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一扫
总访问量:75429062
 

“植物工厂”改变传统耕作方式 新型农业设施助农致富

   2022-08-30 央视网4460
核心提示:粮食生产越来越智慧,农业设施也向规模化、标准化、智能化加快发展。没有土壤、没有阳光,蔬菜却格外青翠,而且产量是露天种植的

粮食生产越来越智慧,农业设施也向规模化、标准化、智能化加快发展。没有土壤、没有阳光,蔬菜却格外青翠,而且产量是露天种植的几倍甚至几十倍。这种把植物生长装进工厂的模式到底长什么样儿,“植物工厂”里都种了些啥,它又是如何改变当地农民的耕作方式?


江苏南京浦口区桥林街道双庙村是长三角地区重要的蔬菜产地。眼前这个由排成行、列成队的钢架玻璃结构组成的高约8米的大家伙就是“植物工厂”,也是当地大力推广的新型农业设施。可别小瞧它,这个占地4488平方米的植物工厂,全年长周期的生产工作只需要5个人来完成。


村民邵先秀是种地老把式,但在这里却是新员工。邵先秀告诉记者,自己从小就和家人一起种菜,种出来的菜也是大小不一、良莠不齐,卖不上好价钱。但在这里,种植蔬菜不会受到外界自然条件影响。

这个让农民幸福感满满的种菜方式到底有什么奥秘呢?


总台记者 杨滢:我身后这个外观看起来很像集装箱的就是育苗室了。这里正在培育的是各种品种的番茄,一棵棵番茄苗整整齐齐地“住”在这样的“楼房”里,其实有点儿像我们常见的超市货架。每一层架子的顶部都安装了智能LED灯,它们发出的光线可以模拟出太阳光谱,满足植物对光照的需求,成为植物生长的“小太阳”。


植物生长离不开水肥。“植物工厂”里,采用的是水培方式,每一棵蔬菜都“住”在一小块吸满营养液的可降解岩棉里。大田种植2个月的生长周期,在这里仅需20多天,加上种植密度大等特点,同等面积的产量比大田种植提高了50多倍。


工作人员告诉记者,现在每年有120吨蔬菜运往周边各地。目前,我国已经成为世界设施农业第一大国,我国设施农业面积达4270多万亩,其中设施蔬菜占81%,在保障城乡广大居民“菜篮子”供应的同时,也成为农民致富和产业振兴的重要抓手。


 
免责声明:
本网站部分内容来源于合作媒体、企业机构、网友提供和互联网的公开资料等,仅供参考。本网站对站内所有资讯的内容、观点保持中立,不对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如果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在收到通知后第一时间妥善处理该部分内容。
反对 0举报 0 收藏 0 打赏 0评论 0
 
更多>同类农商头条
推荐图文
推荐农商头条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