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好友 农商头条首页 频道列表

发挥福建农业文化遗产的美育功能

2024-04-30 12:025180

在以农立国、农为邦本的悠久中华文明赓续传承中,农耕文化始终如甘泉般浸润涵养了一代代中华儿女,形成了品类丰富、多姿多彩的农业文化遗产。这些遗产不仅蕴含着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内涵、农耕智慧,更承载着丰富的审美价值。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保护农业文化遗产是人类共同的责任。近年来,福建始终坚持在发掘中保护、在利用中传承,不断推进农业文化遗产的发掘、保护、传承以及利用等工作。深入挖掘福建农业文化遗产宝库,不仅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和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更能发挥其美育功能,对构筑当代人的精神家园、增强文化自信具有重要意义。

福建农业文化遗产蕴含着深邃的美育宝藏。

福建“八山一水一分田”,素有“山海画廊、人间福地”美誉,因其独特地质地貌,孕育出丰富而独特的农业文化遗产。从2012年开始,我省已组织开展7批次福建农业文化遗产申报中国重要农业文化遗产,目前已获认定中国重要农业文化遗产7个,其中福州茉莉花与茶文化系统、尤溪联合梯田、安溪铁观音茶文化系统分别被联合国粮农组织正式认定为“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这些农业文化遗产凝结着历代福建劳动人民的智慧与心血,蕴含着丰富的历史之美、人文之美和艺术之美,成为提升公众美育意识和美育素养,塑造人格魅力,涵养美育情怀的重要源泉。

源远流长、传承有序的历史之美。福建农业文化遗产作为福建历史演进的珍贵见证,深刻反映了八闽大地自原始社会到现代农业转型的历史轨迹。历经漫长岁月的生产与生活实践积淀,福建先民创造了丰富的农业文化,留下了以农业遗址、农业工程、农业景观等一批最为典型的农业文化遗产,如诞生于旧石器时代的三明万寿岩遗址、始建于隋皇泰元年的宁德黄鞠灌溉工程等。这些农业文化遗产超越了单纯的历史遗物范畴,成为我们窥探历史、鉴古知今的窗口。

天人合一、海纳百川的人文之美。福建农业文化遗产既具有中华农耕文明中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普遍性,又有着闽人海纳百川的人文特性。如泉州杨阿苗民居、霞浦崇儒畲族乡上水村等建筑和聚落,不仅美在风景,更美在它背后所蕴含的丰富地域文化传承与地域特色。这些地域文化之美彰显了福建农业文化遗产的多样性,使得八闽大地各个地区都有独特的文化魅力。

大巧若拙、道法自然的艺术之美。福建农业文化遗产遵循着中国传统诗意美学和哲理,不拘一格,师法天地,将文明与自然、人文景观相结合。如福州脱胎漆器髹饰技艺、漳州水仙花雕刻技艺、南安蔡氏古民居等。同时,福建农业文化遗产也丰富了闽派艺术家艺术创作的主题和形式,如范迪安的油画作品《闽西早春》、蔡国强的烟火艺术《九级浪》等,这些作品均表达了对自然的思考以及对原风景与心灵故乡的追索,成为福建农业文化遗产艺术性的强烈折射。

农业文化遗产承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髓,既传承着历史又关乎着未来,润心育人、固本培元,早已熔铸在我们的历史与实践中。在新的历史征程上,充分发挥福建农业文化遗产的美育功能,是我们切实担负起新时代文化使命,实现福建文化高质量发展的重要途径。

注重与数字技术相融合,营造意境深远的审美意蕴。数字技术的介入,不仅革新了福建农业文化遗产的保护与展示手段,更为其审美意蕴的现代化重塑提供了更多可能。一方面,以数字技术为引擎,推动农业文化遗产美育资源开发共享,丰富农业文化遗产美育教育内容。通过数字技术的运用,将福建丰富的农业文化遗产美育资源进行有效整合,打破地域限制,构建学校、家庭、社区和社会美育资源整合与联动共享的福建农业文化遗产数字资源库。同时,紧密结合农业文化遗产的特点,打造系列在线课程。课程以福建农业文明历史、农业景观、民俗文化等农业文化遗产中的所蕴含美学元素为核心内容,以“历史+农业+艺术+文化”为特征的多元化研学为导向,注重跨学科、跨领域融合与创新,充分调动优势资源,帮助受众全面深入了解福建农业文化遗产的丰富内涵与美学价值。另一方面,以数字化展示传播手段,再现农业文化遗产之魅力,营造具有中华气韵的审美意境。通过运用虚拟现实、增强现实、元宇宙等前沿技术,精心构筑福建农业文化遗产“云上展馆”,使广大民众如临其境地感受福建农业文化之美。此外,还可以通过数字光影技术的巧妙运用,生动展现福建农业文化变迁过程。

注重与社会实践相结合,构建多维沉浸的审美体验。福建农业文化遗产作为一种独特且生动的社会实践载体,其丰富的历史底蕴和文化内涵,为多维沉浸的审美体验提供了坚实的物质基础和精神滋养。一方面,以农业文化遗产为根基,融入美育实践项目,提升学生审美素养和认知能力。学校可围绕福建农业文化遗产的文化内涵、审美价值等方面,结合学生年龄特点和认知发展规律,精心打造一批既凸显地方特色,又符合学生成长成才规律的美育实践项目。通过组织学生走进农业文化遗产这一生动的“大课堂”,开展形式多样的实践,引导学生在体验实践中提升审美素养,温润心灵。另一方面,以研学艺游路线为纽带,串联农业文化遗产和社会实践,丰富立体感知的审美浸润。各地政府应着力打造一批具有示范性的农业文化遗产美育基地,并推出独具特色的主题研学艺游路线,吸引游客在游览秀山丽水之际,体验农事活动,深入感受乡村民俗文化等特色化本土美育活动。

注重与多元媒体相结合,引领积极向上审美追求。福建农业文化遗产作为历史与现代的交汇点,承载着深厚的农耕文明和丰富的审美资源。必须将其与多元媒体深度融合,通过创意性的呈现与传播策略,使福建农业文化遗产在新的时代背景下引导公众形成健康向上的审美追求。一方面,以多元媒体为平台,创意呈现农业文化遗产魅力,激发公众对农业文化的热爱与传承。将传统农耕仪式、民间故事等元素巧妙融入动画、影视、游戏等媒体中。另一方面,以IP打造为抓手,推动农业文化遗产与现代文化融合,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并引领时代风尚。通过深入挖掘福建农业文化遗产的特色元素,诸如农业物种、农业技艺、农业特产和农业民俗等,将这些宝贵的资源整合与提炼,塑造出具有鲜明特色和文化内涵的IP形象。围绕这些IP形象,进一步设计和开发一系列具有审美价值的创意衍生品。同时,积极运用社交媒体平台,开展丰富多样的网络活动。如在抖音平台推出“福建农业文化遗产挑战赛”等,扩大福建农业文化遗产IP传播范围,提升知名度和美誉度。



反对 0
举报 0
收藏 0
打赏 0
评论 0
跨越山海,江苏农业援非硕果累累
农业是大部分非洲国家的支柱产业。近年来,江苏与非洲国家间的农业合作蓬勃开展,一批批农业专家带着真情,带着品种和技术,跨越山海,让一个个农业项目落地开花结果,丰富了非洲人民的“粮袋子”,助力非洲农业现代化稳步推进。

0评论2024-09-05584

发展绿色农业保险 共筑粮食安全新未来
第十二届国际农业保险大会在南昌召开。省委常委、常务副省长任珠峰出席并致辞。

0评论2024-09-05544

洋洋大观|“非”常精彩·在长沙感受中非农业合作新热度
近年来,随着中非农业合作蓬勃开展,肯尼亚小鱼干、南非苹果、埃塞俄比亚咖啡豆等越来越多非洲产品在湖南走红,中非农业合作也从最初的农产品进口扩展到助力非洲农业产业链发展和产品附加值提升,帮助非洲实现收入收成双丰收。

0评论2024-09-03520

无棣:休闲农业助力乡村振兴
无棣县水湾镇鞠家村的圣果缘采摘园迎来采摘季,吸引了不少市民前来打卡,享受亲近大自然的乐趣。圣果缘采摘园始建于2017年,现有绿色果品博瑞拉克无花果、玫瑰香、巨峰葡萄、二代短枝冬枣、蜜桃等优质瓜果品种,成为亲子采摘、朋友聚会游玩、亲近大自然的理想场所,也吸引了不少本地及外地游客前来观光采摘游玩。

0评论2024-09-03489

农业农村部:全力提升高标准农田建设质量
从农业农村部获悉,全国农田建设现场会28日在内蒙古自治区巴彦淖尔市召开。会议强调,要坚决扛起抓好高标准农田建设的政治责任,认真开展高标准农田建设工程质量“回头看”和专项整治行动,全力提升工程质量,守护好、建设好耕地这个命根子,为确保国家粮食安全和农业强国建设打牢基础。

0评论2024-08-30516

内蒙古:联合农牧部门召开保秋粮丰收农业气象保障服务推进会
内蒙古自治区气象局联合自治区农牧厅组织召开保秋粮丰收农业气象保障服务推进会。

0评论2024-08-30487

农业农村部:坚持把支持奶牛肉牛生产作为推进金融支农重要抓手
农业农村部召开加大信贷保险支持奶牛肉牛生产座谈会,农业发展银行、工商银行、农业银行、中国银行、建设银行、邮储银行、人保财险、国寿财险、中华财险等9家金融机构相关部门负责同志和农业农村部有关司局单位负责同志参加会议。

0评论2024-08-28521

扎兰屯市打造国家级现代农业产业园 引领未来农业发展潮流
为推进农业现代化,扎兰屯市政府宣布将创建国家级现代农业产业园。该园区将以创新、生态、智能、高效、服务为核心理念,打造一个集农业生产、科技研发、产品加工、物流配送、商务服务等多功能于一体的现代化农业产业园区,推动农业现代化和经济发展。

0评论2024-08-28453

中尼南方农业科技园在尼泊尔启动
中国南亚国家减贫与发展合作中心尼泊尔南方农业科技园27日在尼泊尔中南部城市珀勒德布尔启动,该项目旨在帮助尼泊尔提高粮食产量。

0评论2024-08-28440

揭阳市充分挖掘和释放科技创新潜力 培育发展农业新质生产力
揭阳市科技赋农助力“百千万工程”推进会暨农业科技成果展在普宁市南溪镇举行,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落实省委“1310”具体部署和揭阳市委、市政府工作要求,充分挖掘和释放科技创新潜力,培育发展农业新质生产力,推动“百千万工程”深入实施,进一步加快农业科技在揭阳创新突破,以科技成果转化塑造农业农村高质量发展新优势。揭阳市委副书记、市长支光南出席会议并讲话。普宁市委副书记、市长林建文,副市长王粉娟等参加活动。

0评论2024-08-265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