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一扫
总访问量:76440351
 

发挥优势,保产保供,上海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齐心抗疫显担当

   2022-04-20 上海市农业科技服务中心4490
核心提示:本轮疫情,对农业人来说,是一个艰难的春天,既要保供市民餐桌不断粮,还要保障生产不误农时。在这危急时刻,上海现代农业产业技

本轮疫情,对农业人来说,是一个艰难的春天,既要保供市民餐桌不断粮,还要保障生产不误农时。在这危急时刻,上海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充分发挥各自行业优势,克服不利影响,为抗击疫情和农业正常生产尽心竭力,彰显责任、担当和奉献。

菜篮子、米袋子

一个都不能少

小小菜篮子里装着大民生。自本轮疫情暴发以来,农产品的供给是市民日夜的期盼,也成了农业人心上挥不去的焦急。



地产蔬菜存量如何?抢种补种工作怎么进行?为保障蔬菜抢种保供,绿叶蔬菜产业技术体系先摸清“家底”,再从生长速度和产量等维度,指导各生产基地茬口布局和应急生产技术。在此基础上,如何保证抢种工作的速度与质量?绿叶蔬菜产业技术体系与各区蔬菜技术推广部门保持密切联系,形成日报制度,实时掌握各区蔬菜生产面临的困难及采取的有效措施,为后续工作推进落实提供依据。航育基地试验站为蔬菜绿色防控提供技术指导,并千方百计开展蔬菜病虫害防治农药等生产资料急需补给;崇明试验站利用水稻田抢种绿叶菜;庄行试验站帮助奉贤区蔬菜生产基地协调蔬菜需求,切实解决菜农卖菜难问题;青浦试验站为部分合作社解决劳动力短缺问题,并要求合作社严格落实闭环管理措施……他们日夜奔赴,只为市民桌上一抹绿。

菜篮子提得稳,米袋子也要装得满。



为保障疫情期间上海大米市场的供应需求,水稻产业技术体系各示范点压实责任,全体员工战一线、忙生产,全力做好大米加工、储运、配送等环节的有效衔接。乐惠米业作为一家集采购、储存、加工、销售全经营链的大米产销企业,第一时间梳理能够驻厂的员工,驻厂员工封闭管控,科学排班,24小时全天候生产,全力做好保供稳价工作,尽心守护市民“米袋子”的安全。各试验站协助合作社加强沟通,发布信息供市民选购,主动对接各大电商平台、商超卖场,采用“点对点”的方式,安全快速配送到门店;主动与街道、社区联系,助力打通保供配送“最后一公里”“最后一百米”。



随着防控措施不断升级,作为可以工厂化周年生产的农产品,正是食用菌发挥稳定市场农产品供应需求作用之时。食用菌产业技术体系的各成员单位,在做好防疫工作的同时,积极克服疫情带来的生产、采收等环节人手短缺的困难局面,努力维持企业的正常生产。上海丰科工厂实行了全封闭生产的模式,每天可以提供20~30吨左右的产品。彭世菇业发挥自身物流配送的优势,为上海市区内缺乏生活物资的家庭以成本价配送蔬菜等生活物资,解决了部分市区居民缺粮缺菜的困境。



不误农时

保障生产

当前正值春季农业生产和科研工作紧要关头,多数合作社出现了人手短缺、生产物资紧缺的困难局面。各体系多措并举、开足马力,力争把疫情带来的不利影响减到最小。

花卉产业技术体系克服重重困难,尽力保障花农种子种苗。3月中旬以来,花卉生产、种苗运输与市场销售陷入前所未有的困境。上海种业集团、上海虹华园艺和上海源怡种苗等企业的高品质花卉种苗,受多省市物流系统严重瘫痪和生产工人大量减少的影响,原计划3月份出口的切花菊与菊花种苗受阻,康乃馨、海棠、矮牵牛等花坛花种子种苗难以运送至全国各地,预定的种苗生产物资无法如期到位。



一方面,体系积极向政府申请物资保障用车,同时积极寻找社会车辆和用工,确保种苗的顺利出口和运送,避免今年生产引起的大减产、大减收。同时与客户积极沟通种子种苗的调整策略,举办线上新优产品栽培和应用技术培训。上海源怡、上海虹华等企业虽遭受损失,但为了确保花农能尽量不误农时,发送种苗近2000万株,额外增加了运输、人工和物资等成本150%以上,充分展现了上海花卉企业的责任担当。

十字花科蔬菜作物大部分为自交不亲和,需要人工授粉。受疫情影响,劳动力大幅减少。为了做好种质资源的繁制种工作,绿叶蔬菜产业技术体系通过延长技术人员的工作时间,加班加点进行人工授粉,确保种质资源的纯化、保存,以及新组合的配制。体系首席专家疫情期间吃住在农科院庄行基地,并在农科院园艺所的支持下,协调组织了志愿者,开展隔离套袋、授粉及田间管理工作。

在千里之外的海南,水稻南繁工作也到了杂交育种、田间调查与制繁种去杂等工作的关键时期。杂交配组是水稻育种工作的关键环节,大量的杂交、回交和测交配组工作需要在短短的15天之内完成。任务十分艰巨,疫情封闭的特殊时期导致南繁工作人手短缺,水稻产业技术体系团队内部高效协同、合理分工、互帮互助,各项工作得以顺利进行。

与此同时,各专业组和试验站技术人员每天通过视频或电话形式,了解水稻生产情况。积极与各郊区开展技术需求对接,抓好冬季绿肥后期田间管理技术的指导和咨询,并督促各合作社及时开展绿肥耕翻及国庆稻种植等工作。在做好水稻生产品种和技术服务的同时尽早预案,保障年度粮食生产任务及全产业链发展。

三四月份是地产鲜食玉米的春播时期,鲜食玉米产业技术体系相关示范基地尽力抢种鲜食玉米,为后期的丰产丰收打好基础。与此同时,体系排除万难推进科研工作。封控前,积极落实试验品种和农资运送至各区示范基地,并将试验方案和要求落实到人,确保科研示范工作顺利开展。同时推广“沪红糯1号”“申科甜糯99”“申科甜811”等鲜食玉米新品种,目前已在长三角地区及全国适宜地区布置生产展示示范点30个,计划在全国20多个省、市推广种植新品种20多万亩次,凸显上海种业在全国的竞争优势。封控期间,体系团队成员通过电话和微信方式指导各区示范基地在有条件的情况下加紧做好播种、育苗和移栽工作,并对不同种植方式和当前存在的生产问题提出了指导意见,确保最大限度减少疫情对鲜食玉米生产的影响。

参与志愿服务

践行社会责任

西瓜甜瓜、绿叶蔬菜、花卉、肉鸽、食用菌、水稻、中华绒螯蟹、南美白对虾、鲜食玉米等产业技术体系成员单位在保障自身生产科研基本工作的同时,还积极参与所在村居委的核酸抗原检测、物资分发等志愿服务。

值得一提的是,绿叶蔬菜产业技术体系协助组织蔬菜团购,针对蔬菜等农副产品供应有困难小区居民,及时联系各方资源组织团购,保障市民的基本生活需要,并组织了部分志愿者帮助正义园艺场包装和配送蔬菜。花卉产业技术体系成员单位充分发挥花卉资源优势,开展疫情之下的芳香馈赠活动,如为闵行区浦锦街道200余名医护工作者做好后勤保障,提供就餐场地与解压空间。同时利用线上平台为上海市民提供优良花卉产品与居家园艺盆栽,补上错失的美好春日,利用植物的园艺美抚慰疫情之下大家的身心健康,凸显家庭园艺的康养与治愈作用。不少食用菌生产企业和合作社主动向防疫一线的单位和人员捐赠爱心物资,包括食用菌产品和防疫物资,切实践行了企业的社会责任,充分展现农业人的爱心和责任。


 
免责声明:
本网站部分内容来源于合作媒体、企业机构、网友提供和互联网的公开资料等,仅供参考。本网站对站内所有资讯的内容、观点保持中立,不对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如果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在收到通知后第一时间妥善处理该部分内容。
反对 0举报 0 收藏 0 打赏 0评论 0
 
更多>同类农商头条
推荐图文
推荐农商头条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