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一扫
总访问量:38298573
 

三个支点撬动农业农村现代化

   2024-03-18 半月谈网2440
核心提示:2024年中央一号文件部署了2024年“三农”领域重点工作,从多个方面对“三农”工作画出了明确的“路线图”,强调要提升乡村产业发展水平、提升乡村建设水平、提升乡村治理水平。乡村产业发展、乡村建设与乡村治理成为农业农村现代化的三个支点。

2024年中央一号文件部署了2024年“三农”领域重点工作,从多个方面对“三农”工作画出了明确的“路线图”,强调要提升乡村产业发展水平、提升乡村建设水平、提升乡村治理水平。乡村产业发展、乡村建设与乡村治理成为农业农村现代化的三个支点。

以“大农业观”提振乡村产业

产业兴旺是乡村振兴的关键。2024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加快构建粮经饲统筹、农林牧渔并举、产加销贯通、农文旅融合的现代乡村产业体系,把农业建成现代化大产业。

若按传统国民经济统计,农业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在2014年以后已降至10%以下,2022年降到7.3%。然而现代农业的范畴已经远远超出农产品生产,涵盖加工、制造、流通、服务等产业,这些相关产业的增加值已经超过第一产业。据统计,2022年全国农业及相关产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为16.24%,农业及相关产业增加值是农林牧渔业增加值的2.2倍。

要树立“大农业观”,现代农业不仅仅是种地养猪,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们对农产品加工、流通、服务以及乡村旅游等需求越来越多,要挖掘乡村多元价值,拓展农业多种功能,在夯实农产品生产和供给这个“本”的基础上,推动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

在产业发展过程中,要强化联农带农机制,促进农民持续增收。说一千道一万,农民增收是关键。当前,小农户依然是农业生产经营的主体,要大力发展农村“土特产”等富民产业,优化农村流通、冷链物流、电商等服务体系,让好的农产品产出来、销出去、卖上价。要加强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和服务主体对小农户的服务带动,把产业增值收益和就业岗位更多留在农村、留给农民,让农民共享发展成果。

因地制宜推进乡村建设

当前,村庄不断分化,国家《乡村振兴战略规划(2018—2022年)》中,将村庄分为集聚提升类、融入城镇类、特色保护类和搬迁撤并类。各地经济社会发展差异较大,村庄类型实际更多。在开展乡村建设中,要分类推进、因地制宜,防止一个模式建到底。要以“农村基本具备现代生活条件”为目标,提升乡村建设水平。

近年来,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和公共服务供给取得重要进展,但仍存在短板弱项,尤其是往村覆盖、向户延伸上还不足,城乡之间的差距还比较明显。例如,全国村内道路硬化率为62.79%,规模化供水工程覆盖农村人口的比例仅为56%,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管控)率只有40%,城乡之间在教育、医疗、养老等方面还有不小发展差距。

要推进农村基础设施补短板,从各地实际和解决农民群众急难愁盼出发,抓住普及普惠的事,统筹生产生活,合理安排优先序,干一件成一件。聚焦普惠性、基础性、兜底性民生建设,回应农民群众关切,提高农村教育、医疗卫生、农村养老等服务水平。

现代农业产业园内,菜农收获蒜苔 江文耀 摄


推动基本公共服务资源下沉,促进县域城乡融合发展。县城要发挥龙头作用,统筹县域基础设施规划建设管护,在有条件的地区推进城乡供水一体化、客运一体化,建设以城带乡的污水垃圾收集处理系统等。


要推进城乡学校共同体建设,加快紧密型县域医共体建设,健全县乡村衔接的三级养老服务网络,推动城乡公共文化体育服务体系一体建设,切实提高农村基础设施完备度、公共服务便利度、人居环境舒适度,让农民就地过上现代文明生活。


党建引领推动乡村善治


乡村治理是国家治理的基石,也是乡村振兴的重要内容。


要加强党建引领,建好建强农村基层党组织。火车跑得快,全靠车头带。2022年,全国村两委集中换届完成后,村两委干部进一步年轻化,学历水平和致富带富能力整体提高,对提升乡村治理水平发挥了重要作用。


要加强村干部队伍建设,健全选育管用机制,特别是要充实村级组织带头人后备力量,持续深入推动村级组织减负,让基层把更多精力放在联系群众、服务群众上。


农村现代化,不仅要求物质生活富裕,也要求精神生活富足。推进农村精神文明建设,一方面,要扎实推动农村移风易俗,发挥村民自治作用,强化村规民约的激励约束功能,遏制高价彩礼、大操大办等陈规陋习,为农民在婚丧嫁娶等方面提供更为方便的服务。另一方面,要繁荣乡村文化,丰富农民精神文化生活,要送文化,还要种文化,激发村民的主动性,让村民在文化活动中唱主角。


统筹发展、建设、治理互促共进


乡村产业发展、乡村建设和乡村治理并不孤立,而是相互联系、互为促进。


乡村产业发展提供物质基础和财力保障,乡村建设通过改善生产生活条件促进乡村产业发展和乡村治理,乡村治理贯穿在乡村产业发展和乡村建设中,提供组织保障和精神动力。

贵州省岑巩县客楼镇下寨村民居与荷塘 杨文斌 摄


要学习运用“千万工程”蕴含的发展理念、工作方法和推进机制,提升乡村产业发展、建设和治理水平。


坚持人民至上的发展理念,把增进广大农民群众的物质利益和民主权利作为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坚持乡村振兴为农民而兴,乡村建设为农民而建,让广大农民在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中有更多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坚持系统观念,用统筹的方法推进乡村发展、建设和治理。坚持前瞻性思考、全局性谋划、整体性推进,统筹推动农村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统筹推进新型城镇化和乡村全面振兴,统筹破解“两难”“多难”困境,解决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


坚持久久为功,一张蓝图绘到底。要发扬钉钉子精神,保持工作连续性和政策稳定性,一件事情接着一件事情办,一年接着一年干,持续发力,久久为功。同时,根据阶段性变化和问题,聚焦重点难点,推动乡村迭代升级,让乡村全面振兴不断取得实质性进展。(作者系农业农村部农村经济研究中心乡村治理与社会文化研究室主任、研究员)


 
免责声明:
本网站部分内容来源于合作媒体、企业机构、网友提供和互联网的公开资料等,仅供参考。本网站对站内所有资讯的内容、观点保持中立,不对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如果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在收到通知后第一时间妥善处理该部分内容。
反对 0举报 0 收藏 0 打赏 0评论 0
 
更多>同类农商头条
推荐图文
推荐农商头条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