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来,我市实施农业现代化三年行动,聚焦产业,促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壮大县域富民产业,全力推动高原特色现代农业高质量发展。
食用菌烘干分拣。刘成龙 摄
我市加快建设云南现代农业核心示范区,打造全国最大的粤港澳大湾区优质蔬菜供给中心、全国一流生猪养殖基地和肉制品加工中心、云南绿色食品加工交易中心,推进农业大市向农业强市转变。持续打造“绿色食品牌”,建设一批百亩为点、千亩成线、万亩连片的“绿色食品牌”产业基地。
我市拓展农业多种功能、挖掘乡村多元价值,重点发展农产品加工、乡村休闲旅游、农村电商等产业。全面打造高端食品基地,大力建设农产品加工园区,提高农产品就地转化率,加快发展农产品绿色烘干、包装等产地初加工,以农产品加工带动高端食品原料生产,拉动流通、消费等新业态发展。加快推动“互联网+”农产品出村进城工程,培育形成一批特色突出、影响力大的电商镇、村企业和电商领域“带头人”,促进农副产品直播带货健康发展,让农民更多分享全产业链增值收益。
我市大力发展县域经济,壮大县域富民产业,推进陆良、宣威“一县一业”省级示范县和富源、麒麟、罗平“一县一业”省级特色县(区)创建。加快农业产业强镇建设,重点建设一批产业基地,持续开展“一村一品”专业村建设,引导具备条件的乡镇发展建设专业中小微企业集聚区,推动重点村发展具有民族和地域特色的乡村手工业。大力培育家庭农场、农民专业合作社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深入实施农业生产“三品一标”提升行动,推广农产品溯源“孔雀码”。
我市推进农业农村绿色发展,重点抓好牛栏江等水系流域和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的绿色发展,做好畜禽养殖粪污综合治理,推进化肥农药减量化、残膜回收和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大力推行低碳、清洁、高效、节能的生产模式,推进马龙国家农业绿色发展先行区建设。深入推进河长制,持续打好河湖治理保护攻坚战,全面开展消除黑臭水体、劣Ⅴ类水体专项行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