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一扫
总访问量:38393174
 

乡村振兴背景下农业政策性金融服务三农特色产业融合发展路径研究

   2021-12-14 视点观察2550
核心提示:课题组:郑立 桂舒婷 赖文生 陈政锜摘要:漳州是农业大市,近年来,漳州市立足县域资源禀赋,全力打造“一县一业、一村一品”,

课题组:郑立 桂舒婷 赖文生 陈政锜


摘要:漳州是农业大市,近年来,漳州市立足县域资源禀赋,全力打造“一县一业、一村一品”,围绕发展“三泡茶、四珍菌、五朵花、六条鱼、十大果”,重点扶持茶叶、蔬菜、水果、食用菌、水产、花卉、苗木等十一大特色优势产业。伴随着乡村振兴战略的推进,金融支持漳州乡村特色产业的力度不断加大,也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仍存在较多难点和问题亟待解决。本次调研着重分析漳州地区乡村特色产业融合发展现状、乡村特色产业融合发展的重要意义,剖析金融服务乡村特色产业融合发展存在的瓶颈和困难,提出农发行支持乡村特色产业融合发展、更好发挥农业政策性金融服务乡村振兴的建议和做法。


关键词: 特色产业 乡村振兴 金融支持 产业融合


党的十九大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明确了“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为新时代农村发展指出了新的目标、任务和路径,也为乡村产业融合发展、产业升级带来了良好的政策环境。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推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指导意见》、《关于支持返乡下乡人员创业创新促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意见》、《关于进一步促进农产品加工业发展的意见》,同时联合国家发展改革委等13个部门印发了《关于大力发展休闲农业的指导意见》,编制了《“十三五”全国农产品加工业与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规划》,四个《意见》和一个《规划》,构建了促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政策体系。同时2021年政府工作报告指出“在推进乡村振兴的新发展阶段,必须紧紧抓住产业兴旺这个关键基础,特别是一二三产业的深度融合,以乡村产业蓬勃发展带动乡村全面振兴”。乡村特色产业在助力打赢脱贫攻坚战发挥了巨大的引领作用,也必将成为促进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主力军。乡村特色产业融合发展,将进一步激活乡村振兴战略内生动力,是保持农村活力、促进农业发展、扩大农民增收的重要保障,是我国解决三农问题、促进农村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蓬勃发展的重要途径之一。


一、漳州地区乡村特色产业发展现状

漳州位于福建省最南部,境域临海多山,是福建重要的农业大市,著名的“鱼米花果之乡”、中国“田园都市,生态之城”。围绕福建省委、省政府《关于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做好“三农”工作的实施意见》及制定推动十大乡村特色产业高质量发展工作“968”工程及特色现代农业高质量发展“3212”工程等工作下,漳州农业全面发展,农村面貌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漳州农民生活得到质的飞跃,产业升级迎来了良好的政策环境。根据漳州统计局数据,2020年,漳州农林牧渔业总产值达919.75亿元,比上年增长3.3%;全市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1103元,增长6.1%,是“全国首批全市域建设的国家级现代农业示范区”“国家农业可持续发展试验示范区和农业绿色发展试点先行区”“全国重要农产品出口基地”“绿色食品生产基地”“中国食品名城”“世界食用菌罐头之都”“中国石斑鱼之都”等。


一是立足禀赋,品牌突显。立足县域资源禀赋,漳州市全力打造“一县一业、一村一品”,区域特色产业和文化优势定位精准,经济效益凸显。据统计,2020年重点发展的水果、水产、蔬菜、花卉等11大优势特色产业全产业链总产值超过3000亿元,其中水果、水产、花卉产量产值居全省第一,蔬菜、食用菌产量居全省第二。漳州市平和县“一粒蜜柚”全产业链产值已超百亿元,创下产值、出口等全国县级“五个第一”;东山县“一条鱼”加工出口产值达百亿元,居全国县级首位;环东山湾区域水产品加工业出口量约占全国1/7;龙海有近400家糕点、饼干生产企业,规模位居全国前列;全市610家规模食品工业企业产值近1800亿元,是漳州第一大工业产业,产业规模居全省第一。目前全市创建国家级农业标准化示范区18个、省级31个,拥有涉农驰名商标25个、福建名牌产品142个,通过认证的“三品一标”有效数580个,全市经检验检疫出口农产品货值约占全省50%,远销海外30多个国家和地区,食品出口量一直位居全国设区市前列,产品销往200个国家和地区,享有“世界厨房”美誉。


二是政策扶持,力度彰显。着眼于特色产业基础,漳州围绕区域优势农产业出台一系列政策鼓励产业融合发展,提出全面推进“一区多园”现代农业园区建设,加快推动“互联网+”智慧农业发展;实施乡村振兴“345示范工程”,着力开展特色现代农业“六百工程”,大力发展“两朵花、三泡茶、四珍菌、六条鱼、十大果”特色产业,进一步加大政府扶持补贴力度,相继出台下达农业可持续发展及现代农业产业专项资金、产业扶贫和乡村振兴示范项目专项资金、乡村振兴示范建设补助资金等多项扶持政策,提出了“高精尖缺”人才引育计划,落实各项人才奖励和企业补贴政策,出台了《漳州市现代农业发展三年行动方案(2020-2022年)》,计划2020-2022年全市实施重点建设项目342个,总投资超306亿元,着力构建现代农业绿色发展新格局。全市现有国家重点龙头企业10家、省级重点龙头企业182家、市级334家,天福、绿宝、海魁、傲农、万辰等企业在境内外成功上市,紫山、同发、绿宝等龙头企业被评为“全国罐头十强企业”,全市依法登记的农民合作社5679家、家庭农场10232家。同时积极引导与高等院校科研机构建立产学研对接,开展“科技特派员百企千村工程”和“双百工程”,现有16个省级院士专家工作站、15个省(企业)工程技术研究中心,5个博士后工作站、博士100多人,积极引导农业经营主体拓宽农产品网络零售渠道,全市现有6个国家级农村电子商务示范县、4个省级农村电子商务示范县、6个农村淘宝试点县。2020年,全市农产品年网销额达45亿元,同比增长40%;发出农产品快件超过6000万件,同比增长80%。


三是借力区位,效应凸显。漳州市位于福建省最南端,属南亚热带海洋季风气候,北有高山阻挡寒流侵袭,南有海洋调节,四季气候温暖,光照充分,雨量充沛,被誉为“天然温室”;同时拥有福建第一大平原--漳州平原,地势平坦,有利于大面积种植,耕作历史悠久,土地肥沃,耕性良好,物产丰富,河网密布,境内水系发达,全市流域面积在100平方公里以上的河流有11条,九龙江作为福建第二大河,水量丰富,年径流量稳定,灌溉方便,闽南渔场广阔,发展农业自然条件得天独厚,加上漳州辖区内有324、319二条国道、厦漳、漳诏、漳龙三条高速公路及鹰厦铁路和厦深、龙厦二条高速铁路穿境而过,漳州港可直通东南亚国家,形成铁路、公路、水路立体交通网络;同时漳州作为与台湾隔海相望的城市,与台湾地缘相近、血缘相亲,两地生态环境、气候地貌、农业产业高度相似,漳州充分发挥对台人缘、地缘和产业优势,设置台商投资区,积极创办台资农业项目,构筑夯实农业招商引资、商展贸易平台,不断拓宽台商投资漳州农业的发展空间,并从台湾引入高附加值的农业优良品种和具有世界领先水平的生产实用技术、加工工艺和设备等,极大地推动了全市现代农业发展,近年来,漳州累计引进台湾农业良种1900多种,其中大面积推广的有100多种,推广面积100多万亩;引进台湾各种先进农业加工设备9000多台(套)、农业种养加工技术900多项。目前全市累计批办台资农业项目超过1200个,合理利用台资超过20亿美元,建成两岸青年创业基地,吸引和接收46个两岸青年创业团队,漳州台商投资区被福建省台港澳办授予“福建省级台湾青年就业创业基地和实习实训基地”和全国首个“台湾青年创业税收基地”,漳州成为台商投资农业的密集区。


二、金融支持乡村特色产业融合发展瓶颈及困难

产业的融合发展离不开金融的支持,农村乡村特色产业融合发展更需要金融的支持。漳州市2020年出台有关方案,在全市开展金融服务乡村振兴提升行动,精准支持水果、蔬菜、茶叶、乡村旅游、乡村物流业等11个漳州乡村特色产业。2021年人民银行、农业农村部、乡村振兴局等六部委联合出台《关于金融支持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 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意见》,强调切实做好“十四五”时期农村金融服务工作,支持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持续提升金融服务乡村振兴能力和水平,并明确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过程中金融服务乡村振兴的目标。由此,金融支持乡村特色产业融合发展也上升到前所未有的新高度,截至2021年5月,全市涉农贷款余额1588亿元,同比增长19.1%,增幅全省排名第一。然而,金融机构在服务乡村振兴、支持乡村特色产业融合发展中仍然面临一些困境。


(一)三农产业弱质性制约信贷资金投入


漳州是农业大市,作为国民经济基础产业的三农产业其本身的弱质性,造成信贷金融在推动漳州乡村涉农产业融合、实现持续稳健经营和高质量发展上面临较大的阻力。一方面,三农产品供求受自然灾害、种植结构等众多因素影响,加上新冠肺炎疫情直接冲击供销市场和外贸市场,与其他产业相比,三农产业经营面临更大的市场风险,并且三农产业其前期投资成本高、周期长、见效慢,价格调节滞后,市场价格的波动导致投资收益不稳定;其次位于亚热带沿海地区的漳州,降雨的年际、季节变化较大,地理分布也不均匀,山区多,沿海少,且旱涝灾害交替出现,夏季台风活动频繁,往往带来洪涝灾害与风暴潮,基础设施建设相对薄弱造成灾害抵御能力不足,农业产业受台风、风暴潮、赤潮等灾害影响较大。据统计,全年约有3-6个台风直接或间接影响漳州地区,2020年,仅台风“米克拉”,造成漳州农作物受灾面积超过八千公顷,农业直接损失超过2亿元。三农行业本身的弱质性和脆弱性导致金融信贷投入风险较大,这从根本上制约乡村特产业融合发展的信贷资金投入。


(二)固有涉农信贷产品未满足市场需求


随着国家乡村振兴战略规划推进,支农政策的不断强化,农村金融机构不断加大对三农产业的支持力度,涉农贷款呈增长态势。但目前部分金融机构推出多种涉农贷款,多以短期小额信贷为主,中长期大额贷款较少且门槛要求相对较高,对于增信条件的要求也更为苛刻,更多面临好企业不缺钱、成长型企业无法贷的情况。例如农业银行,利用营销产业大类“惠农e贷”推出水仙花贷、兰花贷等47个“惠农e贷”系列产品,漳州农信系统推广福建农信系统全省统一推出的“五福”(福农、福林、福海、福商、福工)等系列产品,虽覆盖漳州地区各县区的特色农业产业,但贷款额度普遍偏低,期限偏短。随着农村产业融合的发展,现代化农业产业的经营规模在不断扩大、产业链和供应链不断延伸,对贷款需求的量也越来越大,对贷款的期限要求越来越长,信贷资金需求逐渐显现大额化、长期化的特点,而部分品种单一、贷款条件苛刻的“小额、短期、分散”季节性涉农贷款难以充分满足乡村特色农业产业融合发展的需求。


(三)乡镇企业组织架构未形成完善体系


从单个主体经营上,漳州市辖域内三农企业数量较多,众多生产者以农户个体生产和家庭农场为主,普遍存在公司组织架构不完善、财务核算不规范等问题,中小企业本身存在的经营规模相对较小、业务涉及面较窄等自身弱点,决定了其本身相对较容易产生资金问题,抗风险能力弱。从整体融合发展上,目前漳州乡村地区三农产业融合度不高,产业结构不合理,加工增值的水平相对较低,产品延展性较单一,三大产业之间利益连结机制不够完善。例如食用菌作为南靖县特色农产业,其加工方面,虽然部分乡村产生产业集聚效应,但是南靖县食用菌整体企业机械化程度相对较低,产品主要以鲜销和简单干制产品的形式出售,高附加值、深加工产品如食用菌功能保健食品、调味品、休闲食品等食用菌衍生产品太少,食用菌衍生的文化旅游等产业缺乏,产业链条有待进一步完善,产品科技含量和附加值不高,降低了市场竞争能力。


(四)乡村地区金融服务未达到预期效果


一方面乡村三农企业普遍存在抵押担保难,缺乏风险保障机制,企业在寻求当地金融机构信贷支持过程中会出现缺乏有效担保的问题。部分小型加工企业难以提供足额的资产抵押或相当实力的担保,虽然漳州在金融市场上有漳州瑞信公司、漳州融资担保公司等担保中介机构,但需要提供反担保,加上费率等,增加融资成本,同时缺乏信贷损失补偿机制,信贷担保体系不健全,提供信贷支持资金额度也存在很大局限,农业保险发展相对滞后,使得企业在信贷融资上受到一定的限制。另一方面漳州当地各金融机构营业网点主要设置在城区,在部分边远乡村基本无网点,服务能力偏弱,金融服务覆盖不均衡,金融服务精准化精细化程度仍不高,其主要表现在农村金融产品不够“接地气”、农村金融服务“科技化”水平不高、金融机构“脱农化”现象明显,大多数农村金融机构创新动力和能力不足,没有开展贷款创新产品的尝试。虽然有“特色贷”产品,但特色贷款规模尚未形成,乡村特色产业融合方面的信贷产品迟迟未见推出。


三、漳州地区乡村特色产业融合发展路径及对策

长期以来,漳州农发行在服务乡村振兴、支持乡村建设发展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在各级政府的政策指引下政策性银行积极服务于乡村经济发展,深耕“三农”领域,助力推进农业产业现代化,服务乡村特色产业融合发展。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党中央从党和国家事业全局出发、着眼于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重大决策,为新时代“三农”工作指明了方向,农业政策性金融也被赋予了新的历史使命。


(一)当先导,凝聚服务产业融合发展行业合力


聚焦政策性银行与其他金融机构的融合发展,努力发挥政策性银行在服务漳州农业农村现代化发展中的主导和引领作用。一是坚持以服务国家战略为重点,按照乡村振兴战略部署要求和“条件特惠,保本不盈利”的原则,突出农发行在利率、期限等方面的优势,为三农产业提供信贷支持,弥补了商业性金融在农村金融市场中缺位,完善乡村金融市场建设,增强乡村地区的内生动力和发展活力。二是树立先锋主导模范作用,引导商业金融和其他社会资本支持乡村地区基础设施建设与乡村产业发展,共同成立政策性乡村特色产业融合发展基金,如广西马山县实施财政落实特色产业创业担保贷款担保基金;江西省铅山县设立财政扶贫贷款担保基金,担保基金存放主办银行,主办行按1:8比例放大进行信贷投放等,以此方式能够吸引更多的信贷资金涌入到特色农业产业发展中,有效促进了特色农业发展。三是发挥对台地缘优势,积极使用政策性资金引导和支持台商企业落地漳州,引进推广台湾农业良种、种养加工先进技术、管理经验等,促进漳州农产品的更新换代,推动农业内部结构的调整,提升漳州市的现代农业生产科技水平。


(二)明重点,深挖产业融合发展产业潜力


聚焦政策性金融促进产业链延伸拓展的融合发展,全力支持打造漳州乡村特色农业产业链和价值链,推动地方特色农业产业融合发展。一是支持产业链纵向拓展,支持农业种养加、产供销、贸工农一体化经营,提升农产品的附加价值,以带动农业工业化及企业化,并将农业生产由初级产业,提升至二级、三级产业,从发展食品加工、营销及拓展外销等方面获得更多利润,确保产销收益,对实力较强的企业开展种、养、加、销多品种多模式全产业链支持及三产融合贷款,助力推进乡村特色农产业现代化高质量发展,服务第一产业与二三产业融合发展。二是支持产业链向横向拓展,全力支持乡村基础设施建设,信贷资金延伸支持特色农产业下游产业,结合当地政府整体规划,支持培育农业新业态,如休闲农业、观光农业、体验农业、会展农业、设施农业、创意农业等产业与基础农业协同发展,支持田园综合体、产业园、科技园、旅游观光园建设,围绕以农村土地流转、规模经营和碳汇交易等,探索“土地+”“碳汇+”模式,服务农业多功能拓展,促进农业产业链条延伸和效益叠加,提升农业综合效益竞争力。三是支持产业链科技和创新。支持产业建立农业信息体系建设,建立产销经营管理系统及农业产销信息服务网,办理相关教育培训平台,加强促进动植物防疫检疫科技支撑,提高产业策略竞争力和产业科技含量与创新,整合丰富的农业资讯,精确掌握国内外信息,提升农民及农业推广人员应用信息科技的能力。


(三)走前列,激发服务产业融合发展金融活力


聚焦政策性金融充分发挥示范和带动效应,为金融服务产业融合先行先试,树立典型,创新模式,激发服务漳州乡村特色产业融合发展的金融活力。一是进一步探索增信措施。针对农业产业小规模经营、家庭农场经营、“公司+农户”“公司+协会+农户”等发展模式,适当探索订单融资、供应链金融、产业链融资、产业化联合体等新型融资模式。例如借鉴贵州省仁怀市探索形成的“品牌+订单收购+财政扶持+定向销售”模式;河北省扶贫开发小组探索采取市场化运作,以财政资金撬动银行授信,以银行贷款助推农民脱贫致富,以信用保险有效控制风险的运行模式建立起来的政府、银行、企业、农户、保险五位一体的“政银企户保”合作贷款模式。二是发挥进一步创新金融产品。深入借鉴农发行现有的涉农(扶贫)资金统筹整合、产业引导基金、风险补偿基金、信用保证基金等成熟模式经验,有针对性的支持乡村特色产业链上下游的信贷需求,根据实际设置信贷产品贷款的额度、期限等,探索新支持模式,在控制风险的同时,优化信贷模式和流程,针对一定额度、特定客户建立高效、便捷的信贷管理制度以适应乡村特色农业产业的特点。三是进一步完善补偿机制,因为农业产业自身的弱质性,决定了农业产业成本高、风险高,这也是乡村产业企业融资难的一个重要原因。加快完善农业保险的稳定发展,通过构建保险体系,来降低农业风险带来的经济损失,提升金融组织控险水平。


(四)提质效,提升服务产业融合发展综合实力


聚焦政策性金融在产业融合发展的服务水平,通过提升自身的硬实力和软实力和信贷质量,助推漳州乡村特色产业融合发展。一是提升办贷效率。在保障贷款资金安全地前提下应适当简化审批环节,加快贷款发放速度,并对优质客户进一步简化审批手续以降低放贷成本,对发展良好的优质龙头企业,可考虑适当下放贷款审批权,以提高对企业服务的效率,同时配合漳州市十四五规划相关政策大胆创新办贷方式,强化科技支撑,适时推行线上办贷,成立线上服务管理中心,实现特色产业优质企业在线授信申请、审批、放款等,结合现代科技手段为企业提供普惠、高效的线上融资支持;适当放宽中期流动资金循环贷款办贷条件和针对特色农业产业企业的无还本续贷政策,满足当地不同企业的融资需求。二是加强队伍建设。进一步整合信贷队伍人才,成立专门的金融营销服务小组,为当地乡村产业发展提供优质信贷服务,强化偏远地区客户上门服务意识,在信贷支持的过程中根据“一企一策”的原则,提供定制化的信贷服务,加强信贷人员专业素质培养和营销能力提升,全力打造一支业务能力强、服务水平高的专业化、职业化信贷人才队伍,委派专人对目标企业开展跟踪服务,落实相关责任。三是强化风险防控。围绕信贷资产安全和风险防范措施,进一步抓好信贷资产精细化管理工作,明确员工岗位职责,落实尽职免责制度,提升金融组织控险水平,稳中求进,积极开拓,注重质量,走稳健的经营发展之路,力争信贷资产达到高效低险,筑牢金融风险防火墙。


参考文献:


[1] 杨少芬,梁雪芳,梁晖晴.福建省特色产业发展与金融支持研究[J]. 福建金融. 2009.03.


[2] 郭瑜.漳州农业竞争力分析与对策研究[D].泉州:华侨大学.2010.


[3] 方梅玉.加快漳州花卉、苗木产业发展的对策研究[J]. 福建热线科技. 2015.02.


[4] 保小平.特色产业推进乡村振兴的金融支持研究[J]. 时代经济. 2015.10.


[5] 张荣贤.金融助力平和蜜柚产业转型的实践与思考[J]. 金融实务, 2016.12.


[6] 张宏伟, 仝红亮.乡村振兴战略下农业产业链金融发展存在的问题及优化路径[J]. 西南金融. 2021.06.


[7] 益 虎.商业银行支持乡村产业振兴路径研究——基于农业“新六产”的探索实践[J]. 农村金融研究. 2021.07.


[8] 刘 磊.农村金融创新服务县域特色产业发展的启示[J]. 区域金融研究. 2021.07.


[9] 吴晓曦.数字经济与乡村产业融合发展研究[J]. 西南金融. 2021.09.


[10]李昕霖, 卢铭, 林岚剑.古田县食用菌产业一二三产融合发展模式探讨[J]. 福建热线科技. 2021.09.



 
免责声明:
本网站部分内容来源于合作媒体、企业机构、网友提供和互联网的公开资料等,仅供参考。本网站对站内所有资讯的内容、观点保持中立,不对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如果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在收到通知后第一时间妥善处理该部分内容。
反对 0举报 0 收藏 0 打赏 0评论 0
 
更多>同类农商头条
推荐图文
推荐农商头条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