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好友 农商头条首页 频道列表

运用新技术模式破解难题——天津生态田园建设为农业减碳添绿

2024-05-15 11:525590

  近日,记者在天津市北辰区青光镇青光村的农田里看到,小麦和苜蓿绿油油的,道边淡紫色的二月兰和黄色的蒲公英争奇斗艳,金黄色油菜花竞相开放,一派春意盎然的田园风光。

  在农业农村部环境保护科研监测所(以下简称环保所)、北辰区农业农村委领导和专家的指导下,青光村以田园建设打造乡村振兴新支点,因地制宜将本土优势最大化,采用农田生物多样性保护与生态田园系统构建技术,复原农田生物多样性,发挥农业多功能性,使农田生态系统更加健康、稳定和可持续。

  目前,依托青光村生态田园建设的技术研究与应用示范,天津市农业农村委制定并印发了《关于推进天津市生态田园建设的指导意见》,计划用5年时间,以绿色低碳发展为导向,建设100个市级生态田园。

  强化农田生物多样性保护

  2021年以前,青光村传统农业生产以小麦玉米轮作种植方式为主,具有华北集约化农田的典型特征——生物多样性下降、病虫害频发、农田生态功能退化等。

  如何破解集约化农田的弊端?联合国粮农组织认为,重构健康的农田生态系统,保护农业生物多样性,提升农田生态系统服务功能,是集约化农田实现可持续发展最有前途的解决方案之一。

  近十年来,环保所农业生物多样性与生态农业团队致力于农田生物多样性保护及生态功能强化技术的研究,研发了“43—543”生态强化技术模式。

  “该技术模式依据‘良生、良田、良法、良制’4项理论,运用生态系统的方法,进行农田生态系统整体设计和重构,在‘田内、田边、田外’3个尺度创新集成农田生物多样性保护、作物多样性轮间作、病虫害绿色综合防控、化肥农药减施增效、立体种养等关键技术。该模式具体包括‘田内’多样化种植等5项技术,‘田边’乔灌草立体生态网构建等4项技术,以及‘田外’林草湿复合系统构建等3项技术。”环保所研究员杨殿林介绍。

  在田内外配置不同功能植物,形成景观条带和斑块,可为鸟类、传粉者、害虫天敌等提供适宜的栖息地和觅食场所。

  在农田边界建设的生态沟渠、植被缓冲带等乔灌草立体生态网,构成了多层级多植被覆盖的生态廊道系统。

  “生态廊道的数量、构成、宽度、质量及连通性,决定了集约化农田景观中自然、半自然生境斑块之间物质与能量流的运送效率。”环保所副研究员王慧介绍,“规划有效的生态廊道,除提供物种迁移时所需的安全庇护空间与食物的来源外,更重要的是增加了生物族群间的基因交流,避免区域性的生物多样性减少,预防更大规模的生物灭绝发生。”

  环保所通过在青光村推广“43—543”生态强化技术模式,破解了集约化农田长期大面积单一化种植引发的生物多样性破坏、生产力下降等农田生态系统综合服务功能障碍。

  引领农业绿色低碳转型

  生态田园是农田生物多样性保育的重要载体。基于生态系统管理方法,依托“43—543”生态强化技术,环保所在青光村建立了生态田园示范区。

  “加强集约化农田生物多样性保护,利用生态强化技术,加快生态田园示范区建设是推动农业绿色可持续和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抓手。生态田园建设将成为新时代引领农业绿色低碳转型的重要途径。”环保所副研究员张艳军说。

  青光村建立了多样化轮间作种植体系及立体种养体系,丰富农田生物多样性。为了提高土壤质量,实现系统增值,青光村利用种植和养殖不同营养级生物的有机耦合,消纳绿肥、秸秆和畜禽粪便等有机废弃物。

  村中还充分利用蜜源植物、害虫驱避植物、水体净化植物、护坡植物以及经济价值植物的有机组合,为授粉昆虫提供花蜜和花粉,为鸟类、小型动物提供栖息地、越冬场所等,有效保育了农田生物多样性,控制农田有害生物,恢复沟渠水体净化和生态调节功能。

  如今,生态田园建设已成为青光镇实现乡村振兴的重要抓手,对培育农业农村发展新动能、加快城乡融合发展、推动农业绿色转型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除此之外,环保所还在山东、湖北、陕西等地建立了不同规模的生态田园示范区,为集约化生态农业发展提供了示范样板。

  环保所所长熊明民表示,农业生物多样性保护与生态田园建设是引领农业绿色低碳转型的具体实践,要让生态田园建设更好地在乡村振兴和农业绿色发展中发挥引领和示范作用。

  助力可持续运行和科学管理

  农田生物多样性监测是农业生物多样性保护和利用的前提,更是生态田园可持续运行和科学管理的基础和保障。环保所专家在“43—543”生态强化技术模式的基础上,对集约化农田生物多样性现状及动态变化进行持续的跟踪监测。

  “农田作物/植物、鸟类、昆虫以及土壤微生物是农田生物多样性的重要组成部分,对维持农田生态系统稳定性具有重要意义。”王慧介绍,“我们根据生境类型,在生态田园示范区的大田作物种植区、果园、林地等设置监测点,监测农田生物的组成、分布及动态变化,为系统评估农田生态系统功能提供基础数据。”

  杨殿林认为,目前研究团队还需要充分吸收国内外成熟经验,研究制定行动计划,加快推进农田生物多样性监测与关键技术研发。同时,在不同区域建设生物多样性与生态农业野外科学试验站,并针对农田生物多样性现状及动态变化趋势进行长期监测,把集约化农田生物多样性保护、生态田园建设阶段性成果吸纳到高标准农田建设实践中。

  一花独放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推动生态农场社区化,推进生物多样性农业产业化,已成为国际社会推进可持续集约化农业,促进农业绿色转型的普遍共识。

  今年,天津将组建生态田园建设综合协调组和专家委员会,进一步丰富完善生态田园构建、评价与管理技术标准,结合国家级生态农场评价工作,遴选出第一批市级生态田园建设示范典型。

  熊明民表示,下一步,环保所科研团队要在总结东北、黄淮海和长江中下游等生态田园模式创建经验的基础上,创新集成不同区域集约化生态田园系统构建技术体系与模式,制定区域生态田园负面清单和技术规范。



反对 0
举报 0
收藏 0
打赏 0
评论 0
跨越山海,江苏农业援非硕果累累
农业是大部分非洲国家的支柱产业。近年来,江苏与非洲国家间的农业合作蓬勃开展,一批批农业专家带着真情,带着品种和技术,跨越山海,让一个个农业项目落地开花结果,丰富了非洲人民的“粮袋子”,助力非洲农业现代化稳步推进。

0评论2024-09-05584

发展绿色农业保险 共筑粮食安全新未来
第十二届国际农业保险大会在南昌召开。省委常委、常务副省长任珠峰出席并致辞。

0评论2024-09-05544

洋洋大观|“非”常精彩·在长沙感受中非农业合作新热度
近年来,随着中非农业合作蓬勃开展,肯尼亚小鱼干、南非苹果、埃塞俄比亚咖啡豆等越来越多非洲产品在湖南走红,中非农业合作也从最初的农产品进口扩展到助力非洲农业产业链发展和产品附加值提升,帮助非洲实现收入收成双丰收。

0评论2024-09-03520

无棣:休闲农业助力乡村振兴
无棣县水湾镇鞠家村的圣果缘采摘园迎来采摘季,吸引了不少市民前来打卡,享受亲近大自然的乐趣。圣果缘采摘园始建于2017年,现有绿色果品博瑞拉克无花果、玫瑰香、巨峰葡萄、二代短枝冬枣、蜜桃等优质瓜果品种,成为亲子采摘、朋友聚会游玩、亲近大自然的理想场所,也吸引了不少本地及外地游客前来观光采摘游玩。

0评论2024-09-03489

农业农村部:全力提升高标准农田建设质量
从农业农村部获悉,全国农田建设现场会28日在内蒙古自治区巴彦淖尔市召开。会议强调,要坚决扛起抓好高标准农田建设的政治责任,认真开展高标准农田建设工程质量“回头看”和专项整治行动,全力提升工程质量,守护好、建设好耕地这个命根子,为确保国家粮食安全和农业强国建设打牢基础。

0评论2024-08-30516

内蒙古:联合农牧部门召开保秋粮丰收农业气象保障服务推进会
内蒙古自治区气象局联合自治区农牧厅组织召开保秋粮丰收农业气象保障服务推进会。

0评论2024-08-30487

农业农村部:坚持把支持奶牛肉牛生产作为推进金融支农重要抓手
农业农村部召开加大信贷保险支持奶牛肉牛生产座谈会,农业发展银行、工商银行、农业银行、中国银行、建设银行、邮储银行、人保财险、国寿财险、中华财险等9家金融机构相关部门负责同志和农业农村部有关司局单位负责同志参加会议。

0评论2024-08-28521

扎兰屯市打造国家级现代农业产业园 引领未来农业发展潮流
为推进农业现代化,扎兰屯市政府宣布将创建国家级现代农业产业园。该园区将以创新、生态、智能、高效、服务为核心理念,打造一个集农业生产、科技研发、产品加工、物流配送、商务服务等多功能于一体的现代化农业产业园区,推动农业现代化和经济发展。

0评论2024-08-28453

中尼南方农业科技园在尼泊尔启动
中国南亚国家减贫与发展合作中心尼泊尔南方农业科技园27日在尼泊尔中南部城市珀勒德布尔启动,该项目旨在帮助尼泊尔提高粮食产量。

0评论2024-08-28440

揭阳市充分挖掘和释放科技创新潜力 培育发展农业新质生产力
揭阳市科技赋农助力“百千万工程”推进会暨农业科技成果展在普宁市南溪镇举行,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落实省委“1310”具体部署和揭阳市委、市政府工作要求,充分挖掘和释放科技创新潜力,培育发展农业新质生产力,推动“百千万工程”深入实施,进一步加快农业科技在揭阳创新突破,以科技成果转化塑造农业农村高质量发展新优势。揭阳市委副书记、市长支光南出席会议并讲话。普宁市委副书记、市长林建文,副市长王粉娟等参加活动。

0评论2024-08-265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