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好友 农商头条首页 频道列表

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

2024-01-15 15:223630

农业是基础、是支撑。可以说,农业农村现代化体现着现代化建设的速度、质量和成色,没有农业农村的现代化,中国式现代化就是不完整、不全面、不牢固的。以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更好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是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的必然要求,也是新时代新征程推进中国式农业农村现代化、实现农业强国的必要条件。农业农村现代化建设必须从中国式现代化的战略全局出发,既遵循农业现代化一般规律,建设供给保障强、科技装备强、经营体系强、产业韧性强、竞争能力强的农业强国,又符合中国式现代化的基本特征,坚持发展与安全、效率与公平的统一,走自己的路,不简单照搬国外现代化农业强国模式。

更好应对人口规模巨大的需要

中国式现代化是人口规模巨大的现代化,要求中国式农业农村现代化必须通过充分稳定的粮食供给满足确保国家粮食安全的物质需求,通过高质量农产品供给满足人民群众不断升级的消费需求,提升中国式农业农村现代化建设与人口规模巨大的需求适应性。

现代化农业首先是农业产出能力强、供需适配性高的农业,以满足超大规模人口、超大规模农产品需求的现实需求。党的二十大报告明确提出要“全方位夯实粮食安全根基”。在要素成本趋涨、土地资源有限的情况下,必须把关系14亿多人吃饭大事的耕地保护好,攻破核心种源、关键装备等薄弱科技领域,不断提高农业劳动生产率、土地产出率和资源利用率,实现农业稳产增产,确保满足14亿多人口的粮食与重要农产品稳定安全供给。

人口规模巨大的现代化还意味着要树立大农业观、大食物观,为满足人民美好生活提供保障。通过加强对非常规农业生产空间的开发和利用,放松资源、区位等自然条件对农业生产的约束,进一步开发草原森林海洋资源,实行农林牧渔并举,将食物来源从耕地资源向整个国土资源拓展,显著提高我国食物供给潜能。进一步挖掘微生物和生物工程技术潜力,以多元化、多层次、多形式的粮食产业服务体系增强粮食和重要农产品供给韧性,丰富和发展新时代粮食安全保障。

更好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需要

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特征。新征程上,要把坚持农民主体地位、增进农民福祉作为农村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做大“蛋糕”更要分好“蛋糕”,扎实推进农村农民共同富裕。

通过增强农业现代化科技动能,做大“蛋糕”,夯实共同富裕的物质基础。强劲的农业农村生产力是物质基础,用好“发展”这把解决农村地区各种问题的总钥匙,坚持产业兴农、质量兴农、绿色兴农,持续深化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农业农村现代化发展增强生产力基础。大力推动农业科技创新,以高水平农业科技、现代化物质装备、农业产业体系为必要支撑,全方位推动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升级和全产业链发展,拓展农业增值增效空间。推动农业农村发展主动服务和融入新发展格局,找准定位,确定航标,将农业农村发展的资源优势、区位优势、比较优势等融入国内大循环,促使农业农村产业向价值链高端迈进。

通过优化农民农村资源配置,分好“蛋糕”,夯实共同富裕的体制基础。与以资本逐利为主导的传统资本主义农业发展模式不同,具有中国特色的农业农村现代化建设要求在现代农业发展过程中,落实农业农村优先发展方针,让全体中国农民在内的全体人民共享发展成果。通过学习运用“千万工程”经验,将其中蕴含的战略思维、创新理念、科学方法、务实作风与原则立场,作为农业农村现代化建设的科学指引与重要遵循。建构农民农村共同富裕配置机制,从消除制度障碍、城乡资源配置、城市带动乡村、工业反哺农业、要素市场激活、再造乡村价值等方面进行重点突破,建设标准统一、制度并轨、融合统一的城乡公共服务体系,推动农民农村共同富裕的实现。

更好推进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的需要

物质贫困难以支撑农业农村现代化建设,精神贫乏也难以适应农业农村现代化。要坚持“两手抓、两手都要硬”,以辩证的、全面的、平衡的观点正确处理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辩证关系,从物质与精神两个层面共同推进农业现代化发展,促进物的全面丰富和人的全面发展。

在农业农村物质文明建设方面,加快夯实农民幸福生活的物质条件,建成物质富足的社会主义现代化。着眼于解决农业农村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坚持新发展理念,聚焦创新成为第一动力、协调成为内生特点、绿色成为普遍形态、开放成为必由之路、共享成为根本目的的高质量发展。抢抓新一轮科技革命有利时机,激活各类主体活力,加快以种业为重点的农业科技创新,不断提高土地产出率、劳动生产率和资源利用率,实现农业农村经济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为物质生活的共同富裕打下坚实物质基础。

在农业农村精神文明建设方面,发展夯实农民幸福生活的文化基础,建成精神富有的社会主义现代化。中华农耕文化蕴涵着丰富的历史人文资源,凝聚着华夏民族自强不息的精神追求,是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的重要思想源泉。通过挖掘和传承乡村精神遗产,挖掘乡村历史遗存和文脉延续,促进乡村共同记忆和集体认同形成,厚植乡村文化软实力的转化动能。深度挖掘农耕文明中蕴含的优秀成分,促进乡土文化资源的创新转化,形成有利于农业农村现代化建设的价值观念、文化条件、舆论力量和社会环境。以农耕文明为基础创造更多更好的“精神食粮”,满足农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使其成为塑造新时代家风和新型农民精神世界的有益元素。

更好适应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需要

坚持走生产、生活、生态良性循环的发展道路,不断优化协同人与资源、人与产业、人与生态、人与乡村之间的关系。

面向资源环境约束趋紧,水土流失、土壤退化、水源污染等问题,切实转变农业发展方式,健全绿色低碳循环的农业产业体系,使农业生产系统与自然生态系统有机融合。通过精准农业、清洁生产、绿色投入等技术创新以及循环经济生产模式的建立,实现化肥农药投入、碳排放的减量和粪污、秸秆等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水平的提升,让生态农业、绿色农业、低碳乡村成为中国现代农业农村的鲜明底色。

加强对农村生态系统全要素、全覆盖、全链条保护,按照山水林田湖草沙系统治理要求,统筹农村耕地、森林、草地、湖泊等自然资源保护利用。维护生物多样性,创造良好的生态环境,发挥农业除具有生产食物等农产品功能外的非经济功能,不断提升农村生态系统多样性、稳定性、持续性。

学习运用“千万工程”经验,统筹协调、与时俱进、层层递进,从垃圾处理、环境整治到公厕改造、道路绿化,再到绿色产业培育和公共服务优化,为老百姓留住鸟语花香、田园风光。引导广大村民养成节约资源、杜绝浪费、实施生活垃圾分类的良好习惯和自觉行动,把热爱家乡山山水水、一草一木的深厚感情真正转化为改善农村人居环境的实际行动。

更好切合走和平发展道路的需要

提升农业农村现代化建设的国际影响力,意味着农业农村现代化要坚持开放的视野,提升中国农业全球竞争力,积极参与全球农业治理。

从宏观上,充分利用中国在资源性农产品进口数量大,对资源性农产品全球贸易格局有深刻影响的优势,提升中国在世界农业农村发展方面的话语权。通过南南合作、技术转移等加强与发展中国家等地区的双边农业合作,拓展农业国际合作空间和合作对象,提升我国在提升维护全球农产品供应链安全、供给全球农业公共产品、制定农业国际规则等方面的能力。

从微观上,加快培育壮大一批具有产业链整合能力的农业跨国企业,使之逐渐参与到全球农产品的加工、贸易和运输的产业链之中来,在农产品贸易布局、农业产业链掌控和核心技术等方面引领全球农业发展。要通过推动中国企业与国际市场深度融合,建立衔接各国和地区的全球农产品流通网络,塑造全球粮食和重要农产品产业链、供应链、保障链和利益链,从而在全球农业竞争中凸显中国大国应有地位。(曹威伟、卢瑾)



反对 0
举报 0
收藏 0
打赏 0
评论 0
等您赴约,倒计时1天!第30届哈尔滨种业博览会即将盛大启幕
等您赴约,倒计时1天!第30届哈尔滨种业博览会即将盛大启幕“三十而励,向新而行”10月28-30日,第30届哈尔滨种业博览会暨2024吉

0评论2024-10-28593

倒计时10天!第30届哈尔滨种业博览会即将开幕,邀您共赴盛会
倒计时10天!第30届哈尔滨种业博览会即将开幕,邀您共赴盛会!由中国种子协会、哈尔滨市农业农村局、哈尔滨市粮食和物资储备局、

0评论2024-10-22493

农民合作社成推动云南现代农业发展重要力量
“云南省推动农民合作社高质量发展,为加快全省农业农村现代化、推进乡村全面振兴提供了有力支撑。”9月4日,云南省农村基层党组织领办农民合作社现场推进会在云南省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蒙自市召开,云南省农业农村厅副厅长蒋兴明介绍,截至目前,云南省依法登记的农民合作社有69526个,平均每个行政村约有5个农民合作社,高于全国3.2个的平均水平。

0评论2024-09-05535

农业农村部公布第二批农业生产“三品一标”典型案例 海南2个案例入选
近日,农业农村部公布第二批农业生产“三品一标”典型案例,全国50个案例获推介。其中海南2个案例入选,分别是“文昌市打好‘公坡香米’特色牌”“万宁市兴隆小咖啡走向世界大舞台”。

0评论2024-09-05475

桃枝变肥料,农林废弃物循环利用成为北京生态农业新标杆
从北京市农业农村污染治理新闻发布会上获悉,北京推进农业投入品减量化、废弃物资源化、产业模式生态化,促进农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农林废弃物的循环利用成为北京生态农业的新标杆。

0评论2024-09-03468

高端媒体看邯郸丨“农事服务360+” 一种农业联合生产模式的创新之道
和土地打了半辈子交道的邯郸市永年区曹八汪村农民张文绪怎么也没想到,年龄大了,体力下降了,自己种的地却越来越多了。“年轻时我家种6亩地,一年到头累得不轻;现在上岁数了,我种1000亩地,却轻松得很。”他说。

0评论2024-09-03461

现代管理与运营模式助力现代化农业发展
内蒙古扎兰屯国家现代化农业产业园正以其引领力和创新性,成为推动我国农业进入全面发展新时代的重要力量。近日,该园区在农业领域取得了突破性进展,引领着新型大豆种植技术的革命性变革。与传统大豆相比,这种新型大豆在品质、产量和环境适应性等方面具有独特的优势,将为我国农业带来新的活力。

0评论2024-08-30461

哈萨克斯坦促进农业增产增效
根据哈萨克斯坦农业部的最新数据,2024年上半年哈农业总产值为1.6万亿坚戈(1美元约合480坚戈),同比增长3.4%。其中畜牧业产值1.5万亿坚戈,种植业产值830亿坚戈。哈农业部表示,将继续推动秋收工作有序进行,预计2024年全年农业产值有望实现同比增长11.6%。

0评论2024-08-28448