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一扫
总访问量:38317800
 

保险业全力服务春耕备耕 助力农业生产实现“开门稳”

   2024-03-20 金融时报-中国金融新闻网1760
核心提示:  今年《政府工作报告》明确将粮食产量1.3万亿斤以上作为发展主要预期目标之一。春播粮食产量占全年六成左右,抓好春耕是确保全年粮食和重要农产品稳产保供的关键。

  正是一年春光好,春回大地耕种忙。眼下,行走在田间地头,随处可见农民们抢农时、忙生产的身影。

  今年《政府工作报告》明确将粮食产量1.3万亿斤以上作为发展主要预期目标之一。春播粮食产量占全年六成左右,抓好春耕是确保全年粮食和重要农产品稳产保供的关键。

  据农业农村部消息,为支持各地积极应对相关农业灾害带来的影响、助力春耕备耕,中央财政下达农业生产防灾救灾资金8.3亿元,支持12省(区)加快做好农作物改种补种、农业及畜牧渔业设施灾损修复等相关防灾减灾救灾工作,为促进夏季粮油生产开好头、起好步提供有力支撑。

  在春耕备耕的关键时期,《金融时报》记者了解到,在多地监管部门及时且有针对性的政策引导下,各保险公司全力服务春耕备耕,推动农资农技下乡,以科技赋能防灾减损,助力实现农业生产“开门稳”。

  应赔尽赔为遇困农户解忧

  “油菜都长到齐腰高了,也开始开花了,现在枯死太可惜了!”成都郫都区三道堰镇邻城村李云珍从自家田里拔出一棵已经枯萎的油菜,看着粗壮的根部,李云珍满脸愁容。

  在接到报案后,人保财险成都郫都支公司农险部孙洪奎立即组织农险查勘小组对受损油菜开展查勘。工作人员通过现场查勘发现,李云珍等8户农户种植的油菜患上了“根瘤病”,这意味着,农户的辛苦劳作可能面临枯死、减产甚至绝收。

  “多亏买了保险,我的损失也有保险补偿了!”听了查勘人员讲解的农险政策和定损理赔流程后,李云珍悬着的心放了下来。

  农业生产面临着诸多风险,正是因为有了农业保险兜底,农民才更有底气。

  保障全年粮食生产的“第一仗”取得胜利,离不开政策的有力引导。2024年中央一号文件首次提出,推进农业保险精准投保理赔,做到应赔尽赔。近期,多地监管部门纷纷出台相关文件,引导保险业积极为春耕保驾护航。例如,在农险精准投保方面,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安徽监管局提到,为经营主体提供“完全成本保险+一揽子保险产品”服务,围绕农作物生长、农机具使用、用人用工等农业生产全流程,在自然灾害、病虫害等基础保险外,拓展雇主责任险、农业机具险,将保障范围由最初的“保生产”向“保全产业链”延伸。

  “推进精准承保理赔,直接关系到农业保险政策目标的实现。”在北京大学中国保险与社会保障研究中心专家委员会委员朱俊生看来,要推动农业保险经营模式创新,可以探索以指数保险实现传统农业保险产品迭代。

  朱俊生解释称,指数保险将损害程度指数化为特定区域农作物的平均产量或是气象数据指标,其赔偿基于预先设定的参数是否达到触发水平,而非实际损失。因此,通常不需要核保到户、验标到户、查勘定损到户,可有效降低农业保险在承保、定损以及赔付环节的成本,帮助实现精准投保理赔。

  我国是世界上最大的粮食生产国之一,水稻、玉米和小麦这三种作物占据了我国粮食总产量的大部分。冬春时节正是小麦生长的关键时期,如果遇上连续低温,很容易造成冻害,导致小麦减产。

  据记者了解,针对小麦生长过程中因天气原因导致的损失,已有保险公司创新推出商业性小麦节气气象指数保险。在小麦生长期内,因发生低温冻害、干旱及暴雨天气等自然灾害导致损失的,按照保险合同约定进行赔付。该险种是保险期间、保险责任以及保险金额与农作物种植节气高度结合的指数型保险,保障不同节气最易造成小麦损失的灾害类型,更加符合农业生产规律和成本投入实际。

  推动农资农技进乡村

  夯实粮食生产基础,农资、农技、农险“三件套”缺一不可。今年春耕备耕期间,保险公司工作人员深入一线,推进新技术、新模式落实落地,宣讲保险承保和理赔流程,打通农业保险服务的“最后一公里”。

  水稻是上海市主要粮食作物,针对春季水稻易出现的病虫害风险,平安产险上海分公司创新推出水稻绿色种植统防统治综合保险。在保险期间内,由于第三方组织实施标准化统防统治直接造成水稻的损失,且损失率达到合同约定值以上的,保险公司按照保险合同的约定负责赔偿。该项目可有效加强农户统防统治意识,并对第三方组织统防统治工作也起到一定程度的监督作用,提高专业化组织统防统治以及农户参与的积极性,提升防控技术覆盖率,降低病虫危害损失,助力全年粮食增产增收。

  鼠类破坏性大、分布广、繁殖快、生存能力强,喜欢啃食农作物,更会啃咬农田灌溉系统电线、管道等设施,严重影响农业生产。在广东台山,为保障春季农业生产工作顺利开展,做好春季农田鼠害防控工作,人保财险在今年1月份集中购置毒鼠药饵,向各镇(街)发放进行灭鼠,共计180.6吨,惠及耕地72万亩。

  在春耕备耕的重要时节,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广东监管局提出,联合地方政府实施“政府指导+保险保障+托管服务”模式,发挥农业保险综合金融服务属性,撬动专业的农技手段注入农业生产环节,提升生产能力,推动农业保险从“事后理赔”向“事前预防”转变,积极践行“防赔并举”“以防为先”的保险服务理念,充分保障农业生产安全。

  在全国范围内,多地保险公司邀请农技专家走村串寨,实地了解农户春耕备耕生产情况,了解农户急难愁盼问题,指导当地种植户开展科学田间水肥管理,并针对种植作物给出防灾减损建议。同时,险企还积极参与当地农业技术推广服务培训班,向各乡镇种粮大户宣导政策性粮油作物保险政策,并进行现场答疑解惑。

  以新质生产力赋能春耕

  当前,新项目、新设备、新技术正在给全国粮食生产带来巨大变化,以新质生产力为农业发展注入新活力。实际上,对于科技创新这一新质生产力的核心要素,保险业在农业防灾减损中已有所研究和应用。

  建设高标准农田助力春耕,是巩固和提升粮食生产能力、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重要举措。近年来,以卫星遥感为代表的新兴技术逐渐成为高标准农田的“千里眼”,不仅能为风险评估、灾损理赔工作提供快速、全域、客观和精准的事实依据,同时也能为防灾减灾提供数据支持。

  在我国冬小麦生产大省河南,8500万亩冬小麦已进入返青期。为不误农时抓好春耕备耕,今年开年以来,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河南监管局指导辖内农险承保机构积极开展灌溉作业、“一喷三防”、气象预警、长势遥感监测等系列服务,试点开展高标准农田综合保险,强化保险保障服务,护航春耕备耕生产。

  截至目前,河南全省农业保险承保夏粮作物6821.31万亩,为543.9万户次农户提供风险保障615.31亿元。

  近两年,风险减量成为财险业探索的热点领域。所谓风险减量,就是利用专业、先进的科技手段,提升预防风险的能力,保险机构通过主动开展相关风险管理从而降低事故发生概率。

  “探索‘保险+科技+风险管理’模式,有助于提升对农业巨灾损失的风险减量服务能力,构建灾前预防与灾后赔偿并重的风险管理新体系,以专业的风险管理为社会创造价值。”朱俊生对《金融时报》记者表示。

  在助力春耕生产防灾减损方面,除了财政资金的支持,风险减量管理也大有用武之地。据记者了解,保险公司普遍加大了科技赋能和防灾减损投入,依托“天、空、地”一体化信息平台和大数据系统,广泛运用无人机航拍、卫星遥感、AI点数、气象预警、气候干预等新技术,不断提高防灾减损的自动化、智能化、线上化水平,更好地发挥了保险的风险减量与灾后重建功能。


 
免责声明:
本网站部分内容来源于合作媒体、企业机构、网友提供和互联网的公开资料等,仅供参考。本网站对站内所有资讯的内容、观点保持中立,不对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如果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在收到通知后第一时间妥善处理该部分内容。
反对 0举报 0 收藏 0 打赏 0评论 0
 
更多>同类农商头条
推荐图文
推荐农商头条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