大、更饱满,病虫害问题也得到了很好控制。”

把“小作物”做出大文章

木薯是刚果(布)最重要的农作物之一,也是当地人餐桌上最主要的食材。这种小小的作物耐旱耐贫瘠,一年四季均可收获,供应链非常短,碳足迹也要少得多,在刚果(布)很受欢迎。

2011年,中国国家木薯产业技术体系种子资源收集与评价岗位科学家薛茂富和6名同事作为中方援非专家团队抵达刚果(布)贡贝。薛茂富回忆说,因为农业发展滞后,当地民众食物结构非常单一,餐餐吃的不是木薯饼就是木薯叶,而且还不能顿顿吃饱。看到这样的情景,中国专家们下定决心,一定得干出点成绩,帮助当地农民改善生活。

专家们了解到,当地农民的木薯种植技术不高。“当中国专家按照行距、株距的技术规范培训我们种木薯时,我们一时间有些难以接受。”刚果(布)高原省恩戈市木薯种植户安杰尔回忆道,中国专家自己先种一批选种后的木薯作示范。当木薯收获时,当地人看到木薯块根果实多、粗壮肥大,高兴极了。

就这样,示范农场建了起来,中国专家开设的中短期培训班也接连办了近20次。“我们曾对参加过第一期木薯培训班的学员进行过实地走访。结果显示,短短4年间,学员们农场的木薯产量提高了3倍以上。”刚果(布)农业技术示范中心刚方主任翁瓜拉说。

除了科学种植,中国专家还鼓励当地农民深挖木薯的价值潜力,比如将木薯加工成木薯粉、木薯片、炸薯条、煎饼等,既避免了浪费,又给木薯种植户增加了收入来源。

2019年,中国—世界粮食计划署全球南南合作计划正式启动,刚果(布)作为五个国别试点项目之一,以提高小农户木薯粉加工技术能力为目标,通过世界粮食计划署学校供餐计划及本地采购,帮助该项目支持的小农户开拓市场。据悉,该项目正在制作有关木薯加工和香蕉加工的在线课程,在疫情背景下,帮助更多刚果(布)农民掌握新技术。


反对 0
举报 0
收藏 0
打赏 0
评论 0
河北沧州市大力推进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发展壮大 农业产业化向“新”而行
  走进献县淮镇百兴庄村新升农业种植专业合作社的食用菌现代农业园区,一排排大棚内,众多菌棒整齐摆放在架子上,一个个饱满的香菇从菌棒上“撑”开来,甚是喜人。

0评论2024-09-05477

上半年西藏农业农村经济持续向好
记者从西藏自治区“喜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5周年”系列主题首场新闻发布会上了解到,上半年我区农业农村经济持续向好,农牧民收入持续增长,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6711元,同比增长8.4%,稳产保供能力稳步提升,防返贫底线守得更牢,乡村产业发展势头良好,科技改革增活力添动力,乡村建设治理稳步推进。

0评论2024-09-05444

增效、增收、增绿!咸阳农业绿色发展成效显著
  近年来,咸阳市深入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坚定不移实施“生态强市”战略,坚持以深化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持续推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增绿,农业绿色发展全面推进,科技支撑和政策保障更加有力,农村生产生活方式绿色转型得到明显进展、成效显著。

0评论2024-09-03470

黄锐:培育和发展农业新质生产力
发展新质生产力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和重要着力点。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对“健全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体制机制”提出明确要求,强调“健全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体制机制”。农业是基础性产业,农业现代化的关键在科技进步和创新。探索发展农业新质生产力,加强先进适用技术研发和成果转化推广,培养更多知农爱农新型人才,提升农业科技创新体系整体效能,对于加快建设农业强国、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具有重要意义。培育和发展农业新质生产力是一个系统工程,健全推动科技创

0评论2024-09-03462

政府开放月活动 上海市打造沉浸式农业科技科普新体验
近日,上海市农业科技服务中心组织举办以“种‘智慧之苗’,见‘科技力量’”为主题的2024年政府开放月暨上海市农业科技科普活动,一场别开生面的农业科普研学之旅在金山区枫泾镇九丰农场火热展开。

0评论2024-08-30442

高台:握农业“特色笔” 绘乡村“振兴图”
今年,高台县立足优势、用活政策、创新思路、大胆探索,加快推动现代农业高质量发展,着力打造以蔬菜、制种、草畜三大主导产业和辣椒、马铃薯、中药材等区域特色种植为重点的产业集群,努力形成“一镇一品”、多元化发展格局。建成连片千亩以上绿色供港蔬菜、辣椒标准化种植、番茄全程机械化生产、设施精品无籽西瓜等基地7个6.17万亩。全县农作物播种面积达62万亩,其中蔬菜19万亩,制种玉米10万亩,辣椒、番茄、马铃薯、中药材等特色产业12万亩。

0评论2024-08-30491

四川将培养一批从事乡村产业发展的农业实用人才,含网络主播
近日,四川省委农村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四川省委组织部联合印发《关于加强“一村六员一主播”农业实用人才队伍建设的意见(试行)》(下称《意见》),针对在农业新品种新技术推广落地、人才返乡创业致富增收、农机有效使用维护、农产品销售盈利等方面存在的实用人才短缺普遍性难题,着重培养一批从事乡村产业发展的农业实用人才,以有效解决农业领域人才短缺问题,并针对重点人才队伍研究制定体现四川特色的农业实用人才队伍工作机制,进一步推进乡村人才振兴。

0评论2024-08-28467

农业农村部:推动数字技术在地理标志农产品营销方面的应用
上证报中国证券网讯 据农业农村部8月28日消息,农业农村部表示,地理标志农产品是源于特定地域、具有独特品质特征和农耕文化底蕴,以地域命名的农产品。国家高度重视地理标志农产品发展,将其作为质量兴农、绿色兴农、品牌强农的重要举措持续推进,支持各地打造了一批“特而优”、“特而美”、“特而强”的地理标志农产品,在增加绿色优质农产品供给、推动乡村产业振兴、促进农民增收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0评论2024-08-284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